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严经快诵网

佛法无边只渡有缘人——佛教基本知识(三)

发布时间:2024-01-26 03:08:50作者:华严经快诵网
佛法无边只渡有缘人——佛教基本知识(三)

三学

佛教中的三学 ,指戒、定、慧三学,又称“三无漏学”,专门对治众生贪、嗔、痴习气的。

《楞严经》云:佛告阿难。汝常闻我毗奈耶中,宣说修行三决定义。所谓摄心为戒,因戒生定。

因定发慧。是则名为三无漏学。

四大

佛教所讲的四大,是指“地、水、火、风”的四大物质因素。四大皆空 意思是说,四大种元素都空了。如果你不了解“空”的概念。 你当学习以理解“人法无我”、无明、妄想、分别、执着。人无我,你要思考,自身真正的“我”到底是否存在。是大脑么?还是你的意识。其实都不是。没有你的存在,只不过是各种因缘的聚合罢了。我只是一个名罢了。“法无我”,比如我们说 “房屋” 到底什么是房屋呢?是盖房屋的砖头么?还是房顶上的瓦片 又或者是盖房前的图纸呢?也都不是。 房屋只不过是各种事物聚合一起的产物。房屋只是一个名而已。没有真常恒定的存在的,这是法无我。

四圣道

四圣道指声闻、缘觉、菩萨、佛。形象一点,圣道就是在我们这个世界之外,看著我们这个宇宙时空一次次的形成、毁灭、再形成、再毁灭……永无尽头。六道众生在世间一次次的轮回,生老病死、受苦受乐。其中佛、菩萨因为大慈大悲,所以时常到十方世界广度众生。

念佛的四种方法

持名、观像、观想、实相,四种念佛,唯持名最契机。持至一心不乱,实相妙理,全体显露,西方妙境,彻底圆彰。即持名而亲证实相,不作观而彻见西方。持名一法,乃入道之玄门,成佛之捷径。今人教理观法,皆不了明。若修观想实相,或至著魔,弄巧成拙,求升反坠。宜修易行之行,自感至妙之果矣。

一、称名念佛,谓称念阿弥陀佛名号,于昼夜间,一心专注,或一万声,乃至十万声;如是岁月既久,则念念不断,纯一无杂,临命终时,定见彼佛现身迎接,决得往生极乐世界矣。(梵语阿弥陀,华言无量寿。)

二、观像念佛,谓观阿弥陀佛形像相好,口称佛名,则心不散乱。心不散乱,则本性佛从而显现。如是则念念不断,纯一无杂,临命终时,定见彼佛现身迎接,决得往生极乐世界矣。

三、观想念佛,谓端坐正念,面向西方,心作妙观,或想阿弥陀佛眉间白玉毫相光,乃至足下千辐轮相,如是从上至下,从下至上,展转观之,观想纯熟,三昧现前,临命终时,决得往生极乐世界矣。(梵语三昧,华言正定。)

四、实相念佛,谓念阿弥陀佛法性之身,即得实相之理,无形无相,犹如虚空;心及众生,本来平等,如是之念,即是真念。念念相续,三昧现前,决得往生极乐世界矣。

十善业道

十善业包括:一、不杀生,二、不偷盗,三、不邪淫,四、不恶口,五、不两舌,六、不妄语,七、不绮语,八、不贪,九、不嗔,十、不痴。或称十善业道。

正法、像法、末法

据说释迦佛的法运是一万两千年,正法一千年,像法一千年,末法一万年。也有人说正法五百年,像法一千年,末法一万年。

一、正法:所谓“正法”,乃以发出离心、发菩提心而来学佛的。我们都知道,释迦牟尼佛因为见到人生之中,有生、老、病、死等种种痛苦;于是为了替众生寻求一条解脱之道,而发心修行。因此,所谓发出离心者,即是要发厌离生死痛苦和迷惑烦恼之心。其次,发菩提心者,“菩提”就是觉悟的意思。要觉悟人生为何有很多痛苦?这些痛苦的根源在那里?又要用什么方法才能将之消除?

痛苦的根本,依佛经所说,乃源于众生的我见、我爱。因此,灭苦的方法,乃在于放下对自我身心的执着。一个人若愈自私自利,必然愈痛苦与烦恼;相反地,若能从小我的束缚中解脱出来,则能消除烦恼而得到自在。因此要修行,首得弃除我见之根本,及放下对身心我所的贪恋与执着。

由是,正法时代所常用的修行法门,乃以“四念处”为根本。而四念处就是体观我们的身心,是无常、非乐、不净、无我,虚伪幻化;因而产生厌离心。若能由此而心无所倚、无所求,即能自在。这也是说,如果我们能以发出离心、菩提心为学佛之初衷,更以弃除我见、贪欲而修行;则即使在离佛世已二千五百多年的今天,还仍是在正法的时代里。

二、像法:“像”就是外表虽有模有样,却无其精神内涵。这是说,像法时代的众生,并不是从发出离心、发菩提心而来学佛的;只是依随着自己对三宝的情感而来亲近三宝,而来修学佛法。譬如有些人,原不觉得人生有什么痛苦,因此,也不费心于求解脱;但是当他到了寺院,觉得那里气氛很好,满清净安详的,于是慢慢的也就亲近三宝了。也有些人因见到出家众时,觉得他们很慈悲、宽厚,于是也渐走上学佛修行的道路。有些人从小在佛教家庭中长大,于是耳濡目染,不自觉也成为佛教徒了。更有些人因希望在生命中,能寻找个归宿、寄托或强而有力的保护者,所以也寻到佛教里来了。

以上的信众,虽也在寺院或佛教团体里,口中跟着大众,谈着“空”、“无我”的道理;身体也和别人一样,勤苦地诵经、念佛、打坐、礼忏。但是佛教的一切法门,对他们而言,其实并不受用;这是因为他们最初所发的心,并不和佛法相应。真佛法要以出离三界、解脱生死为初衷;但以上信众乃以“情”为出发点(为对三宝的情,而非世间的情)。所以外表虽有模有样,内在的精神却和佛法不相应。因此,像法时期,虽修行者众,但证果者却很少!

三、末法:“末”就是枝末的意思。以一棵树为喻,正法如其根本;像法如其枝干;而末法者乃末梢也。在末法时代的众生,更不再发出离心与菩提心。这些人皆只为现世的安乐而修学佛法,所以在末法时代,很多人特别喜欢谈感应,唯希望佛、菩萨多给自己一些甜头。他们绝不用心于如何消灭我见、我慢,而只努力于自我价值的肯定与增长。因此,在末法时代中,虽例行的“法会”仍很多,却是有“会”而无“法”。

这也就说,在末法时期,多数人唯把三宝当成护持现世安乐的工具,而非真心地欲修行解脱。所以在二千五百年后的今天,为什么很多人愈修行愈着魔呢?主要是因为他们最初的发心,即和魔相应。这种以欲望、贪婪之心而来修行;则欲之所在,便是魔之所存也。所以着魔,并非外面有个魔来让我们着,而是我们本身就是魔!

综上所说,正法、像法与末法的分别,乃是以我们的发心和行门而作考量;至于时间的五百年、一千年或二千五百年,并非重要的因素。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

版权所有:华严经快诵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