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严经快诵网

第四卷 第二章 清净本来如何生世界?

发布时间:2023-05-08 08:35:34作者:华严经快诵网

第四卷 第二章  清净本来如何生世界?

《大佛顶首楞严经》原文:

佛言富楼那。如汝所言清净本然。云何忽生山河大地。汝常不闻如来宣说性觉妙明本觉明妙。富楼那言唯然世尊。我常闻佛宣说斯义。佛言汝称觉明为复性明称名为觉。为觉不明称为明觉。富楼那言若此不明名为觉者则无所明。佛言若无所明则无明觉。有所非觉无所非明。无明又非觉湛明性。性觉必明妄为明觉。觉非所明因明立所。所既妄立生汝妄能无同异中炽然成异。异彼所异因异立同。同异发明。因此复立无同无异。如是扰乱相待生劳。劳久发尘自相浑浊。由是引起尘劳烦恼。起为世界静成虚空。虚空为同世界为异。彼无同异真有为法。觉明空昧相待成摇。故有风轮执持世界。因空生摇坚明立碍。彼金宝者明觉立坚。故有金轮保持国土。坚觉宝成摇明风出。风金相摩。故有火光为变化性。宝明生润火光上蒸。故有水轮含十方界。火腾水降交发立坚。湿为巨海干为洲潬。以是义故彼大海中火光常起。彼洲潬中江河常注。水势劣火结为高山。是故山石击则成炎融则成水。土势劣水抽为草木。是故林薮遇烧成土因绞成水。交妄发生递相为种。以是因缘世界相续。

佛对富楼那说:“富楼那,根据你刚才的问题:众生本来清净的性质中,本来原始的状态下,为什么会突然出生山河大地呢?富楼那,难道你刚才没有听到我所说的‘如来藏,本来就是觉了之性,本来就是玄妙光明’?”

富楼那回答说:“佛啊,我不但刚才听到佛这么说了,而且我也记得佛经常在这样说。”

佛说:“既然你听说了这个法义,那么你来说说看,所谓的这个清明觉了的明觉之性,是因为它的明明了了的特性,而称之为‘觉了之性’呢?还是因为它觉察到了有所不明的,反而衬托出了‘明明了了’,才被称作‘清明觉了之性’呢?”

富楼那回答说:“我认为,如果这个如来藏,还有‘不明明了了’的,并且把这种不明了的如来藏称作‘觉了之性’的话,那岂不是没有‘所明了’了吗?那岂能是真正的‘觉了之性’?”

佛说:“对啦!如果还是有所不明了的话,那就不是‘清明觉了的明觉之性’了。有这个‘所明’的时候,就算不上是‘觉了’;而没有这个‘所明’的时候,又怎么能够算得上‘明明了了’呢?而且这个时候,用什么都不明了的‘无明’概念,更加代表不了明觉的清晰明了光明的性质。”

“因此说,如来藏的本性,就是觉了,就是明了,就是清晰,就是光明,但是这仅仅也只是名相上面方便的说法而已。可是正是因为这个对这种本性的名相性表诠,导致大家误认为如来藏成了‘有所觉察、有所明了’的这种‘明觉’(如来说明觉,即非明觉,是名明觉)。”

“作为如来藏的这个‘明觉’,并不是因为有所明,才成立的‘明觉’概念,更不是因为清晰、光明的存在,才建立的‘所明’,所以,在你有了这个虚妄的‘有所明了’的假立之后,就顺势生起了你的更加虚妄的‘能有所明’的作用,先是在什么都不成立的情况下,妄立了一个‘所’,然后就在这个妄立的‘所’的基础上,妄上加妄地建立了‘能’。”

“就这样,在本来浑然不可分割的一个圆满遍布的整体法界中,整体如来藏中,在不存在什么异同区别的状态中,虚妄地建立起来了看似非常明显和真实的不一样的‘能所’,从而建立起来了看似非常明显和真实的迥然相异的种种矛盾。”

\

“通过这种相异的矛盾,反而更加突出了‘相同’的难能可贵,更加显示出‘异同’的实际存在性。同时,在此基础上,还会紧接着发展出‘非同’、‘非异’等等概念,从而种种的相互观待才能够成立的二元相对的矛盾,就更加层出不穷。”

“久而久之,就会导致‘瞪发劳相’,产生疲劳后更加虚妄的幻相,逐渐地就形成了形象鲜明的种种尘相。”

“再由这些尘相相互作用,更加混乱不堪的局面,更加难以明晰的污浊景象,就出现了;在此基础上,更会产生因尘相纷杂,疲劳过度而产生的种种烦恼。”

“而当这些烦恼纷纷扰扰地产生作用时,即表现成为物态的世界;而当这些纷纷扰扰地烦恼,暂时蛰伏的时候,就被认为是虚空。而且还会把虚空认为是永远一样的‘同’,而会把物态的世界,认为是生灭不定的‘异’。就这样,从本来根本就不存在任何‘异同’的原始状态,建立起来了貌似真实存在的‘有为法’。”

