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严经快诵网

佛教偈语“菩提本无树……”竟然还有“这样”的人生启示?新鲜!

发布时间:2024-01-01 03:03:22作者:华严经快诵网
佛教偈语“菩提本无树……”竟然还有“这样”的人生启示?新鲜!

题记:解读《坛经》,吸取佛教智慧,解脱人生烦恼,开创幸福生活。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这是六祖惠能的“成名偈”。

相传,五祖弘忍一见此偈,立刻认定惠能已“悟”、已“明心见性”,并就此决定将“禅宗衣钵”传于惠能,使惠能成为禅宗六祖。

在中国,惠能此偈可谓家喻户晓。但惠能此偈究竟有什么深刻的意涵?这简单的四句韵语真有哪么大的意义吗?尤其是对我们俗人有什么高深的启发呢?

一、惠能此偈的意涵

据《坛经》记载,惠能曾解释过佛语“摩诃般若波罗蜜”的“摩诃”之意。惠能认为,摩诃之意是指“明心见性”之性,此“性”的特点是“广大无边,无是非,无善恶,无嗔喜,是真空”。人生君认为,惠能此处的“摩诃”之意其实就是他的成名偈“菩提本无树……”的深刻意涵。

也就是说,“菩提本无树……”的深刻意涵指的就是修佛人追求的“明心见性”中的“性是什么模样”的问题,也就是人的“妙性”是什么的意思。

那么人的“妙性”究竟长什么模样呢?菩提是“无树”的,明镜也“不是台”,所以惠能此处说的是,妙性就是“空”,就是“广大无边,无是非,无善恶,无嗔喜,是真空”,这也就是《坛经》中的摩诃之意。

惠能此偈的“人性妙空”意涵对求佛之人意义非凡,它可以指导求佛之人更快“见性”,更容易成佛。那么,对我们不求佛的世俗之人有启发与借鉴意义吗?

人生君认为,我们世俗之人虽然不追求“成佛”,但活在世上的人恐怕都追求幸福,追求快乐。能大师此偈对世俗人生的启发就表现在追求幸福上:此偈深刻揭示出了人生烦恼的根源,知道了烦恼的根源,离幸福还远吗?

为什么?能大师此偈真有对治人生烦恼吗?

能,当然能。证据有二:一是佛理上的论证,二是世俗人生经验。

二、佛理告诉我们:人生烦恼源自“性不空”

我们先从佛理上说明。能大师的“菩提本无树……”讲的是人的“性”长什么模样,而这个“性”是“见性成佛”的“性”。也就是说,人只要“看见“了自心中的这个“性”,就离成佛不远了。

而佛教的“成佛”境界就是“解脱烦恼,超越生死”的境界。在我们俗人看来,解脱了烦恼不是幸福了?不幸福不就是因为有烦恼的缘故?

所以,把能大师此偈之意涵翻译成世俗之话应该是:要想幸福,就得看见自己的‘性’。而这个“性”在能大师看来长的是如此模样:广大无边,无是非,无嗔喜,无善恶,是妙空。

能大师这里讲的“是非、嗔喜、善恶”指的是世俗“是非、嗔喜、善恶”,即是我们俗人想当然认为理应如此的见解,或者叫“成见”。惠能认为,这个让我们幸福的“性”里是没有这些“成见”的。

或者说,人之烦恼的根源不是你的工作不好,也不是你的钱不多,更不是你长得不漂亮……,而是你想当然地认为“自已应该如何,别人应该如何,工作应该如何……诸如此类的事关”是非、善恶、嗔喜“的先入之见,也就是”成见“。一句话,你意识中无穷无尽的“已成之见”就是你烦恼的更源。

因此,惠能此偈启示我们俗人:要幸福,必须清空“成见”,树立正见。即佛语所谓,“用智慧破除愚迷,让佛光普照你的心灵”。

三、生活经验告诉我们:幸福需要清空“成见”,树立“正见”

不但从佛理上来看,惠能此偈启示了我们人生痛苦的根源,从生活经验,我们也可得到如此结论:幸福需要清空“成见”,树立“正见”。

1、幸福需要清空“成见”

大致说来,人生痛苦包括两大类:“心理不平衡”导致的痛苦;生、老、病、死带来的身心悲痛。两类痛苦的本质根源其实就是你的“成见”,要对治这些与生俱来的痛苦,无他,只有树立“正见”。

