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宗十三祖印光大师,是乘愿再来的中国近代少见的高僧。他一生自行化他,开示做人和学佛的总纲是:敦伦尽分,闲邪存诚,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以立人道基础;真为生死,发菩提心,老实念佛,求生净土,为学佛修行的捷径。
1936年,日寇发动侵华战争,国难当头,人心惶恐,社会不安。佛教界在上海举行护国息灾法会,参加者达数千人。敦请正在闭关的印光大师莅会主法,念佛七天。第八天,应信众请求,为授皈依并做开示。在法会所作几篇开示,都是阐述做人和学佛的要道,概括有如下三要点:
一、 阐明因果规律的重要性
这几篇开示,反复阐述因果的原理,引证因果的事例,揭露谬说的由来及其危害,目的在树立人们对世出世间因果规律的正确认识。
当年,佛陀快入涅槃时,向大弟子们说:“你们如果对苦、集、灭、道四谛法有什么疑问,可立即提问,不应有怀疑而不求解决。” 佛陀这样连说三遍,没有人提问。什么原因?因为他们没有怀疑。那时,阿菟(音:漏)楼驮尊者用他心智观察他们的内心后,向佛陀说:“世尊,月亮可能变热,太阳可能变冷,佛说的四谛法,永不会变。” 四谛法就是阐述世出世间因果关系的真理。佛陀当快入涅槃时,问诸大弟子对此有无怀疑,足见其在佛法中的重要性。他们都是具足六种神通(天眼通、天耳通、神足通、他心通、宿命通、漏尽通)的大阿罗汉,所以深信因果律是永恒真理,丝毫没有怀疑。
印光大师说:“世出世间之理,不出心性二字;世出世间之事,不出因果二字。”这说明世间和出世间的一切事物都不能超出因果之外。又说:“诸佛成正觉,众生堕三途,皆不出因果之外。” 诸佛成正觉,是种熄灭烦恼惑业、出离生死轮回的因,结的是涅槃寂灭的果,是修因证果。众生堕三途,是种贪嗔痴的因,结三恶道的果,也是自种因,自受果。所以皆不出因果之外。
虚云大师说:“因果二字,把佛所说的法概括无余了。”可见,三藏十二部讲的都是因果,离开因果就没有佛法。又说:“因果二字,是一切圣、凡、世间、出世间都逃不了的!”这里明确提出,连罗汉以上,具足神通的圣人,都逃不脱因果,我们凡夫还能逃脱吗?!
但是,今天仍然有许多人不懂因果,不信因果;甚至有些僧人、居士也轻视因果。认为因果是佛法中低层次的、带迷信色彩的说教。虚云大师在《参禅要旨》中早就提出,“深信因果”是学佛的先决条件。学佛的人若不懂因果,不信因果,真令人为佛教前途担忧!
必须指出,因果是佛法的核心,不明白因果就不懂得佛法;不相信因果就得不到佛法的真实受用。因此,印祖的这些开示,今天来看,实在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 重视奠立做人基础
佛法以人为本位,学佛先学做人。印祖提出:“敦伦尽分,闲邪存诚,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以立人道基础。”这就是传统道德的精华,也是做人的重要基础。
做人从家庭开始,从起心动念下手,从日常生活做起。“敦伦尽分”,“敦”是尊重、和睦的意思。“伦”是伦常、伦理道德。“尽分”,就是各尽其应尽的本份、义务。如父慈、子孝等。做人从起心动念处下手,必须“闲邪存诚”。“闲”,防范、制止。“邪”,邪恶,包括种种妄想。如三毒、五欲等。“存”,存养、保持。“诚”,诚意、正念。闲邪存诚,就是熄灭妄想,保持正念。“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是做人的准则、是佛法的纲领。“诸恶莫作”,从严守五戒做起。今天社会上的坏人、犯罪分子,都是犯了五戒。杀人是犯杀戒;抢劫、贪污是犯盗戒;乱搞男女关系、嫖娼是犯邪淫戒;诽谤、诈骗是犯妄语戒;酒后肇事、吸毒、贩毒是犯酒戒。不守五戒的人,现世要受舆论批评、国法制裁;死后必堕三途,难保人身。能守五戒,现生就得到护戒善神的保护。守好一条戒,就有五位护戒善神暗中保护;守好五戒,就有二十五位护戒善神保护,还有什么灾难不能消除呢?只要能守好五戒,“众善奉行”就不难做到。众善奉行以十善为准:
