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回娘家照顾重病母亲和瘫痪弟弟8年
8年来,一位农家女子,用爱撑起了瘫痪弟弟的蓝天;8年来,一位农家女子,用情让卧病在床6年的母亲最后瞑目九泉;8年来,一位农家女子,用心苦苦经营两个家庭……是一份责任,是一种坚守,是一根亲情纽带,更是一份血浓于水的手足深情。
这位农家女子,就是息烽县流长乡水尾村大水井组村民郑学碧,她瘫痪的弟弟叫郑文。
灾难突降 少年成残疾
地处乌江河边的水尾村三面环水,与金沙县一江之隔,距县城40多公里,是息烽县较为偏远的村子,主要种玉米、油菜等传统作物,是省级二类贫困村,大水井组是该村有名的贫困寨子,人均耕地不足1亩。1978年5月,郑文出生在这个小山村。
那年头,由于家庭经济困难,在9兄妹中排行老七的郑文也过早地承担起了家庭的担子。
1990年,与郑文最要好的三姐郑学碧出嫁到相邻的金沙县官田乡,那天,12岁的郑文哭了。而就在当年10月,念小学五年级的郑文,突感双腿麻木、无力行走。
为给儿子治病,父亲郑开瑞背着郑文看遍了附近的乡土医生。然而,西药、中草药吃了不少,时间花去了一年多,学业也耽误了,可郑文的腿不但没好转,甚至不能行走了,肌肉也开始萎缩。伤心欲绝的父亲为此生病卧床一个多月。
1992年初,一位不知姓名的江湖郎中找到郑开瑞,承诺治不好郑文的病分文不收,治好了报酬随主人家给……
之后,郎中用草药把郑文的屁股全包扎上,且一包就是20多天,并叫疼痛难忍的郑文坚持。结果臀部肌肉出现腐烂,该郎中便割掉了腐肉。这样包了割,割了又包,几次下来,郑文稚嫩的臀部就只剩下尾椎骨了,并多次出现休克。父亲发现情况不对,砸烂了郎中的药箱,将其逐出了家门。经过半年多的调养,郑文总算度过了“鬼门关”。
可是,郑文的两腿瘫痪了,读书成了遥远的梦想。
祸不单行 父死母瘫痪
丧失行走能力的郑文,只能在地上如蜗牛般爬行,吃喝、大小便全靠家人照顾。原本拮据的家庭,每月还要为他支付上百元的消炎药费。
日夜的操劳,加之心理的双重压力,击垮了郑开瑞这位农家硬汉子。1997年9月,郑开瑞突发精神病,半月后的一天夜晚,郑开瑞“逃”出了家门,当晚不幸溺死在村旁的水田里。此时,距郑开瑞60岁生日仅10天。
失去了顶梁柱,母亲姜树芬既当娘又当爹,不仅承担了犁牛打田等农活,还要负责照顾郑文,拉扯着兄妹们成长。
2002年,厄运再次降临这个不幸的家庭。姜树芬突患血栓,瘫倒在床,生活不能自理。兄妹们把所有的希望寄托在为人忠厚的郑学碧身上,多方托人求她回老家来照顾母亲和弟弟。
深知其中艰辛的郑学碧,最终还是选择了回娘家这条艰难的亲情路。
亲情牵手 关爱家人
带着对亲人的牵盼,郑学碧说服丈夫周启文,丢下才满3岁的小儿子和正在读4年级的大儿子,回到了娘家,这一回就是8年。
8年来,郑学碧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艰难,学会了犁牛种地、插秧打田、煎药,更学会了忍耐、吃苦。憨厚的丈夫总是在背后默默地支持。
多年来,郑学碧没向母亲板过脸色,没让弟弟少吃过一餐饭。真情可谓感天动地。可是,命运之神却偏偏捉弄这个农家女。
2008年4月,郑学碧公公周正余又患脑血栓躺在床上,大小便失禁,吃喝全靠家人端送。郑学碧立即召回在外地打工挣钱供儿子上学的丈夫,回家照顾公公。
屋漏又遭连夜雨。同年5月,母亲姜树芬安详地走完了她64年的人生历程。临终前,母亲把郑文托付给了郑学碧。
“农活、家务,压得我喘不过气来,多少次想回去,可一看到弟弟,又不忍心走。”郑学碧眼里噙满了泪水。
这是一份难舍的亲情,更是一份执着的坚守。而郑学碧唯一的愿望,就是希望弟弟吃好穿好,开心度过每一天。
郑文是不幸的,但郑文又是幸运的,因为他拥有一个疼他爱他的好姐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