你的同龄同事阿三获得了升迁,升为你非常想当的局长,或评上了你一心追求的教授……你张落了半天,最后却名落孙山。你非常努力的赚钱,生意却总是稀松平常,你看不上的阿四却顺风顺水,宝马豪宅地显摆。邻居家的孩子成功考上了理想的大学、理想的专业,自家的孩子吭哧憋肚学了半天,最后却只凑凑合合考了个专科。你的蜜友找了个漂亮又有钱的好爱人,不比他差的你却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找了个黄脸婆。你年年体检,去年还好好的,今年怎么忽然就“三高”了呢……

于是你不平衡,痛苦,怨天尤人。你认为单位对你不公,命运对你不公。你认为,他们投机取巧,他们欺负老实人……。你这些痛苦根源是什么呢?你冷静下来,盯着这些痛苦,深究下去。你会惊奇地发现,这些事儿之所以引起你如此大的痛苦与烦恼,其实终极原因是你想当然地认为:阿三就应该不如你,阿四就应该赚得比你少,你家的孩子就应该超过邻居家的孩子,你找的爱人就应该超过你的那个蜜友,你就应该年轻健康……

你如此之多的“就应该”是客观冷静的吗?是符合现实的吗?是事实上的“就应该吗”?这些种类繁多、形态各异的“就应该”就是惠能“菩提本无树……”中提到的应该“空掉”的“成见”。这些大多来自自己一厢情愿的观念,就是你“烦恼痛苦”的总根源。

2、幸福需要树立“正见”

知道了这些人生痛苦的根源,你也许会问:我怎么对治这些痛苦呢?我怎么从这些痛苦中解脱呢?

这就需要牢固树立“正见”。对我们俗人而言,佛家讲的“正见”主要包括两个内容:因果论,人生实相论。

因果论是指,世界一切现象有果必有因,有因必有果;没有无因之果,也没有无果之因。

怎么理解?怎么运用?

阿三之所以晋升为局长了,而你却没有;阿四之所以比你赚得钱多……。这是结果,之所以有这个结果,一定有原因。你冷静下来考察,或许是你的成绩不如阿三,你的努力不如阿四;或许是你的人际关系不如阿三、你的赚钱方法不如阿四。

或许你说阿三请客送礼、投机倒把,你正直,不屑于此道。不对,请客送礼也得付出、也得努力啊?也得有头脑啊?真实情况很可能不是你不屑,而是你不能,而是你在这方面的努力或能力不如阿三,只是你不愿意承认罢了。

既然努力和能力不如人家,人家捷足先登还不是应该的吗?还不是合理的吗?既然是合理的的结果,你为什么要痛苦呢?为什么不输得心服口服呢?所以,最好的态度应该是要么承认这个结果,要么努力修“因”,“因”修到家了,下一个成功的肯定就是你了。这才是人生“正见”啊!

没有这种“正见”,你往往会有意无意间怀着自己的“成见”——阿三就不应该当局长,不看“因”,只盯着“果”不放。最后痛苦了自己,浪费了大好人生。更要命的是,在这些消极情绪左右下,你的事业没有进步,你的人生难上新台阶,那下一次失败的也许还是你。

人生实相论指,世界万事万物的本真面目就是“越来越变坏”。落实到人,本相就是,“人生就是一个走向死亡的过程”。佛教称此为“坏苦”:,有相的世界万物都会走向灭亡,这就会给人带来无穷痛苦。

道理很简单,只是我们不愿接受,潜意识主动把它屏蔽掉了。如果从今天开始,你主动承认这个事实,并接受这个事实,让这个人生“正见”成为你新的潜意识。你还会为体验指数异常而烦恼不安吗?你还会为亲人的离去而过度痛苦吗?甚至癌症也不能打倒你的精神了。

3、总结

想想看吧,你清空了意识中的“成见”,去掉了种种不切实际的“就应该”,牢固树立起了“因果论”“人生实相论”,你还会有这些乱纷纷的“心理不平衡吗?”你还会因自己或亲人老去、生病而痛不欲生吗?

没有了心理不平衡,接受了自己和亲人的生、老、病、死。你还会有不可克服的人生痛苦吗?对治了人生痛苦,你的心境想不快乐都难啊!

理解了吗?明白了吗?只要你认真读完了此文,想不赞叹佛学的神奇、《坛经》的不凡、惠能的伟大都难啊?因为这些神奇的思想,可不是人生君瞎编的,都来源于《坛经》、来源于惠能、来源于佛学!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

版权所有:华严经快诵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