常舍常忘自常新,心如自在水和云;
随缘随性随变化,若有若无若空灵!
——关注樵夫,带您遨游不一样的文化视野!
经云:为学日益,为道日损。何为学?知识也,技能也;何为道?觉悟也,文化也!世人长把知识等同于文化,这是一种不明所以然的说法;恰恰相反,越有知识,就越没文化,所以大多精英阶层仅仅停留在搜索裁剪组合各种资料的学术层面,拿不出大众认可的东西,反倒认为经过各种变迁,文化断层了,失去传承了!万般所见皆自识,道在日用而不知,中华文化一直都在民间,不增不减,若是能够断层,自然就不叫文化,应叫知识,若把关注仅放在知识层面,自然就看不见文化,这就类似盲人摸象,以盲导盲!大多精英阶层若是肯把知识忘了,自然就能看得见文化,文化本来就是你自身流淌的基因和血液,用哲学固化思维管窥是自然发现不了的……
既然为道日损,那所有的知识都是知障!樵夫把这句话说出来,众多知识分子自然是要反对的,因为知识和技能全是用来吃饭的本领,你却说成是知障?先别急,且听樵夫细细道来:唐朝醉僧怀素的草书,为啥会达到出神入化的行云流水境地?张三丰教张无忌太极功法,为啥会说全忘了就对了?诸葛亮入周瑜书房,为何只说比瑜多一本黄历?后二问虽然是剧本形式出现,但与道不离!所以知识的妙用,贵在转化和消化,光靠靠死记硬背和寻章摘句或是引经据典,是一点都不文化的,文化文化,文就是知识,化就是升华,所有的知识都只是“化”的食物,因此读书就好比吃饭喝水,百分之九十九的东西是要消化排泄出去的,剩下的百分之一是所有排泄物的浓缩基因营养,被不知不觉的吸收了,有用的时候自然就会跳出来,这就是舍和忘二字的原始自然含义……
舍去一切,啥也不留存,当你不解的时候,会以为什么都没了,事实上并非如此,行至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别有洞天景象自显心头,称之为妙!(这个需自我觉悟,人人根性各异阅历不同,冷暖自知所得自别!)用世间法浅显一点来说,叫做财聚人散,财散人聚,只是换了一种形式存在罢了,高深点说叫做真空妙有!知识记的足够多了,反而不消化,不如忘却所有,清空电脑硬盘、书籍,不依赖,琴棋书画等各技艺大家亦需忘却所有技法,再经过一段时间的酝酿,什么都不去想,什么都不去做,这个过程就好比窖藏酿酒,在不知不觉当中,你就会慢慢体会到一种若有若无的灵识存在,心清意净之时,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自个也弄不明白是怎么回事儿,也弄不明白潜能究竟有多少……
因此樵夫大胆猜测,醉僧怀素的书法,应也经历过上述一个如此舍和忘的过程,才达到无拘无束无羁无绊的自然境地,有了新的觉悟和升华……而六祖慧能本来清净,一无所染,即已真空妙有,万般具足,不识文字便已直达觉悟境地……您又怎么看呢?
我有一支笔,带您品古今;
百卷轻灵过,三教笔尖寻;
更有世间象,谈笑似风云;
天生山野汉,娓娓道经纶。
言有不足处,欢迎指与评!
版权所有:华严经快诵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