颇哇仲觉法释义
陈士东
近来,一些密法学者对颇哇法有了比较大的争论,而争论的主题不外乎是该法的证量与等级这两点。这里要请大家注意,我用的不是“破瓦”或“颇哇迁识法”,而用的是“颇哇仲觉法”,这就有些不同了。古人云:“名不正则言不顺”,这是不可忽视的。
颇哇仲觉法是噶举派六成就法中的一种,是事、行、瑜伽、无上瑜伽四部中的最高一部,无上瑜伽部。仲觉是夺舍的意思,它是颇哇法中的特殊法,各派虽有,但以噶举派最重视。藏传佛教诸派均有各种颇哇法,如宁玛派的大圆满颇哇法,香巴噶举派的白空行母颇哇法和格鲁派的大悲观音颇哇法,我所知的即有九种。这九种是按它们之间不同的含义而区分的。按修行方法分,有声音颇哇、气颇哇;按本尊分,有观音颇哇、文殊颇哇、弥陀颇哇、瑜伽母颇哇。虽然各种颇哇下手之处不相同,但其成就大体上是相同的。比较来说,若论专与精,还属噶举派。直到近代,止贡噶举派的止贡提寺,还保留唯此派独有的每逢猴年为人“夺舍”举行的大型颇哇仪式。
关于自身修持的证量与等级,这正是目前争论的焦点。一些人认为能在梵穴上插上草,这便是修颇哇仲觉法成功了,此说实是误人慧命。比较说来,红教的颇哇法重在感应,而白教的颇哇法注重插草,但这种插草法是近来才有的,而且也是为一些初机修者所设。插花插草,藏语称此为“颇哇加促玛”,加促玛是一种可用来扎扫把的细而长的草。修习密法十余年的蒋维乔老师生前说,插草并不是穿破头皮,而是头顶骨缝将草自然吸入,而头皮不破。上海精武会执事者李佩弦,1928年自沪逆江至南京,向诺那上师学密,于颇哇法修成时,能通过运气使体内暖流冲贯头顶,形成强力气场,光环罩顶,绕扶住插在顶上的草。诺那上师大加赞赏,亲手用藏文书写了密功真谛的字幅送给他。由此二例可见,插草只是一种外相证明,关键还在于自身的内功。此内功的验证,尚有其它证量来检验,这即是陈健民上师所指的四内证。
陆峥嵘先生言:“如果陈上师未著《迁识证量论》,谁知尚有‘内四证’更为重要?不是都以插草为迁识成就之证量吗?”陈上师道破天机,警醒后人,功莫大焉!但陆先生此话稍嫌绝对,叫人听来误以为四内证只是陈上师独创,似乎此前无此说,因而令人生疑。其实噶举派在创立时,就已明确了修颇哇仲觉法的三要素,即中脉为途径之要素,识神为往生之要素,净土为佛国之要素。有关智气则划归中脉要素内,并言:“气不入中脉,而云得证菩提者,绝无是处”。我们从那若巴祖师的开示“闭门留一光射孔,以气射进心之箭,穿针引线成道路,灵魂开窍入净土”,亦可体会得到颇哇仲觉的四内证。但由于密意深奥,初学者又无师明示,陈上师将之归纳明言,亦是相当重要的。那么,三外相与四内证相互矛盾吗?若从马瑞茳的文章上来看,这是不矛盾的,因为三外相是开顶的证量,而四内证是迁识的证量。现今有的人或有的书籍中,只言颇哇而不言仲觉,又或以为颇哇就是仲觉,此实误也。颇哇、仲觉是一体二行。颇哇是藏语apho---ba的译音,意为“开顶”,亦有人说它含有“迁移”的意思;仲觉意为“夺舍”或“舍入”,其中也包含“迁移”的意思。颇哇和仲觉是相辅相成的,若不开顶,识神无法迁出,所以开顶是迁识之前行;若只开顶,而不能迁识,那么开顶也就失去了意义,所以迁识是开顶之正行。开顶与迁识合在一起,才算是真正的颇哇仲觉法。现今之颇哇法,只有开顶,而无迁识,使修持者落入采气聚能之流,不能证得无生法忍,谈何为无上瑜伽大法?
