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严经快诵网

印度佛教史中的法难

发布时间:2022-10-24 11:39:27作者:华严经快诵网

  印度佛教史中的法难

  释恒强

  所谓印度佛教史中的法难,即是指外在的世俗力量对佛教寺院、教徒、宗教活动等赖以正常存在的组织形式进行规模性的破坏,造成了佛教不能持续发展甚至生存的障碍。在印度佛教史中,原始佛教、部派佛教、大乘佛教和密乘佛教都曾有过辉煌鼎盛的时期。然而往往物极必反,鼎盛之后,也有诸多恶王谤佛灭法,诸多外道打压佛教。其中规模较大的有补砂密多罗王灭佛、贵霜王朝法难、笈多王朝法难、戒日王朝法难和波罗王朝法难,前四次给佛教造成了极大的破坏,而后一次使得佛教在印度式微没落了。

  一、法 难

  补砂密多罗王灭佛

  印度孔雀王朝三传至阿育王,这之前的三王都尊崇佛教,国力日益强大,至阿育王而达鼎盛,印度开始出现大一统的局面。这位阿育王在位时,信佛过甚,一生建佛舍利塔八万四千座,另外修精舍,厚供僧,常作广大布施,动辄以百万计。佛教因此大兴。

  但是也因此引起不良后果:佛教因生活富裕,部分僧侣份子腐化堕落;诸多外道因贪利养之丰而混入王建的鸡园寺僧伽,破坏僧伽的和合,导致不能和合诵戒达9年之久;国家因连年大作修福的佛事,库府空虚,等到王之晚年,制王仅能取得半个阿摩勒果供僧;外道因见国王偏为佛教常作无遮大施,嫉妒愤慨不已,于是伺机借政治阴谋,打压佛教。

  阿育王一死,国势顿变。他以后的嗣君无能、仇佛,多依重耆那教,国力渐衰。至多车王时,大将补砂密多罗杀王自立,以婆罗门为国教,重行为阿育王所严禁的马祀。据《舍利弗问经》说补砂密多罗王希望能与阿育王一样留名于世,他便听从一佞臣的怂恿,相反地毁塔灭法,残害佛教四众弟子。对于比丘、比丘尼、沙弥、沙弥尼,不问少长,集体屠杀,血流成河,所毁坏的寺院达八百余所。诸在家信士,也遭囚禁鞭罚。当时有五百罗汉,登南山而得幸免于难。《舍利弗问经》此说所指的是在中印华氐城的情形,五百罗汉登南山,指的是当时部分佛教僧人,离开中印的摩羯陀国,到南印去了。又据《大毗婆沙论》一百二十五卷记载:“昔有一婆罗门王,名补沙友,憎嫉佛法,焚烧经典,坏窣堵波,破僧伽蓝,害比丘众,于迦湿弥罗国一边境中,破五百僧伽蓝,何况余处。”这是补砂密多罗王于一次西征小胜时,在迦湿弥罗边境所做的排佛运动。

  贵霜王朝法难

  据迦湿弥罗的史书《Rajatangini》所载,贵霜王朝在迦腻色迦王以前的二王,也保护佛教,建筑僧院及支提颇多,至迦腻色迦为迦湿弥罗之王的时代,此王大力护持佛教,促成第四次经典的集结,令佛法广为流布,传入当时各民族之间。

  佛教势力大振,因此压迫了婆罗门教对湿婆的信仰,以致受到土邦尤(Naga)族的反对,他们大肆杀害佛教徒,迦腻色迦王甚至为此而一时躲避起来。当时又有婆罗门甘陀罗提婆(Candradeva)出来镇压佛教。到旃那陀(Conanda)王三世,始停止对佛教徒的打压。

