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严经快诵网

佛法是怎么定义魔的?

发布时间:2024-01-26 03:07:48作者:华严经快诵网
佛法是怎么定义魔的?

一般人看到“魔”这个字,就会联想到妖魔鬼怪。这也难怪,因为影视上演的魔都是凶恶残暴,极度可怕,面目可憎的,自然大部分人都会有这个先入为主的形象。一般人对“魔”的概念如此,佛教又是如何解释“魔”呢?

《大智度论》卷第五:“问曰:何以名魔?答曰:夺慧命,坏道法功德善本,是故名为魔。”

《大智度论》卷第六十八:“魔,秦言能夺命者。虽死魔实能夺命,余者亦能作夺命因缘,亦夺智慧命,是故名杀者。”

《大智度论》卷第五:“魔有四种:一者、烦恼魔;二者、阴魔;三者、死魔;四者、他化自在天子魔。”

《瑜伽师地论》卷二十九:“当知诸魔,略有四种。魔所作事,有无量种。勤修观行诸瑜伽师,应善辨知,当正远离。云何四魔?一、蕴魔。二、烦恼魔。三、死魔。四、天魔。”

简要的说魔有四种。魔所作的事情有无量种,就难以数计了。发心精进地修学止观的修行人,应该善巧的辨知魔和魔所做的事情,也要善远离魔、远离魔所做的事情。

一、蕴魔

蕴魔者:谓五取蕴。

“蕴”又译为阴或聚,有积增聚合的意思。“蕴”有五种,色蕴、受蕴、想蕴、行蕴和识蕴,就是我们的身心,是人类存在的基本要素。

“五取蕴”,加个“取”是什么意思呢?就是有两个意思,一个是五取蕴是由取而有;一个是有了五蕴以后,它又有了取的烦恼。“取”,可以包括一切烦恼在内的。由烦恼而有五蕴,“蕴”,就是身体的果报,有了五蕴又会生起很多的烦恼,所以叫做“取”,“五取蕴”。所以它就是魔。

二、烦恼魔

烦恼魔者:谓三界中一切烦恼。

三界是欲界、色界、无色界。烦恼有爱烦恼和见烦恼。见烦恼和爱烦恼就包括了三界中一切的烦恼。欲界的人在五欲上有烦恼;色界天、无色界天的人有爱烦恼。见烦恼通于三界,主要就是我见;这些烦恼都是魔,都是障碍修行的。

三、死魔

死魔者:谓彼彼有情,从彼彼有情众,夭丧殒殁。

“夭”是在少年的时候,寿命不长就死掉了。少年、老年死掉了都叫做“丧”。“殒殁”就是身体破坏了、结束了。三界六道的有情,从他同类的众生里边,他死掉了,这就叫做死魔。

四、天魔

天魔者:谓于勤修胜善品者,求欲超越蕴、烦恼、死三种魔时,有生欲界最上天子,得大自在为作障碍,发起种种扰乱事业,是名天魔。

精进修学出世间善法的人,希望超越蕴魔、烦恼魔、死魔,也就是解脱。

在人世间做了很多的功德,投生在欲界最高的那一层天,在他化自在天那里,变成天魔。天魔现出来很多的扰乱,扰乱修行人,破坏修行人的戒定慧。

当知此中,若死所依、若能令死、若正是死、若于其死作障碍事,不令超越。依此四种,建立四魔。

“若死所依”,有了这个身体,才有这个身体的死亡,所以蕴是死所依止的地方。“若能令死”,就是烦恼魔,烦恼魔能令生、令死的。“若正是死”就是死魔。“若于其死作障碍事,不令超越。”天魔“作障碍事”,使令修行人不能超越蕴魔、烦恼魔、死魔。依此四种:“死所依、能令死、正是死、于其死作障碍事”,建立四魔。

谓依已生、已入现在五取蕴故,方有其死。

“死所依”怎么讲法呢?五蕴已经出现了,就是“已入现在五取蕴故”:出现就是现在。说现在是生,是属于现在的五取蕴,这就叫做“依已生”。“方有其死”:这时候才会死亡的,不然就没有死亡这件事,所以叫做“死所依”,这是蕴魔。

由烦恼故,感当来生;生已,便有夭丧殒殁。

解释“能令死”。由于内心里有爱烦恼、见烦恼,所以招感将来的生命,这个生命就是苦!生命体一出现以后就是生,有生必有死,便有夭丧殒殁这件事。所以能令死、能令死,实在是烦恼的力量。阿罗汉无量劫来,也有很多的生死的业力,但是这一生修四念住,把爱烦恼、见烦恼断了,就没有生死了!那些业力都不能发生作用了。所以烦恼是众苦之本!

诸有情类,命根尽灭,夭丧殒殁,是死自性。

解释“正是死”。“诸有情类”:不论是四生(胎生、卵生、湿生、化生),三界(欲界、色界、无色界)的众生,只要有五蕴,就是有命。“命根”就是得此生命体的业力,是生命体的根本,业力若结束了,身体就是非要死不可。所以命根、业力结束了,身体就要夭丧殒殁。死的体性是这样。

勤修善者,为超死故正加行时,彼天子魔得大自在,能为障碍;由障碍故,或于死法,令不能出;或经多时,极大艰难,方能超越。

这是解释“障超死”,指天魔。修行人把世间上的欲都放下了,过淡泊生活,精进地修学圣道,目的是解脱蕴魔、烦恼魔、死魔。“为超死故”,所以要修学圣道。

正在修学圣道努力修行的时候,欲界顶天的天魔,有大自在力量,能障碍和迷惑修行人,使令修行人不能超越老病死。

修行人经过很长时间,极大艰难的,继续的用戒定慧、用止观来调心,心不动,才能超越天魔的障碍。这可见成就圣道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

又魔于彼,或有暂时不得自在:谓世间道离欲异生,或在此间,或生于彼。或魔于彼得大自在:谓未离欲。若未离欲,在魔手中,随欲所作。

在人间修学禅定,成就了色界、无色界定,但是这位修行人还没有死亡,还在人间生存。寿命结束了,生到色界天或者是无色界天去了。成就了色界、无色界的禅定的人,魔王不能向他捣乱;因为内心没有欲了,魔王如何迷惑,修行人心里也不动的。所以,“暂时不得自在”。

不管是外道也好、佛教徒也好,心里面还不能离欲的话,还是爱着五欲,魔王就能控制这类人,就能做障碍,修行人还在魔王手里,还受魔王的控制,不能自主的。

若世间道而离欲者:魔缚所缚,未脱魔羁,由必还来生此界故。

修行人修世间禅定的方法,虽然是离了欲界,生到色界天、无色界天,暂时有了禅定的力量,使令欲的种子不动,但是还没消灭,终究有一天还要回到欲界来的。烦恼魔又把修行人抓回到欲界,再受天魔的控制,所以说也未脱魔缚。

如何破四魔,《大智度论》卷第五:“是诸菩萨得菩萨道故,破烦恼魔;得法身故,破阴魔;得道、得法性身故,破死魔;常一心故,一切处心不着故,入不动三昧故,破他化自在天子魔。”

四种魔其实是一魔,分别为四,《大智度论》卷第六十八:“问曰:一五众魔摄三种魔,何以故别说四?答曰:实是一魔,分别其义,故有四。烦恼魔者,人因贪欲、瞋恚故死,亦能作夺命因缘,是近夺命因缘故别说。天子魔,杂福德业因缘故,力势大,邪见力故能夺慧命,亦能作死因缘,是故别说。无常死力大,一切无能免者,甚可畏厌故别说”。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

版权所有:华严经快诵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