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陀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夏安居竟,便带领比丘们前往其他国家游化。当时摩竭提国频婆娑罗王带着群臣出城遥望佛陀,心想:「世尊,您此刻在哪里呢?唯愿世尊慈悯,和比丘们前来接受弟子供养。」
佛陀遥知频婆娑罗王心生渴仰,便带着比丘们渐次游行,前往摩竭提国。
这时,鹦鹉王遥见佛陀一行走来,立即飞到空中,迎上前去,请求佛陀:「恳请世尊及比丘们慈悲愍念,能接受到我林中住宿一晚的邀请。」
佛见鹦鹉王恳切祈请,便答应其邀请。鹦鹉王知道佛已许可,便飞回林中,告诉鹦鹉群前去迎接。
佛陀带领比丘们来到鹦鹉林,各各于树下敷上坐具,静坐思惟。鹦鹉王见到佛陀及比丘们寂然宴坐,心生喜悦,整夜都飞绕在佛陀和比丘们的周围,又向四处环顾,恐有狮子、虎、狼等禽兽或是盗贼前来扰害佛陀等一行人。
次日清早,佛陀便离开森林,继续向王舍城前进,鹦鹉们则在空中一路护送。
鹦鹉王先飞到王舍城对频婆娑罗王说:「大王,世尊及比丘们快到这里了,恳请大王准备佳肴美膳供养佛陀及诸比丘,并起身前往城门迎接。」
频婆娑罗王听了鹦鹉王的话,立即敕令准备种种幢幡、香花及佳肴美膳,与群臣们来到城门外迎接佛陀。当天晚上,鹦鹉王寿尽命终,往生忉利天,很快地长大,犹如八岁小儿。
天子思惟着:「我修了什么福报,得以投生天上呢?」便专注观察,得知自己由于请佛一宿止住的功德,所以得生忉利天。
天子心想:「我应当要回报世尊恩德。」于是头戴天冠、身着璎珞,手持香花来到人间供养佛陀。佛陀慈悲为天子开示四谛法门,天子心开意解,即得须陀洹果,绕佛三匝后返回天宫。
隔日清晨,比丘们请示佛陀:「昨夜光明遍照,难道是释提桓因,或是梵天、四大天王,或是二十八部鬼神将前来供养世尊、请示佛法吗?」
佛陀告诉诸比丘:「并不是帝释、梵天,或是诸鬼神王。昨夜大众所见的光明,是之前迎请我们到它们树林住宿一晚的鹦鹉王,它命终后,往生忉利天,昨夜特别前来供养,听闻四圣谛,即得须陀洹果。」
比丘们又问:「这位天子过去生造了何业,投生为鹦鹉?又修了何福,得以闻法证果呢?」
佛陀告诉比丘: 「贤劫中,波罗奈国有佛出世,号迦叶佛。当时,有一位受持五戒的长者,因曾毁犯一戒,所以堕入畜生道中,而为鹦鹉。又因他持守四戒,所以可以值遇佛陀,闻法得道。大众当知,过去那位受持五戒的优婆塞,就是这位鹦鹉天子。」
——典故摘自《撰集百缘经卷六》
省思:
「如是因,如是果」,因果定律是人生不变的法则。以受持五戒中四戒之清净功德,即使堕入畜生道,善根亦不减,得以清净心请佛供养,以此福德往生天道,闻佛说法而证道果。
但是,这位优婆塞堕入畜生道的果报,也提醒我们「勿以恶小而为之」,造恶业必自招苦果,不可不慎。因果是最光明、积极的人生观,因为凡事都掌握在自己手上,只要在因地上努力修善、断恶,必定会有光明的未来。(转)
推荐几篇很好的文章:“从佛经中看什么是见性”、“从佛经中看什么是闻性”、“从佛经中看什么是六解一亡”、“《楞严经》精华篇:七处征心”、“《占察善恶业报经》中,地藏王菩萨开示的唯心识观法门”。
版权所有:华严经快诵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