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严经快诵网

兼容并蓄:唐代的宗教思想

发布时间:2024-04-01 03:07:57作者:华严经快诵网
兼容并蓄:唐代的宗教思想

打开唐代的文化宝库我们可以发现,唐代的思想文化光彩夺目,在唐代的思想领域,儒学、佛教和道教都是非常重要的。众所周知唐代是一个开放型社会,因此儒、释、道“三教”才能并驾齐驱,各显神通,极大地丰富了唐人的精神生活。说到这里可能会有人奇怪,儒学怎么会是宗教呢?用我们现代的眼光来看,儒学当然不是宗教,它是中国的一种传统思想文化,但其实在唐人的心目中,儒学就是一种宗教,这和唐代儒学地位的上升密不可分。

中国的儒学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奠定了基础,在汉代经过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崇儒更化,儒家思想占据了主导地位,后来经过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发展,到了唐代儒学已经深入人心,成为了中国传统思想的基础。唐王朝对儒学非常重视,唐代统治者视儒学为“三教”之一,认为儒学与国家兴亡密切相关,唐太宗甚至以”失之则死,不可暂无“来言明儒学的重要性。因此,从唐太宗开始,唐代的统治者就大力推崇儒学,儒学也在唐代时期得到了很大的推崇与发展,具体表现在儒学的统一。

汉代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我们知道,中国的儒学在汉代是以经学的形式体现出来的,魏晋南北朝时期发展为玄学,由于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一个分裂的时代,所谓”南人简约,得其英华;北学深芜,穷其枝叶“,可见南方和北方研究儒学走向不同的道路,儒学也呈现出一种分裂的状态。隋朝统一之后,不仅儒学流派不同,儒家经典在传抄过程中也多有错误和遗漏,唐朝初年唐太宗发觉问题的严重性,开始想方设法地弥补和修复。他指定当时非常著名的儒学家颜师古,对儒家的经典尤其是五经进行了整理,写成了《五经定本》,然后又让儒学大师孔颖达对儒学作了新的解释,形成了所谓《五经正义》,并将二书作为学校教育和科举考试的依据,从而完成了儒学的统一,使得儒学逐渐成为“三教”之首。

唐太宗剧照

除了儒学以外,唐代的佛教非常发达,佛教并不是中国的一种原始文化,而是一种舶来品。佛教是从古印度传入中国的一种宗教,在东汉前期时传入并逐渐中国化,魏晋南北朝时期南朝的统治者梁武帝、北魏的统治者都大力提倡佛教,佛教在中原迅速发展起来。到了唐代前期,佛教已经具备了很大的规模,史书记载说佛教在唐代进入鼎盛阶段,全国有大中型寺院五千余所,僧尼三十余万人,佛经二千四百多部,士大夫信佛者不可胜数。当时唐都长安是全国的政治中心,国际交流中心,更是宗教活动中心,有唐一代,长安城出现过一百六十余处寺院,可谓盛况空前。

在唐代的佛教史上值得称道的事情,必须一提的是玄奘取经。提到玄奘我们立马就会想到《西游记》中的唐僧,玄奘本名其实叫做陈祎,他自幼聪明绝顶却无心研究儒家经典,而是对佛学有着浓厚的兴趣,于是他数年如一日潜心研究佛学,是一个学者型的佛教徒。玄奘于贞观年间赴印度学佛,历时15年,跋涉数万里,取回佛教六百多部,创立了佛学中一个重要的宗派“法相宗”,与弟子译经一千余卷。唐代的统治者甚至曾经七迎佛骨,佛骨就是释迦牟尼佛的指骨舍利,统治者迎佛骨以求五谷丰登、国泰民安,可见佛教在唐代的巨大的影响力。

在唐代的宗教之中,除了佛教以外,道教也很重要,因为道教是唐代的国教。唐代皇帝姓李,为提高门第,自称是道教教主老子的后裔,因此从高祖李渊时起,就开始大力提倡道教。 实际上道教是中国一个土生土长的宗教,约在东汉末年左右形成,一开始的道教其实有反社会、反传统这样一种思想,所以之前一直为统治者所不容。后来在魏晋南北朝时期,著名的道士陶弘景和寇谦之等人对道教进行了改造,去除了道教中反社会的传统,最终使道教适合统治者的口味,走上了贵族化的道路。道教和佛教的教义也有很大区别,佛教认为世人皆苦,今生是为了消弭欲望和罪孽好让来世进入西方极乐世界,道教则提倡尊重自然,人经过修炼可以长生不老,将希望寄托于当世。

在唐代这样的开放型社会中,其实儒、释、道三教还有其他宗教都是可以自由传播的,尽管这三种重要的宗教之间在一定时期内存在着矛盾和斗争,比如说佛教和道教的地位此消彼长,甚至二者之间常常互相攻击。但是总的看来,他们还是兼容的,有融合的趋势和互相借鉴的地方,这三种势力在唐代的影响都很大,所以唐代的士大夫和知识分子有的是儒士,比如杜甫,有的人却受道教的影响很大,比如仙风道骨的李白。由此看来,这三种兼容并蓄的宗教思想对整个唐人的文化生活都是有很大影响的,这在很多的唐诗唐文中也有明显的体现。

李白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

版权所有:华严经快诵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