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河南登封嵩山的少林寺,是蜚声中外的禅宗祖庭,更是中华功夫的发源地,禅修是少林弟子修行的法门,而近日,少林寺迎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禅修课——收割小麦。
山外的小麦在十多天前已经收割完毕,由于少林寺深处大山腹地,小麦要成熟的晚一些,但是天气也变得更加炎热。但是,少林僧人们不惧炎热,头戴草帽,手持镰刀,走向了山野间的麦田,在麦浪中,热浪中,开始了一场修行。
禅修是少林僧人的必修课,通过各种方式修禅。既然贵为禅宗祖庭,少林寺对“禅”的理解也颇为耐人寻味。对于发源于印度的佛教来说,修禅就是陈思冥坐,远离人间苦修。但是达摩祖师来了中国后,禅风发生了改变,修禅被融入了生活,吃饭睡觉、工作,生活中随处都是禅,都可以参禅,禅就是觉悟,佛就是觉悟的人。
正如少林寺方丈释永信所言:“禅就是修行人生活中的一种智慧,是一切众生如何做人的普遍真理。”那么,如何修禅呢?他讲到:“其实诵经、念佛、拜禅、习武……都是一种修禅,就看你发什么心“。
所以,少林寺僧人手工收割麦子也是一种修禅。通过这样的修禅,让他们更切身觉悟到”粒粒皆辛苦“,一粥一饭来之不易。确实,随着农业机械化现代化的实现,把人们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了出来,但是也很少再有机会体验这种”辛苦劳作“的充实,更使得很多人在生活中铺张浪费,不知道珍惜劳动成果。僧人们也一样,随着经济、科技发展,他们的屋子里也装上空调,再也不是过去的苦修。所以,生活中,我们需要这样的禅修。
时值盛夏,天气酷热,僧人们挥汗如雨,在汗水里,僧人们通过亲身经历,真正觉悟到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内涵。这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体力劳动,更是一种生活方式,一种禅修方式。这也是少林寺之所以设立禅耕农场,并坚持手工收割的原因。禅耕农场负责人释延子法师说,少林寺是禅宗祖庭,如果说练武是以武入禅,那么,细心耕种则是以农入禅,这也是少林寺坚守传统、发扬宗风的一种方式。
修禅要有一颗专注的心,练武需要专注,对传统武术的专注,成就了”天下功夫出少林“的少林印记。而耕种,收小麦同样需要一颗专注的心,要用修禅的专注去收小麦,才能把小麦种好,收好,大地最诚恳,有了专注之心,你对土地好,土地才会对你好。
在收小麦的少林弟子中,还有一些来自国外的友人,来自科特迪瓦的一个小伙子,27岁,法名释延明。谈起收割小麦,小伙子一脸兴奋,用生硬的中文说“这是我第一次割麦,很快乐,这是很简单的生活,我很喜欢”。延明还有更深的领悟,他说“这和练武一样,只要掌握要领,勤学苦练,肯定就得心应手。”
少林弟子们通过收割小麦,都活得了觉悟,从中领悟到很多生活中的道理,这才是少林寺恢复禅耕农场的初衷吧。禅耕农场从2014年开始耕作到现在5个年头过去了,更让僧人们体会到了自给自足,丰衣足食的快乐。而由于今年的雨水充足,少林寺150亩小麦,产量预计可达10万斤,也给僧人们带来丰收的喜悦。
少林寺深处现代商业社会,其商业化、世俗化一直被大众所诟病,禅耕农场内,瓜田李下,蔬菜生香,给少林寺带来一股清流,希望僧人们能够不忘初心,将少林的禅文化发扬光大!
/完/
版权所有:华严经快诵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