  《西域记》卷三也说:“迦腻色迦王既死之后,圪利多种,复自称王,斥逐僧徒,毁坏佛法。”后来直到圪利多王被杀,佛教遂得复兴。

  两书大略一致的记载,由此可以确信迦腻色迦王之时确有婆罗门的土王毁坏佛教。

  笈多王朝法难

  婆罗门教自阿育王以来,由于佛教的发展,传统的信仰便潜入于社会底流。至笈多王朝时,婆罗门教已经过整理、修正,并结合民间通俗信仰的湿婆、维修奴的崇拜,成为新的宗教——印度教,起而复兴。而当时的小乘佛教日渐学术化,教内不同派别不断争执义理的优劣高下,对于民间的生活及通俗的信仰,日渐疏远。笈多朝的诸王信仰,多以婆罗门教为基础,对于佛教颇为冷淡。

  当时北方白匈奴族有摩醯逻矩罗王,觊觎笈多王朝的国土,多次率兵来犯。他极端仇视佛教,竭力毁灭佛法,势力所至,佛教凌夷。据说他有一次兵败回北印之后,在迦湿弥罗一带,毁坏寺塔达一千六百所。《付法藏传》中所称的师子比丘,当时正在迦湿弥罗大作佛事,而为“弥罗掘”所杀,法统因此而绝。“弥罗掘”便是摩醯逻矩罗的异译,亦有译作密希诃罗。因此,史家常将此王与熏迦王朝的补砂密多罗王并称。

  戒日王朝法难

  当戒日王之父羯罗伐弹那王在位时,东印的土邦金耳国,日渐强盛,国王设赏迦挟武力西侵,所到之处,摧毁佛法,坏寺坑僧,并伐佛陀成道处佛陀伽耶的菩提树,佛陀涅槃处拘尸那的佛教寺院被焚,僧众被杀。玄奘之师戒贤论师,据说就是曾被此王所坑而逃脱的一人。

  戒日王本为印度教徒,后受玄奘及小乘教大德迭婆伽蜜多(Divakarmitra)的感化而崇信佛教。戒日王向观世音菩萨祈祷,一举战胜了设赏迦王。当时法难遍及恒河两岸,一时法运顿衰,若非戒日王皈依佛教,佛教的慧命即可能从此而断!

\

  戒日王之后,婆罗门教出了两位杰出的学者,一是弥曼沙派的鸠摩利婆多,一是吠檀多派的僧羯罗阇利耶,这两人恢复了吠陀经典原先崇高的地位,并对佛教作了无情的攻击。鸠摩利婆多云游全印,辩才无碍,宏扬其学说,攻破佛教。据说佛弟子中竟无一人能够胜过他的议论;那烂陀寺的讲学,一向公开,至此因为无力降伏外道,只好改在内室讲授。僧羯罗阇利耶,因为在宗教哲学上的贡献,其学说被印度史学家誉为是人类思想的结晶。他为宏扬教义,于印度的东、南、西、北四方,建立四个传道中心,等于在精神上他已统治了印度全国。据传说,当他至藩伽罗这个地方,找佛教徒辩论,但在佛教的法将之中,竟无一人能够取胜于他,于是有二十五所道场被毁,五百位比丘被逼改信其教。向东到欧提毗舍这此地方,情形也是如此!

  波罗王朝时佛教的消亡

  戒日王以后的佛教已趋于没落,可是由于波罗王朝的保护,佛教在东印一带偏安了五百年。然这末期的佛教,论理越发趋向琐屑玄谈,仅供少数人玩索;实行则迷信淫秽,鄙劣不堪。在这五百年中,大乘密教渐渐盛行,结果是佛教迎合印度的外道,与外道合流而使自己融入印度教中。佛教因此走向衰亡。

  到了十一世纪初,阿富汗王摩诃末,率军侵略印度,回教渐渐渗入印度内地。相传侵入共十一次,每次侵入,凡异教的寺院必举火焚之。到波罗王朝末期及斯那王朝时代,回教军队更加深入,终将佛教最后的据点——东印一隅,也一扫而光。密教大师星散,多经克什米尔等地避入西藏,部分则逃至尼泊尔一带。硕果仅存的那烂陀寺,也只剩下七十余人。不久王室改信回教,未逃出的佛教徒,不是改信回教,便是改信印度教。西元十二世纪之末,佛教便在印度绝迹了。

