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严经快诵网

出家慧语

发布时间:2024-06-21 03:09:44作者:华严经快诵网
出家慧语

出家不易,出枷更难,且行且珍惜

在寺院,随众过堂(吃饭)、坐香(打坐)、上殿(早晚课)、出坡(劳动)。

出家人的生活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么轻松悠闲,也是很辛苦的。

不管冬夏,每天四点左右,就开始撞钟起床了,洗漱毕,去大雄宝殿上一个小时左右早课,然后吃早斋,早午斋是很隆重的佛事,出家师父搭衣持具,列队进入斋堂,先唱赞供养诸佛菩萨,然后行堂(打饭)师傅给打饭,吃饭不许说话,用手势表示要还是不要,要多少。寺院不吃荤(葱蒜类)和腥(肉蛋类),吃完后,有时方丈和尚要作开示,然后结斋回向,愿布施者所求顺遂。

冬天的时候,吃完早饭天还不亮。

白天要从事一些劳动,空余时间就看看书、打打坐,晚上一般就是打坐时间,云居山禅堂比较正规,延续着古老的仪规,坐香、行香、喊起字、打警策、问话、听开示……一般十点左右就要养息(睡觉)了,如果打禅七的话就要到12点左右才能休息。

一度打算出家,没有出成,又回到了世间这个大禅堂,在世间修行的确很难,还得不忘修行。

有时候也想还不如出家算了,何必这么辛苦呢?

转念又一想,世上没有随随便便的成功,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真正的智慧和定力只有在艰难复杂的环境下才能够磨练出来。

如果不能放下心里的执着,到哪都是在枷锁之中;

如果能反观自在,即相离相,那么哪里又不是禅堂呢?生活和修行根本就不矛盾,生活就是最好的修行,生活中的每一件事都是修心的机会,凡事只在一念间,如果你觉得它苦,那么它就是苦;如果你能转变观念,那么就可以变成乐趣。境无好坏,心自分别,前念着境即烦恼,后念离境即菩提。

在生活中不迷惑,不动摇,随缘而行,慈悲利众,这就是修行。

当然了,每个人的情况不同,一般来说,对于初学者和定力不足的同修,相对稳定清净的环境,更加有利一些,就像一盆花,小的时候要在温室里养,大了再去见风雨,如果直接见风雨,很容易死掉。初学者定力不足,太苦太乱的环境,容易退失道心,迷失方向,难以把握;而当有一定能力时,还需要到复杂的环境去锻炼,这样能更好地成长。

所以说,环境不是最主要的,主要的是看自己在什么层次,会不会用功,有没有出离心。

出家师父敢于放下名利情爱,清苦修行,住持三宝,值得尊敬;在家人学佛,也同样不容易,但要我们要明白,能够有机缘听闻这无上甚深的微妙法,是需要多么大的福报,在这轮回的大海中想要再一次值遇佛法,真的是比大海捞针还要难。君不见在这个世间中,有太多太多的生命,即使是一句佛号也听不到吗?

如果不去珍惜这暇满难得的珍宝人身,不努力修行,就会又一次错过解脱的机缘,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待何生度此身?

出家不容易,出枷更难,且行且珍惜!

出家的“家”,到底是出哪个家?

佛陀虽为印度的太子,可是他对世间的富贵,深生厌离,愿意舍离国荣帝位,出家修道。

他也愿意令一切众生都知道──世间法皆是妄想。

这世界怎么成就的呢?就是由于众生的妄想而成的,将来也是由众生的妄想而毁坏的。所谓“如是因,如是果”。世间一切都是无常败坏,菩萨厌离世间法,佛更是厌离世间的一切法,不生一切染污和执着,佛是永远断弃世间人所有的一切贪心爱欲。

世间人所贪的,佛不贪;世间人所爱的,佛不爱。因为没有贪爱,就没有烦恼。我们人的烦恼,是怎么生的呢?就因为“贪”和“爱”生出来的。若不贪,就没有自私;没有自私,也就没有烦恼。

为何要贪?就因为被欲念所支配,便生出贪爱来;有了贪爱,不能遂心如意,就生出烦恼;有烦恼,就有颠倒;有颠倒,就有染污。修清净行,就是破除一切染污。

佛时时刻刻都利益一切众生,佛在王宫里,不贪着一切爱欲和世间的荣华富贵。正当出家的时候,他舍弃世俗的一切威仪。不和人斗争与争论,得到无诤三昧。

所谓:“诤是胜负心,与道相违背,便生四相心,如何得三昧?”