1、不杀生而护生、放生;2、不偷盗而行布施;
3、不邪淫而修梵行(净行);4、不妄语而说诚实话;
5、不恶口而说柔和语;6、不两舌而说调解语;
7、不绮语而说朴实、正直语;8、不贪而修不净观;
9、不嗔而修慈悲观;10、不痴而修因缘观。
能够认真守好五戒,积极奉行十善,奠定了做人的基础,就是实践人天乘修行的纲领。只有在此基础上,才谈得上了生死、出轮回、生净土、成佛道。所以不要把这四句话看简单了,这是修出世法的起点,修菩萨行的基础。
三、 指出学佛修行的捷径
本来佛所说的一切法门,法法平等,无有高下。由于时节因缘不同,众生根机各异,尤其末法众生,善根浅、福报薄、业障重、退缘多。纵能修行,不易证果。《大宝积经》说:“末法亿亿人修行,罕(少)一得道(证果)。唯依念佛,得度生死。”所以,选择法门必须契时、契机。如果自己不是上根利器,就应当契时:1、正法时期以戒律成就;2、像法时期以禅定成就;3、末法时期以净土成就。当代高僧道源法师说得好:“末法时代的众生,非念佛无以了生死,非念佛无以度有情。” 圆瑛法师为禅门宗匠,早年宣讲《楞严》,被称为“楞严独步”。中年梦佛嘱弘扬净土,他在《弥陀要解讲义》中说:“故余归心净土,自号三求堂主人,求福、求慧、求生净土。”当代净宗大德李炳南老居士说:“我曾从北平真空禅师学参究法,与济南净居寺方丈客观公同参八年。后至重庆,复学密法于贡噶活佛、诺那活佛,如法持咒亦有八年。愧皆无成。确信印光祖师(后皈依印祖)之提示,依旧专修念佛一法。” 他九十七岁尚在弘法,晚年常说:“诸位修净土不成功,则可断言修其他法门皆不能成就。若离此法门你们能成就,我即为大妄语,即入地狱!”
净土是二力法门,是易行道。正如印祖所说:禅净两宗之间,“比较其难易,则有天地之别。” 并引证清末前世为禅僧的彭蕴章、何桂清、张费三人今生享大富贵,广造恶业,终归堕落。以及民国初年自知前世为僧的清末探花吴隐之,不屑念佛,甚至连佛法也不信的事例。启人深省!所以明代高僧莲池大师说:“我观察历来才华出众的富贵中人,前生多是僧人。……可是,投胎后便迷惑不知回头的,占十分之九;不辜负前世因缘的,占十分之一。原因在哪里呢?因为五浊恶世,退缘太多,贤达的人,也在所难免呀!如戒禅师身后是苏东坡,青禅师身后是曾鲁公,哲禅师身后,贪恋富贵,苦恼更重……古今来的善知识,劝人舍离五浊恶世,求生西方净土,正是这个缘故。”
再引证唐代圆泽禅师,已有所证悟,能知过去未来,“尚且不能了脱生死,……仗自力了生死有如此之难;仗佛力了生死有如彼之易。而世人还常常舍佛力而仗自力,真是莫名其妙!” 末后,印祖一片婆心地说:“愿一切人,仔细思考这五个人的往事,如丧考妣,如救头燃,从而自利利他,以修净业,方可不虚此生此遇也!”
修净业的纲领是“真为生死,发菩提心,老实念佛,求生净土。” “真为生死”,修行的目的,必须真实为了脱生死,而不是为求消灾免难和人天福报。“发菩提心”,净土是大乘法门,必须发度众生的大愿,方与弥陀愿力相应。要做到不怀疑、不夹杂、不间断,才叫“老实念佛”。要具足信愿行三资粮,才能达到“求生净土”的目标。这就是学佛的捷径,修净的纲领。
印祖这几篇开示,始终贯彻、反复阐明世出世间的因果规律,恳切劝人存好心、说好话、行好事、做好人。深信因果,止恶行善,奠定做人的深厚根基;在此基础上,持戒修行,了生死,出轮回,才有可能实现。在选择法门上,肯定地指出末法众生,只有修净业,是最稳当、最直接、最契时、最契机的法门。印祖一生,再来示现,悲愿度生的本怀,在这几篇开示中,和盘托出。言语平常无奇,句句切实可行。我们果能反复学习,深入领会,依教奉行。现在就能消除业障,息灾免难,增长福慧,所求如愿;临命终时,心不贪恋,意不颠倒,正念现前,感弥陀愿力接引,往生净土,一生了脱,永不退转。
版权所有:华严经快诵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