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公案本文
僧问金陵清凉泰钦法灯禅师曰:「善行菩萨道,不染诸法相,如何是菩萨道?」
(识起迷情于行菩萨道者之境界,菩萨者觉有情故,自己已觉悟体性、佛性样,起慈、悲、喜、舍等四无量,故行菩萨道,为众生解劳苦,当这么时,面对诸法却也不染着。)
禅师曰:「诸法相。」
(行菩萨道时,心能生起诸法相。)
僧曰:「如何得不染去?
」(那该如何才不被污染着。)
禅师曰:「染着甚么处?」
(来无所黏,过无踪迹,不垢不净,本自清净,何染着之有?)
(二)玄祥释解
1.前言
一个悟得真空法了行者,当能得阿罗汉果,证得我空理,无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所以说悟得无生法忍。但若真阿罗汉得「出到菩提」,当生不再回小向大,则不能发起菩提心,真的入涅槃后,他还得在两万劫后才能转入大乘菩萨道,也就是还得在三千三百六十万年后才有发菩提心,转修「如来菩提」的机会,所以当生得解脱知见行者,当紧跟着要学习大乘,转入菩萨道中修习「如来菩提」,以十波罗蜜多来自修自证,并利益有缘群生。
一入大乘则要修习空有不二的「中道观」,学习「中道观」要深入《大般若经》及其它《般若波罗蜜多经》,始能认知佛性具有空有二相外,体性本自清净,不待修习而自清净,是谓「不垢」。无始劫以来自性沾染余习,所以使众生不得悟知自己的佛性,众生虽具足佛性,却不能成佛,因有诸多余习,所以说「不净」。若行者不执取清净自性,随缘应缘而利益众生,面对自心余习也能无碍,则知自性因缘生诸法等本末后,以自利利他心,纵横于众生间行菩萨道,此时总能知自己心性中,还有一清净真如与受污染真如,前者为无相空自性真如,后者为邪真如之性用。行者在未成佛前,有这样的认知,才能自在无碍地来行菩萨道,不坚持性空,也不怕污染法,此等行者才真能悟得自性不垢、不净,不增亦不减。
2.释题
本公案名为「不垢不净」,是什么东西能不垢不净,是在说明我们的自性与诸法性不垢不净,《心经》云:「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这是菩萨悟得空有不二的认知,诸法实相是非相,故说空相。对于自性言,法虽起但自性本空,法虽有生灭,但体空无生灭觉。法是法,法本无实性,所以说不垢不净,不要用一些名相来分别,有名相分别就有垢净之分别心。空性本空,不因法起法灭,遇到污染法就有增、有黏;也不因你修心去习,此空性就会减一点,只是习气有减一点,但对于空性根本就没有黏着的机会,所以就无所谓增。
垢者妄性所染之习,有污秽、鄙陋、丑恶、过罪等之称。佛弟子修五停心观中,有观自身、他身,自心他心之不净观法,称为不净观。佛法讲不净对自他身体贪味着,就有七种不净说法:(1)种子不净,烦恼业因之内种,与父母遗体之外种,皆是属于不净。(2)受生不净,父母交媾赤白卵精和合,是为不净。(3)住处不净,于不净之女体胎内处十月之久,是为不净处。(4)食噉不净,胎中食母血之不净。(5)初生不净,十月出生时之腥秽狼籍,更是不净。(6)全身举体不净,即薄皮之下尽为污秽物,是为不净。(7)究竟不净,死亡后置于墓冢间之不净流溢等相,皆为不净。上述身之外,若再加上口、意等则会形成三业不净:(1)身不净,指身在生死之污中,故称不净。(2)口不净,口说烦恼、戏论、恶口、绮语等杂言,故说不净。(3)意不净,意起妄想、害心、邪心等不净之诸念,是为意不净。
修大乘佛法行者,虽能体会身、口、意三业不垢、不净,但在一边度化众生间,能不为不净心地所困扰,但也不能忘记断习、去病,不然总不能成就菩萨道。心地不净怎能入无余依涅槃,心地不净怎能现起无量神变,心地不净怎能成佛。行者理念观诸法不垢不净,但行菩萨道中常要观心地,还有何心病,定要使它能清净无瑕疵。
3.语体文解
僧问金陵清凉泰钦法灯禅师曰:「善行菩萨道,不染诸法相,如何是菩萨道?」
有一僧起妄想,执迷前贤提到行菩萨道该怎么做,他就提这句话来问金陵清凉院泰钦法灯禅师说:「善行菩萨道的人,是能在度化众生间,有为、无为法性用中,都能不染着诸相。请问禅师您什么叫菩萨道?如何行菩萨道?」
金陵(南京)有一清凉院,唐代中和四年(884)所创建,位于南京市西清凉门内石头山腰上,又称清凉报恩禅院,别称兴教寺、广慧寺等。最初是休复禅师(悟空)所居止,其后有清凉泰钦禅师、钦山文邃禅师亦居住于此。
泰钦法灯禅师(灭于974)是宋代法眼宗之僧人,魏府(河北)人,入法眼文益禅师门下参禅。泰钦法灯禅师初住洪州(江西)双林院,后迁金陵(南京)清凉山,传法于云居道齐禅师。宋太祖开宝七年示寂,谥号「法灯禅师」,世人多称师金陵法灯禅师、清凉泰钦禅师。
按语说:「识起迷情于行菩萨道者之境界,菩萨者觉有情故,自己已觉悟体性、佛性样,起慈、悲、喜、舍等四无量,故行菩萨道,为众生解劳苦,当这么时,面对诸法却也不染着。」
禅师曰:「诸法相。」
泰钦禅师说:「所谓菩萨道者即是不住空守寂,能面对诸法相不黏著者是。」
按语说:「行菩萨道时,心能生起诸法相。」声闻乘行者去我相、人相、众生行、寿者相,不为一切法所黏着,所以能得人我解脱。菩萨道者面对诸法观无实相,随性用而生诸法相,且能不为诸法相所黏,所以最后才能证法空理。
僧曰:「如何得不染去?」
僧又问说:「菩萨面对一切境应缘生诸法相,怎么才能不被诸法相所黏?」
按语说:「那该如何才不被污染着。」自性应缘起觉知心,觉知心仅止于觉知,不应有染着,是谓自性不垢不净。若有所染着是因习气尚勇,对于诸境不能以空无真心来觉而无住。染著者都是以妄习心相应故,怎不染着,菩萨应觉而去学习不染着,证得法空理。
禅师曰:「染着甚么处?」
泰钦法灯禅师说:「你所说的染着,到底染着在什么处?」正是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菩萨心性随缘应化,随众生心度化,因能去法执,所以就没有染着处。内心净故,或内心不净故,已悟得诸法不垢不净,便无染着处。
按语说:「来无所黏,过无踪迹,不垢不净,本自清净,何染着之有?」理念上应如是知,如是见,才是正知正见。若也还做不到,关闭五根对六尘之性用,让心无所执取,让心大死一番,则慢慢能不染着矣!
(2005.05.20.撰于法尔)
版权所有:华严经快诵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