“在种种有为法的作用之下,将‘觉了明晰’和‘虚空顽昧’当成了真实存在的对立体,而在这一对对立体的相互作用之下,相互摇动之下,就显示出来代表着‘动摇、转动、不定’性质的风轮,由这个风轮,支撑着整个世界的存在。”

“因此,从虚空顽昧当中,因为动摇的风的作用,产生了世界形成的基础;相对地,也就对应于虚空无碍,产生了坚固障碍之相,因为种种黄金宝矿等,即是代表着地大坚固性的最佳形式,因此在所谓的‘清明觉了之性’的作用下,就妄立出来了存在于风轮之上的金轮,用以形成具体的世界形态,保持着国土的存在。”

“因为之前虚空中的动摇作用,导致了风的产生;紧接着假立了坚固性,导致了金的产生;当风和金相互摩擦,相互作用的时候,电光火石之间,就会导致火光的发生。这个火光,具有变化性,火焰是会飘摇不定的。”

“接下来,种种珍宝的光明性,会产生润泽的作用,而这个润泽性,在火光的蒸腾和上扬作用下,就会产生水轮,而这个水轮,也能够包含着整个的十方世界。”

“接下来,在火的暖热干燥上升,和水的潮湿润泽下降的相互作用下,就会更加建立种种的坚固障碍之相,如果潮湿润泽性突出表现的话,就是大海汪洋;如果干燥坚固性突出表现的话,就是大洲陆地。”

“因此,在大海的深处,往往也能够发现火光的喷发;而在广博的陆地上面,也会流淌着大江大河;当水的作用不如火的作用的时候,种种尘相自然就凝结成为巍峨的高山,因此当山石相互撞击的时候,就会有火星蹦出,而当山石被高温熔融的时候,就化成了流动的水相。”

“而当土的作用,不如水的作用的时候,就抽发出来草木,因此当种种草木森林,被火焚烧的时候,就会化成灰土,而当被强力绞轧的时候,就会流出汁水。”

“就是因为这一层层虚妄幻相的不断出现,相互之间不断地交相作用,相互为因,相互为缘,相互为种,正是在这种种虚妄幻相的不断作用下,这个世界就不断地存在下去,发展下去了。”

讲到这里,我们就基本上对佛教关于世界形成和延续的基本观点有所了解了。

首先,在那个连时间都无法谈及的原始时期,用时间概念来说就是久远劫之前,整个的这个世界、宇宙的最原始的状态,是根本无法描述和形容的,在那里,连这是***,那是***的名词都不存在,但是却从来都是光明、清净、觉了的。“吾不知其所以名,强名之曰道”,可以算得上是较为接近的一种说法;当然在名相上,我们可以将之称为“道”、“佛”、“佛性”、“涅槃”、“智慧”、“究竟”、“原始”、“本来面目”、“本性”等等。就好像一个人正在处于昏迷状态中一样。这也可以叫做“无极”。

之后,不知道怎么回事情,突然就出现了对上述的根本状态的一种判别和认知,认为这种状态是明,光明,明了,虽然没有光线,但是却一切都清清楚楚,这就是所谓的“对境”、“所”的出现。就好像这个昏迷的人突然从昏迷中醒过来,第一件事情,就是看到了自己所处的病房。这其实也就是“道生一”,从本来无为无别的状态中,出生的第一个概念和判断。这也可以被称作“太极”。

接下来,就会回转过来,去看这个“对境”,这个“所”,到底是谁在相对,是谁在做出这个判断,从而就会产生第二个概念,而这第二个概念,自然就是“作用者”、“能”了。就好像那个从昏迷状态中醒过来的那个人,第一眼看到病房之后,立刻就会想到“我是谁?我怎么会到了这里?”而这,其实也就是“一生二”了。这也可以被称作“两仪”出现。

接下来,由于能所已分,观待已立,而那个所被观察的所谓的光明性,自然就会被参照着造作出来一个不光明性,也就是觉了性的矛盾体——顽昧性;如果把前一个清明觉了的状态称作“光明”,那么这个相对立的矛盾体,自然就是“无明”了。至此,能,仍然只有一个,而所,却出现了性质相对立的“明”与“无明”两个,也就是从本无异同中,不但产生出了异同,更加产生出了异异;就好像那个已经醒过来的人,继续产生各种念头一样。而这其实也就是“二生三”了。这也可以称作“三才”出现。

自此之后,同异之间,相互一一、两两地作用,会继续产生各种世界形成的过程;而这也就相当于那个人不再昏迷、单纯,而是会产生如同我们平常人一样多的纷乱的念头了。而这其实也就是“三生万物”了。这也就是“四象、八卦、六十四卦等等”不断生成的过程了。

所以,我们可以这样的进行理解:虽然这里讲述的是世界形成的因缘和过程,但是这何尝不是说明我们每一个众生纷杂妄念的形成过程呢?何尝不是继续开示究竟见地呢?只要我们逆顺序地退回去,自然就会退回到原始的状态、清净的佛性、本来的如来藏了。可是,为什么我们到现在为止都不能呢?请大家好好想一想吧!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

版权所有:华严经快诵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