  二、法难的原因

  印度佛教史中的这几次法难,发起者有当权的国王,有得势的外道,有异族的军队。佛教遭受毁坏最多的是寺院和僧侣,甚至精英殆尽,法统断绝。佛教起源于印度,而今却式微没落于印度,这原因是多方面的。

  恶王仇佛

  印度历史中,有很多国王都信奉尊崇佛教,如频毗婆罗王、阿育王、迦腻色迦王和戒日王,他们在位期间,佛教大为兴盛。但也有一些国王,由于他本人,或受到外道、异教徒的影响,极为仇视佛教,如补砂密多罗王、圪利多王和设赏迦王,还有外族的摩醯逻矩罗王,他们所做的排佛运动,对佛教僧伽造成了很大的破坏,甚至断送了法统。

  印度教的振兴

  传统印度婆罗门教不愿受佛教兴起的打击,八世纪后,逐渐混合民间信仰,融会印度各种文化,结合社会组织,吸收佛教长处,以印度教的面貌复兴,获得主政者及传统信仰者的青睐,致使佛教势力日渐式微。印度教历史中也出现不少出类拔萃的人物,为该教的复兴和弘扬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佛教的密化

  佛陀一向不赞同神秘的仪轨与咒语,但因不少弟子来自婆罗门及外道,有时为方便度众,也偶尔允许使用咒语治病。七世纪中,密教渐渐兴起,因为真言密咒与瑜伽行法的特点,大乘佛教便急遽密教化。后来由于过于重视咒术,并引入印度性力派思想,成了左道密教。至此,密乘佛教突破了原始佛教很多根本的律制,大为世俗所诟病,失去了大量的传统信徒。

  教徒的腐化

  佛教的衰落,决不能完全推之于劫运,推之于魔王、外道。换句话说,佛教徒也必然有自身的不足。佛教危机不断深刻化,教徒却无法改善增进自身生存的能力,这才一败不可收拾。佛法越兴盛,信施越多,僧众的生活越优越,在受施为生的制度下,赖佛逃生──「及所兴布施,因佛作沙门」──的病态却一天天扩大,这即是出家众腐化堕落的问题所在。为了生活而出家而弘法,必然引导佛法走上衰危!大乘后期的印度,正统僧侣只专注经论义理,失却社会教化功能,无法引起大众的共鸣与相应;加上富有的寺院日渐腐化,僧人道心渐泯。当回教军队入侵印度时,信徒竟无法作有效的抗争,而纷纷逃入西藏或尼泊尔,无法逃出的,不是改信回教,便是入于印度教,佛教命脉至此荡然无存。

  回教的入侵

  回教则借助军队的入侵,依靠暴力打压异教,以此来扩大自己的影响。

  西元十世纪后,回教军队一再入侵印度内地,占领印度河流域,先后达十七次。由于回教徒视杀害异教徒为求生天国的方法之一,所到之处,无所不用其极,毁坏寺院,杀害僧众,焚烧佛像经典,彻底摧毁圣地。西元一二○三年,密教最后的据点超戒寺,一举被毁,佛教几乎在印度本土灭绝。

  佛教史中的法难,不仅只有印度有,中国也有三武一宗灭佛事件,西藏也有藏王朗达磨灭佛事件,朝鲜也有李朝燕山君灭佛事件,日本也有明治维新时的灭佛思潮。历史常有反复,历史是无情的。追昔抚今,佛教事业要继续发展,佛法要在当今物欲横流、科技文明高度发达的时代得以弘传,四众弟子要做的实在太多,以史为鉴,常自反省,常自警策,于教理、教制、教产方面,依教奉行,决不能违背佛陀说法立教的本怀。这可是我们佛教徒应有的责任。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

版权所有:华严经快诵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