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逃避是简单的,选择面对是艰难的,人生很多的时候我们都只知道向前冲,只知道让自己不断变强才能立足天下,不被时代所抛弃。
当今世界很多人往往在自认为努力奋斗的途中,渐渐迷失了自我,不断地降低自己的原则标准,还自以为是迎合社会,顺势而为,最终错走捷径,导致前途尽毁。
人,有志向跟追求是好的,但同样也要自律,也要懂得约束自己,就如同佛法中之所以有十分严格的持戒,是因为任何事物都需要一定的约束。俗话说,“没有规矩,不能成方圆”,世间万事万物都受到一定的约束,没有事物拥有绝对的自由,只有不同约束条件下的相对自由。
约束和自由并非绝对,而是相对的。有了约束才会有自由,因为自由存在的前提是束缚没有道德、法律上的约束和规定,或者各种人为的规则和要求,自由就无从谈起;另一方面,没有自由,约束也就失去了其意义和作用。
人与动物最根本的区别在于,人有一种非凡的能力,那便是自我约束。自我约束就是自律,是人生很重要也很难得的品德,也是一个人修养的体现。一个声誉良好的人总是能使自律成为习惯,正因为自律,他的品行才能经受住多种考验。而只要一时的忽视,就可能前功尽弃,使数年名声化为流水。
约束看似抽象,但事实上,世界万物都是由它构成的。河床是河流的约束,如果河流没有了河床的约束,那么它将泛滥成灾;轨道是火车的约束,如果火车失去了轨道,那么它将无法行驶;土壤是植物的约束,如果植物离开了土壤,那么它将不能生存。
道德与理智是人的约束,如果人失去了理智,没有了道德与规定的约束,那么这个世界将一片狼藉也就不会有今天的文明了。
约束是必要的,对人对事物具有促进的作用。放任自由将导致泛溢成灾,只有约束才能成就秩序、成就和谐、成就圆满。生活中唯有学会自律,学会自我控制和自我约束,修炼一颗坚毅守矩的心,才能拥有坚强的意志,成就美好人生。
这个世界上所有的人都知道生活离不开自律,可偏偏很多人将自律变成了“名词”,整天拿着口中当招牌一样的宣扬,以为如此便是真的自律了,简直是贻笑大方。
每天早起一点锻炼下身体,抽空的时候多读点书,不如从这些最简单的自律开始,试着坚持一下,管好自己的嘴巴还有心灵,使之恢复到健康的状态,不被繁华所迷,不被世俗所牵绊,久而久之,才能让自己真正的自由。
一个人能为自己的过错忏悔,是有力量的表现,是心灵接近纯净光明的象征。在佛家看来,忏悔能消一切业,能增长善法功德。常惭愧、常反省、常忏悔,才能常进步。一颗时时自省、时时惭愧、时时忏悔的心如一盏警示灯,保证生活航路的平稳安全。
如果一个人从懂事的时候开始,就经常惭愧对父母的孝顺不够,对老师的尊敬不够、对亲人的照顾不够、经常惭愧对晚辈的提携不够,对别人的恭敬与沟通不够,经常惭愧不懂世间的各种学术、没有能力担当世间的各种责任,并在这种惭愧之上自省,进而忏悔改正,就一定会奋发图强,有所作为。这是学佛者的佛道。也是为人着的人道。
忏悔是一日三省吾身的坚毅,如果个人有了忏悔的需要,是因为他发现了美好而光明的东西。它意味着完全袒露内心,正视自己的过失,这需要很大的勇气。
敲响心灵的忏悔之钟,以莫大的勇气,严肃而诚地看待自己的瑕疵,探索内心,找出自己的缺陷,并诚心改过这些缺陷,修一颗真诚的忏悔心。
修行之人,要我骄戒躁,而对“我”的强烈执着,往往使人无法认清自我而容易自大在待人处事之时就会表现得做慢无礼。人一旦忽视了因缘的帮助,而错认为所有的成就完全是来自于自身的能力与伟大,就容易产生“慢”的心理。
“慢”源于不能正确认识自己而自以为了不起的傲慢;源于自己觉得强过别人而产生的慢心;源于是增上慢,在修行中有了一点经验就觉得自己修成了正果。源于卑劣慢,也就是人们常说的酸葡萄心理,自己明明有缺点,却不肯承认别人比自已优秀,甚至鄙视别人的优点和成就。
傲慢的人常常会因为过于自大而忽视了身边人的感受,会漠视甚至伤害到身边的人。傲慢的人经受不住挫折,一且遭到别人的批评或者责怪,就容易愤怒,甚至攻击别人,以求自慰。
谦虚是一种美德,古语有云:“谦受益,满招损。”一个谦虚的人,始终将自己摆放在比真正的自我更低的地方,就好像大海本在最低处一样,位置定得低,才能拥有更加广阔的提升空间。
很多人自认为学到一点东西就不可一世、盲目骄傲是可笑而且可怜的。一颗谦虚总是能盛放更多的东西,在日积月累中不断充盈,谦虚的人才能成为真正的智者。
骄做是一种不幸,自负是一种毁灭。俗话说:“谦虚的人马到成功,骄傲的人途穷日暮。”谦虚的人,因为看得透彻,所以不急躁;因为想得长远,所以不狂妄;因为站得高,所以不骄傲;因为立得正,所以不畏惧。
懂得谦下待人者,虚怀若谷,能纳百川于胸中;而骄傲自满,必难吸收有用之物。人生有涯而学海无涯,一个人不管知识多么渊博,也不过是沧海一粟。只有保持一颗谦虚的心,以一种谦单的态度处世,才能够在念念之间一步步接近人生的至高境界。
版权所有:华严经快诵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