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早上学习了导师开示《一个新的修学起点》的上半部分。学完后有一些心得体会,感受到从学员走向辅导岗位,不仅是对做事模式的实践,更是一次新的修学旅程。开示上半部分有四点内容:从单向到双向,由浅入深的懂,两年的基础会成为优势吗,修学的态度和方法。
从单向到双向
导师在开示中有一句话,我很有体会:如果是单向的教学方式,对于在家居士,每周只花两个小时来一起学习,如果没有共鸣,很难坚持下来。即便坚持了,也是知识性的学习,不能进入心相续中改善生命。
回想自己为什么愿意每次去参加班级共修,原因很简单,就是有受益,很欢喜。
回去后会将受益到的点在生活和工作中实践出来,在为人处世、待人接物的点滴上不断改善,看得到烦恼是在一点点减少,智慧在慢慢增加。这种良性循环促使自己排除万难也要参加班级共修。所以带班后也希望自己能用通俗易懂的话把法义阐述清楚,并且能结合自身的现实经验进行分享。我对法有体会,分享才会有力量。在准备带班的过程中,像学员一样按照八步骤来修学。
当然这样做很好,但还可以更好一些。带班不仅仅是和师兄们一起共修,还要起到引导的作用。我已经修学了四年,四年的收获感悟及对法的体验,与刚进来的师兄是不一样的。特别是同喜班的师兄,大部分都是带着人生的困惑及对佛法的不了解进来的。那么他们的学习和要解决的问题的侧重点是不一样的。这就需要我换位思考,了解他们的想法、处境和问题点,进而结合当期的法义来分享。
由浅入深的懂
到底懂多少,懂得有多深,凡夫心会自我欺骗。特别是读了很多遍之后,会有厌倦和满足的感觉。导师说,真正的透彻,则须证得圣道乃至成就佛果方可,所谓“唯佛与佛乃能究竟诸法实相”。所以再觉得自己懂,这种懂也是自己以为的懂,没有达到导师所说的境界,这个懂是打折扣的。
道理也明白,可是做起来却很难,凡夫心自我满足和执著的心行力量太大。如何能提起第一遍修学时的好奇心和新鲜感,就需要不断地问:导师到底要告诉我什么呢?仅仅是我体会到的这些吗?我的心行达到法义要求的标准了吗?我和导师要求的差距在哪里呢?多问几个为什么,触发自己继续闻思,会发现新大陆。
两年的基础会成为优势吗
走上辅导岗位,意味着要重新学习和获得成长。这种学习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对法义的继续学习,一个是对书院模式的继续学习。特别是对模式的再学习很重要。书院的模式在不断完善,每一年都会调整以适应当前的状况。如果停留在以前的理解上,就会和现实脱节,也跟不上模式的最新精神。尤其最近两年来,辅导和传灯、修学模式不断完善,很多时候都需要参加培训,把过去对模式的理解清空,注入新鲜的血液。
在这一点上做得很不到位,今后还要继续加强。和师兄们一起参加培训,既是陪伴,也是自我成长。
修学的态度和方法
这一点,感受比较深的是导师对分享的开示。导师说:把自己的经验分享出来本身就是付出和利他。另一方面,对分享内容的整理有利于促使我们进一步学习,让表述更精确,不会颠三倒四,含糊其辞。
这一点做得不够,往往对一件事情大概知道了些,说起来却不清不楚,模模糊糊,别人听得很奇怪,自己也在长养混乱的心行。所以发愿每次传帮带活动结束后都要把分享写下来,进一步整理思路,供养大家。
最后还有一个很深的感悟。慧诚师兄在最后的总结中说到,要对师兄们掏心掏肺。听得我很触动,因为太久没掏心掏肺了,可能觉得自己的心不纯,不敢掏吧。和师兄们近距离接触的时候,还有所保留,在帮助他们的时候也不是那么彻底地付出,还有也害怕自己智慧不够帮倒忙。总之,自我保护还有,需要自净其意。调整发心后,重新开始掏心掏肺,真正地走进师兄们的心里,也让师兄走进我的心里。
感恩师兄们的分享,感恩传帮带义工的付出!
版权所有:华严经快诵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