佛住于无争法,他完成往昔所发的愿,具有无量的功德,以大智慧的光明,灭除世间一切愚痴、一切黑暗,作世间众生无上的福田,时时都为一切众生,赞叹十方三世诸佛的功德。

令一切众生,在三宝里种福、求慧、种一切善根。佛以智慧眼,见到一切真实的道理。又为一切众生,赞叹出家的功德。

出家是 “出三界家”,三界就是欲界、色界、无色界。又是 “出世俗家” ,世俗,就是世间俗人的家。出世俗家,没有世俗的观念。又是“出烦恼家”,我们每一个人在世间,都住在这烦恼的家里,一发脾气,觉得比吃什么珍馐美味,更有味道,所以出家就要出这烦恼家。又要“出无明家”,无明,就是无所明了,什么事情也不明白,所行所做颠颠倒倒,所以要出这无明家。

出家又有种种的分别,好像中国的出家人,有的是因为年老、无依无靠,出家以后吃饭比较容易,所以就出家;有的被环境所迫而出家,或许犯了法,杀了人,就改名换姓,做一个出家人,王法也不管他了,找也找不到他了;有的因为不容易养,就送到庙上去出家。

以上这三种出家人,能不能修行,就不知道,或者能或者不能。

又有一种人是真为生死,发菩提心而出家的,这种出家人如果不退心,就真能修行,痛念生死,发大菩提心,依照诸佛所说的法去修行。

出家有这种种的境界,因此出家后,要清净过失,没有一切的过失,离过绝非。

恢复本有的清净,永远出离“三界的家”、“烦恼的家”、“无明的家”、“世俗的家”。

出家偈颂

【出家功德偈】

流转三界中,恩爱不能脱。

弃恩入无为,真实报恩者。

善哉大丈夫,能了世无常,

舍俗入泥洹,希有难思议。

皈依大觉尊,能度三有苦,

亦愿诸众生,普入无为乐。

(《四分律行事钞》)

【出家剃度偈】

毁形守志节,割爱无所亲,

弃家入圣道,愿度一切人。

大哉解脱服,无上福田衣,

披奉如戒行,广度诸众生。

(《法苑珠林》)

【出家之胜】

孔雀虽有色严身,

不如鸿雁能远飞。

白衣虽有富贵力,

不如出家功德胜。

(《大智度论》)

【出家之乐】

闲坐林树间,寂然灭众恶。

恬澹得一心,斯乐非天乐。

人求富贵利,名衣好床褥。

斯乐非安隐,求利无厌足。

纳衣行乞食,动止心常一。

自以智慧眼,观知诸法实。

种种法门中,皆以等观入。

解慧心寂然,三界无能及。

(《大智度论》)

“金刀剃下娘生发,除却尘劳不净身, 圆顶方袍僧相现,法王座下又添尊。第一刀,愿断一切恶;第二刀,愿修一切善;第三刀,愿度一切众。”则望法师授幔衣,新剃度出家弟子身着僧服,脱却尘劳,现庄严僧相。

说法云:

心源湛寂。法海渊深。迷之者。永劫沉轮。悟之者。当处解脱。是故三世诸佛。离尘成道。历代祖师。不染世缘。故得天魔外道。拱手归正。出家之德。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念佛如是。礼佛常情。尔今专情拜辞。国主父母。养身之恩。后不拜也。

执刀云:

善哉大丈夫。能了世无常。舍俗趣泥洹。希有难思议。

毁形守志节。割爱侍师亲。出家弘圣道。誓度一切人。

金刀剃下娘生发。除去尘劳不净身。

圆顶方袍僧相现。法王座下又添孙。

唵!悉殿都曼多羅跋陀耶娑婆诃!

皈依佛。得菩提。道心常不退。

皈依法。萨般若。得大总持门。

皈依僧。息争论。同入和合海。

第一刀,愿断一切恶;

第二刀,愿修一切善;

第三刀,愿度一切众。

金刀剃下娘生发,

除却尘劳不净身,

圆领方袍僧相现,

法王坐下又添孙。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

版权所有:华严经快诵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