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无定法
◎维荷文博士 讲于万佛圣城
1998年12月1日星期二
摘自《万佛城金刚菩提海》
月刊 第380期
《道德经》里有一段话,上人曾用来给我们上了一课。记得有一次我们和上人到香港去,上人把我和恒实师留在香港教化香港的信徒。我们就依教在那儿讲经说法,教化香港的弟子。
本来,教化香港人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是一件很困难的工作。我想上人是去了台湾或印尼了,把我们留在香港那地方几个星期,看看我们怎么来演这出戏。
我们注意到,当上人和我们在一起时,他都很慈悲地和我们有说有笑,可是一到了香港,上人就变得很严肃。如果有人送供养来,上人就说:“我不要这个。你送这个做什么?”要是有人送果仪,他就说:“你把我当成什么?”然后他就大声讲:“我不碰钱,愈少愈好。”可是当我们到了另一个地方,又有人跑来供养,上人却说:“嗯!供养三宝是件好事……”等等之类的话,和在香港时所说的完全相反。
在香港,上人还会责备人,因为人不断送来供养,上人就会讲:“你们何必这么麻烦?你们香港人就专想着要更多、更多、更多,你们总有一天要堕落的。”像这样的事情不断发生。
我和恒实师看了都想:“啊!这方法不错!”所以当信徒围上来,我们张口结舌不知说什么好的时候,就用这个方法。我们试了好几天以后,在机场和上人碰面时,上人走过来对我们说:“你们俩在干什么?”
“上人,我们在教化众生。”
“真笨!你们真以为我是在生气吗!”
我说:“不是。”
“我只像做戏罢了;我用它来作药来医治这些人的。为什么我这样骂他们以后,他们还要回来?他们为什么还欢喜亲近我?因为这里头有一种很深的因缘;生生世世结下的缘,现在因缘聚到一起,即使我骂他们,也好像是下药一样。你们俩没有这一种的缘分和德行来做这个事情。”
上人又说:
“你们能不能彻底控制自己的情绪?你能不能一边生气还一边想:‘我这不是真正的生气呢!’一旦你发了脾气,你还能止得住吗?你把这个方法用在别人身上,你想这是一种方便法吗?你真懂用这个方法吗?你不能学我的样,连试都别想!你们只能用慈悲喜舍来待人。”
上人说:
“用生气的方法教化众生,你得有把握。如果不是和他们有很深的因缘是办不到的。”
上人引用了《道德经》第七十四章的一段话:“夫代大匠斲者,希有不伤其手矣。”木工师傅的利器,小徒弟也想试试,结果砍了自己的手。同理,要衡量自己的能力和智慧力来运用方法。
你不能光是模仿上人,然后说:“我也要来骂骂人,我这也是教化众生。”你要知道时间,要知道对象,还要确定你的骂人是出于慈悲,而不是出于自私或者生气。你心里想:“这个人真让我受不了了。”一等到机会,“哼!看我收拾你!”你还觉得你和上人一样是在用方便法吗?不见得吧!你那根本是一种瞋恨心和习气。
这真给我们上了一堂课!我们还觉得自己做得挺好的,其实是拿着利刀乱挥,伤人伤己:这真是宝贵的一课!你不能说:“哦!我也来学学那个人的样子。”你要真懂怎样用方便法才行。
所以你讲法时,和人相处时,是该笑还是不该笑?该和人接近,该接受邀请去讲法,或是不该接受供养?这一切一切都要靠智慧来判断。你不能说:“上人也这样做。”这道理说不通的。
比如有一次我们和上人到马来西亚,当时我们很饿,经过长途跋涉,没吃东西。到时有人请我们去应供,是富人家,满桌美食,上人却在那儿等等等,只顾和人聊天。吃的东西在桌上,大家都很紧张,我们心想:“上人,先吃饭,再讲法吧!”可是上人不停。过了一会儿我们又想,“快中午了……快过午了……。”
终于上人说了:“嗯!我们只有几分钟的时间,只能吃一点点。我们其实并不很饿。”所以我们只拿了一小碗东西吃,几乎等于零,意思意思,满满施主的愿。上人不要人家随便炫耀,说:“我供养了出家人!法师们都大饱口福!”所以大好的珍馐美味摆在眼前,上人只说:“我不太饿,没福报消受。”施主也无话可说。
两天后我们到一座寺庙用餐,饭菜很丰盛,我们吃得饱饱的。上人说:“村子里有人供斋,我们得走了。”“我们已经吃过了。”“这是方便法,这人很诚心。”
我们出城到了一个非常小的村子,很穷的一户人家;不富裕,但他们省了又省
,做了一次很难得的供养。食物并不很好,也不精致,可是却胜过他们一年吃到的东西。
上人说:“我从来没这么饿过。”又跟我们说:“吃光它!”“可是……,师父……”“吃光了它!”所以我们吃了又吃,吃了又吃,施主在一旁很高兴。
上人做了一次很长的开示,给我们上了一堂很精彩的课。我们心里打妄想:“这是怎么回事?头一天我们饥肠辘辘,美食当前,却只到口一点点:第二天我们已经吃得很饱,再来的食物又差,却叫我们吃那么多。这是什么道理?”我们开始动脑筋了:“喔!原来这就是智慧。”
一般人都是,我现在很饿,有好东西吃,于是就吃很多;如果遇到后面这种情形,就想:“我们已经吃饱了,等下还要说法呢!”就不吃了。上人的方法截然不同;差的食物就吃多一点,好的食物就吃少一点。
要用这种方法你得有智慧,不能只口里说说要模仿而已。一次我和上人在一起,又遇到两位檀越供斋,所以我们就去应供了。这次的食物很丰盛,你会想:“我和上人‘一样’呢!”事实上你并不和上人“一样”。即使你觉得你明白了,可是你不见得真懂。所以你行动前要常问自己,有没有丝毫的贪心?有没有丝毫的求心?有没有丝毫的自利心?即使你真朝这方向去做,还是很容易就给自己放水。
所以这时候你要非常非常注意,要有智慧,不能只参照其他的例子,就认定说:“事情就该这样办。”法是不一定的,唯一一定的是你要时时提高警觉。什么时候该严肃?什么时候该慈蔼?什么时候该高兴?什么时候不该笑?什么时候可以接受供养?什么时候又不可以?该说什么法?在什么时候说?不能说:“我要到马来西亚去,把我要讲的话一古脑儿全倒出来。”你不能那样做。
我们到马来西亚时,上人说:“我们要到大学去演讲了,你们想想该说些什么。”所以我们准备给这所大学的教授演讲,讲讲科学与佛教之类的话题。之后上人才说:“我到大学里演讲;你们俩到海边的一个小渔村去讲。”所以我们又把讲题改成因果,不能讲量子物理学和佛学了,所以我说法无定法,你没法事前预做准备。
版权所有:华严经快诵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