有鉴于此,陈上师批评指出:“而颇哇则似乎人人皆已开顶,而成阿弥陀佛矣。大江南北作此妄想者,皆以插草照相为证明”。诚然,开顶后是会有一些功能出现,这在很多方面都有证明。河此医学院的谢先生,曾指出脑颅缝隙的发育变化及特异功能的出现均与年龄有关。我们所谓的开顶,即相当于老子所说的“复归于婴儿”,道家的“开天门”。但我们不要忘记修持颇哇仲觉法的根本目的,陈上师的言语甚为痛切,但望能警醒那些还在贪图神通的迷人!换句话说,开顶容易迁识难!米拉日巴尊者尝云:“非登地菩萨,不能迁识”。
那么,迁识为何如此之难呢?人死后识神与肉体的关系如同瓜熟蒂落一样,肉体对识神已无半点牵引之力。未及寿终,智气不够(即推动力不足),既使开顶,识神也不会迁出的,此有如瓜不熟不落之理。故一般书中所述青年人开顶早,易走失灵气,会减寿之说不尽正确。蒋维乔先生在1937年六十五岁又从贡噶上师处学大手印,最终得享八十岁高龄,于寿何损?我十一岁从师学习三种颇哇法,十三岁又随上师学习六种颇哇法,至今已三十余年,非但无恙,身体更觉强健万分。盖迁识之法,如同火箭之发射,无过强的推动力,火箭(识神)是不会升天的。不过有的学密者不知封闭之法,开顶之后勤加修持,一旦智气纯厚充足,遇有机缘,识神便能迁出,致使学者未尽其寿而过早谢世,所谓青年人不宜修颇哇仲觉法的来源即此,亦有道理。多杰觉拔在《弥陀、长寿合修法》中指出:“于顶门开后,急宜改修他法,因长修此法,寿命渐渐短促,故宜暂避斯门”。有的书中指出,开顶后,每隔两三日仍需修一次,谨防脉管复合壅塞。彭天根教授练气功四十多年,富有经验,他也指出,若不经久修习,则缝凹处又会逐渐回至原型。但如古大德所说,开顶后接修四臂观音法,或修莲花部其他本尊法,如绿度母等法未有间断者,气脉畅通,亦可不再重复修习此法。另若加修长寿佛法,不但不会走失灵气,还会增延寿命。
上面已经说过,迁识不是一件容易事,需有顶肿、出血、插草(吉祥草,一种野草,上面长着个穗头,其直径约与常见细铁丝粗细相当,亦有以香代草者)三外相的开顶证量后,再以智气推动智点沿智道投生智尊。这便是所迁者智慧本尊身,能迁者为明点,迁道者为中脉,助迁者为智慧气,此四内证为迁识之证量。陈上师之所以在《曲肱斋全集》中刊有《迁识证量论》,对迁识证量写下了严格的要求,即是因迁识很难办到。颇哇法一直被认为是速疾获得成就的法门之一,但是,说速只是对那些迟法而言,若无长时间的脉、气、明点的修为,从何谈速?陈上师悲天悯人,在《甚深内义》中指出了一个“三级能量”理论,说明迁识与火箭发射一样,也有三个宇宙速度,速度不够就不能摆脱肉体的束缚。净土宗认为识神自然脱离肉体,约须数小时;时轮密乘认为在有推力的情况下,也须要40多分钟。所以,无深厚的智气基础,是无法使智点射入智尊的。道家的功夫达到一定层次,须采用一气化三清的办法分神出窍,层层上升,冲出大气层,走向宇宙,这便是所谓老子一气化三清的奥秘。密宗的千手千眼观音塑像,亦是顶门一层又一层的分神出窍。这又一次验证了道密基理不二、其证量不同的道理。
颇哇仲觉法的成就,刘丰岷先生将其分为五种:一、法身成就;二、报身成就;三、化身成就;四、迁识成就;五、大悲心成就。俸怀邦先生开列为五种成就:一、法身成就;二、报身成就;三、化身成就;四、转世成就;五、中阴成就。需要指出的是,此颇哇仲觉法应有六种成就,由于刘、俸二人将仲觉(夺舍)排除在外,故其分法中只有五种,前三种即法、报、化三种,名虽分三,但唯是一法。《六成就法》中云:“上等转识成就法性身者,即初期中阴际,证入净光明境。中等转识成就净报身者,即中期中阴境,证入圣空悲合成体。下等转识成就胜化身者,即取获于胜善转生身”。又说:“此就身言,虽分三等,而其教授要妙之修习道,则非有三种,唯是一法也”。因颇哇仲觉法本意就是为迁识的,每一种成就都不离迁识,故刘先生所言的第四种“迁识成就”不应独立划为一种,第四种应为俸先生所言的转世成就,这种成就乃是因行者于寿终时而又未修成就,遂用颇哇迁识而转世继续修习。上述四种均是利用中阴身修证的,故俸先生所言的第五种“中阴成就”也不能独立划为一种,何况《六成就法》中本来就有中阴成就法。那么,第五种是什么呢?第五种应为刘先生所言的大悲心成就。这种成就除了自己能迁识外,还能帮助他人迁识,止贡提寺每逢猴年都有这样的仪式。廖东凡曾描述过这一过程:接受颇哇法者在头顶覆一纸,主持活佛诵念经文后,以“呸、呸”之声发气3次,那纸于刹那间被冲得翻飞。天灵盖正中几片骨接缝处,汉语称“囟门”,藏语称“仓古”,学名为“矢状线”的地方刹那间开启,自此便确定了识神未来的去向:西方净土。此法有若净土宗的“往生”,这说明净密也是不二的。知情者说,敏感的人,当场有昏厥,有的鼻血不止……。那天在一匹马走十八天路程范围内的人士都可不同程度地受益(须说明:上述方法只是开顶及指明去路,并不是真的迁识。若真迁,确是能迁走的)。第六种成就由于证果疾速而又极难修证,故历代上师都将其另列,令弟子专修专为,故使一些人误以为此非颇哇类之法,这就是夺舍成就。这种密法是由那若巴传下来的,玛尔巴向那若巴祖师学得此法后,用此法曾使鸽子、羊羔、鹿等复活行走,玛尔巴大师后来又传给了米拉日巴尊者(见《米拉日巴尊者传》)。仲觉就是夺舍的意思,夺舍法是一种方便大法,它可以瞬间转生而不经中阴,不似转世成就那样的隔阴之迷。这种方法确是有的。西藏佛教史载,有几位活佛就是用此法转生的。前些年在《乔玛收集的藏文手抄本和木刻本书目录》(1976)一书中,里面记载有乔玛早年从西藏带回的38种藏书,我们可以看到其中第十二种就是《迁识夺舍法》一书的名目。
原载于《气功》杂志
版权所有:华严经快诵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