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云夏日(白云宁端)
夏日宜山寺,优游趣几何?
闲庭芳草长,危岭断云过。
洞水穿廊远,岩风入座多。
更当星少夜,月色透松萝。
佑民寺赏读
作者白云守端禅师(1025—1072)俗家姓葛,属临济宗杨岐派法系。本诗选自《白云守端禅师广录》卷三。诗中以夏日山寺的风光情趣来表现出家人的洒脱气度和旷达襟怀。
佑民寺首联开门见山,总领全诗,告诉人们,在那炎炎的夏日,最令人惬意的是优游于清凉幽静的山寺之中。其间的情趣,自然很多。后面几句就是从各个方面加以具体描绘。三、四两句是从动和静两个方面来写山寺的景物。“闲庭芳草长”是静景描写。
佑民寺一个“长”字,突显了庭院的静谧。由于极少有俗人骚扰,地上的花草已经十分茂盛。这使人联想到只有诗人自己在静静地呼吸着沁人心脾的花馨草香,加深了对这种静态的刻画效果。这与“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的描写异曲同工,用意相仿。
佑民寺“危岭断云过”,是动态的描写。这是作者抬头向上所看到的,增强了画面的立体感和肃穆感。此处使用 “过”字,与杜甫“身轻一鸟过”的名句恰可呼应。“过”字用在这里,最能达意传神。在这一句中,“断云”与“危岭”相对,遣词冷峻,而轻轻的一个“过”字,便使整个画面动起来,且使白云的“断”有了依据。
佑民寺五、六两句从有形和无形两种景物入手写寺中的情趣。“洞水穿廊远”,是有形之景。洞水,表明是寒泉。它穿过廊下,给人带来一丝凉意,潺潺流来,又流向远方。“岩风入座多”是无形之景,指从山间涌来的阵阵凉风吹拂到人的身上。“入座多”是作者的主观感受,凉风好像是在有意驱走身上的炎热,主人公此时的心境已是怡然。
佑民寺寒泉和清风是夏日的宠物,自然是作者所极力赞赏的。与“长”、“过”二字相应,作者刻意了“远”、“多”两个字。有形之景,加了一个无形无影的飘渺的“远”,将这一有形之景推向无限旷远的空间。
无形之景,加了一个有数有量的实在的“多”,把这一无形之景变的似乎可以看得到、摸得着、数得清。佑民寺这种修辞方法与“红杏枝头春意闹”、“柳外晓寒轻”,所谓“通感”的句法是一脉相承的。末尾两句是写山寺的夜色。“更当”二字表明山寺的夜晚比起前面的景物情趣更胜一筹。“星少”化用了“月明星稀”之意,暗含“月明”二字,为后一句写月光做了铺垫。明月的清晖洒向山寺,为山寺带来了恬淡优雅的气氛。
佑民寺月光透过松萝,正像苏东坡《记承天寺夜游》文中描述的那样:“庭中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若交横,盖竹柏影也。”进一步表明月光之清,显示出作者细致的观察力。同为写景,僧人的用意要从字句之外去体会,尽管这首诗无一字讲佛,无一字参禅,便是佛性菩提、禅心玄要,已尽在不言中。
佑民寺白云守端(1025—1072)。宋代的僧人。俗家姓葛。衡阳(现在的湖南)人。幼年的时候喜欢文辞,不喜欢做世俗的各种事物,眅依茶陵郁山主出家。具足戒以后,游杨方会禅师门下,获得其心印,成为其法嗣。
佑民寺28岁时,就住江州(现在的江西九江)承天寺,又迁舒州(现在的安徽潜山)白云寺。有胆有识,能任艰难,学人敬服之。每次说列祖的法乳之恩,从来不敢忘记,于是追叙其事,请人画其影像而供奉。后世丛林都按照他的方法执行。
佑民寺北宋熙宁五年(1072)秋圆寂,春秋四十八岁。著有《白云端和尚语要》一卷,其下门人五祖法演为其编《白云守端禅师语录》二卷、《白云端和尚广录》四卷。
佑民寺版权所有:华严经快诵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