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对佛学挺有兴趣,不过一直没看到系统讲述佛学的课程,最近看到得到里的熊毅佛学50讲,系统讲述佛学,而非讨论宗教。每天一课,拜读学习,分享下学习笔记。说的不对的欢迎指正讨论。再次声明下,本笔记为个人学习,非评论宗教。
佛学是如何从避世的,厌弃偶像,走向为世俗服务自己称为偶像的呢。
先说寺庙的由来,其实寺庙这个词本身本身不属于佛教,寺是官署的意思,庙是祭祖的地方,也叫祖庙,在汉代以前,祭祀祖先是在祖庙中进行的。
在佛陀时代,僧侣是没有固定住所的,这很好理解,有房屋就需要置物,这就与佛教不置物的交易相违背,当时也是有富豪购买土地修建房屋供养佛陀,叫做精社。但当时是佛陀讲课的场所,并非居住生活的场地。
在佛陀圆寂后,出现一个难题,一些经济发达地区的人们没有剩饭剩菜,对化缘的僧侣布施钱财,那么这个钱财能不能收?传统派系认为不能收取钱财,这违背了不置财物的交易,而少壮派认为需要与时俱进,不能为这个麻烦施主去单独找剩饭剩菜布施。因为钱财这个问题佛教内部出现了第一次布派分离,有了钱财的交易就必定跟随着交易,随着钱财的积累,购置土地房屋成了理所当然的事。
当佛教传入中国,寺庙的出现成了必然,首先气候上,中国人不理解什么是佛,觉得他是神,是神就应该供养起来。其次中国不同于身处热带的印度,如果没有房屋保暖御寒,人会被冻死。再者在统治者的角度上,也希望把这些僧侣固定在一个场所里便于管理。
接着说下出家,起法号,剃度,戒律的问题。
出家的意思是,要与过去的人际关系断绝关系,而过去人际关系的显特征就是姓名,重新起一个名字就是法号,代表着融入新的人际关系。
剃度是把头发胡须都剃掉,这样整个人看上去焕然一新。早起剃度是不需要烫戒疤的,戒疤是在元朝才出现。可能有些人会觉得奇怪,佛祖形象是卷发,主流的说法那不是头发,那是觉悟成佛之后长出的肉,所有人只要觉悟成佛都会有这种变化。
再看下饮食方面,饮食禁忌是所有宗教都有的。社会学上来说,这会把人划分为吃洁净食物的我们,喝吃不洁净食物的他们,会增强群体归属感,自豪感。
早起佛学还没称为佛教的时候,饮食禁忌还没被神圣化,只是从学理出发,不能杀生,从僧团秩序出发不能喝酒。早起也没有不能吃肉的禁忌,毕竟早起僧人食物都是化缘而来,施主给什么就吃什么。
后来逐渐开是有从肉的种类出发,不能吃人肉,象肉,狮子肉,狗肉,蛇肉。从主观性来说,不能主动讨要肉吃。但是三净肉可以吃,三净肉是指,没看见,没听说,也不曾想过,这个肉是为自己杀生才做来吃的。
可能有些人会觉得,对自己更高标准要求,不吃肉是不是会的到更多尊重呢?实际上不吃肉是提婆达多教派的教义。提婆达多是佛陀的表兄弟,他的身份相当于基督教的撒旦,专门跟佛陀对着干,佛陀吃肉,他就规定不吃肉,如果当时僧侣坚持不吃肉,就是背叛了佛陀皈依了提婆达多教。
等到大乘佛教兴起,开是把肉列为禁忌,不能尺肉。而小成佛教则引用典籍认为大成佛教已经不是佛教,大成佛教呢从不说小成佛教不是佛教,他们说小成佛教只是小成,只能达到一个阶段,大成佛教才是佛陀的终极真理。但是在吃肉这个问题上一直争论不休没有结论。
在中国真正一锤定音让僧侣不在吃肉的,是一个信奉佛教的皇帝梁武帝。他通过皇权,把吃肉列为禁忌,从此中国僧侣只能吃素一直延续到今天。
佛教还规定不能吃荤,有没有发现“荤”,这个字是草字头,它并不是说肉食,而是说有刺激性气味的素菜,具体哪几样有些争议,最没有争议的是大蒜,其次还有大葱,韭菜,洋葱,香菜。早期不吃大蒜倒没有学理上的原因,主要是因为吃完有味,惹人嫌。但是没有规定一定不能吃,比如生病了药吃蒜治就能吃,炒菜时候放的蒜蓉可以放。
下面说是关于仪式,烧香。你可能注意到,所有的宗教仪式都要烧点什么。这个形成原因是因为,古人认为神都是住在天上,要供养神灵,但是金银财宝,鸡鸭鱼肉这些都克服不了地心引力,而燃烧后的烟气,可以飞向天空。于是古人就用烟气供养神灵,如果没有供养神灵就会饿肚子。
中国人说的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原因是如果没有子嗣后代,就没有人在供养先租的神灵,这就不是对不起父母的问题,是对不起所有先祖神灵,所以这当然是最大的不孝。这也就是为什么民间会把无后,称为断了香火。
佛教里烧香是在供养谁,在不同的经典里有不同的解释。普通人对烧香的理解是消灾祈福,佛经里有支持这种说法,但是主流观点认为人们的福祸是由业力决定,而业力是不能通过烧香来改变的。
努力学习每天进步一点点,积跬步以至千里,虽然缓慢但我在前行的路上。
版权所有:华严经快诵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