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严经快诵网

口业警示集55(第八章学会说话 四掌握窍诀)

发布时间:2024-07-23 03:06:37作者:华严经快诵网
口业警示集55(第八章学会说话 四掌握窍诀)

口业警示集

第八章学会说话

四掌握窍诀

○肆无忌惮地说粗语,很可能会导致特别可怕的后果。曾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个人在喂鸡的时候,邻居的鸡也跑过来抢食,他可能脾气不太好,拿石头把鸡的脚砸断了。邻居看见后骂道:“哪个狗杂种敢砸我的鸡?”两人从破口大骂到大打出手,最后一人开枪打死了对方四个人。为了一句粗话,竟然失去了四条宝贵生命。所以麦彭仁波切在《君规教言论·语言品》中说,世间上的友好与冲突,全是依靠语言而产生,假如说话不掌握窍诀,可能会酿成大错。作为一个修行人,若连基本的语言规范都不了解,那是值得惭愧的;尤其是学习大乘佛法者,一定要搞明白如何跟别人交流,并且杜绝说粗语的过失。(索达吉堪布《佛子行三十七颂讲记》第8集)

○“出言当称意,义明语相关,悦意离贪嗔,柔和调适中。”与人谈话时,出言应当契合对方心意;所说意义应当清晰,而且言语要前后连贯;所说的要令人喜悦,远离贪爱嗔恨;语言音调要柔和,吐词发音的高低快慢要适中。

《入行论》是寂天论师摄集经藏中有关大乘菩萨的修法窍诀而成。本师释迦牟尼佛给弟子们所传授的有关谈话的善巧方便,已在此偈中很精简地集中,这些方便法无论你修习大小乘哪一宗派,都需要去学习。这些谈话窍诀,假如你能圆满地做到,你的谈吐一定会使听众倾倒叹服。

在内教经论中,有关谈话的善巧方便,在《法句经·言语品》、《国王教言·言语品》中,都讲得很详细。麦彭仁波切说:“世间的许多亲怨恩仇,都是由说话而引起。”大家可以经常看到国际上许多大事以及身边的小事,往往由说话而引起,也由说话而转变、消止,所以谈话时我们一定要注意内容、方式、技巧。上师如意宝也教诫我们:“无论你是出家或是在家,说话方面不掌握一些窍诀,会带来很多不方便。”希望大家认真听习这个偈词的内容,将这些窍诀反复地运用,这样对自己的修行、弘法、生活等各方面,都将会产生深远积极影响。

出言当称意——我们与别人谈话时,谈话内容、方式,要适合对方根基意乐。世间众生,各自的根基、习气千差万别,因此各自兴趣意乐也不同。有些话我们自己觉得非常好,但别人不一定接受,所以在谈话前,最好先对听者职业、习性等各方面有所了解。如果先没有条件了解,也要在谈话时仔细观察,由对方表情而判断他是否对正在进行的话题有兴趣,如果对方生起了厌烦心,应迅速转变话题、方式。要不然,你不观察对方,自己高谈阔论,滔滔不绝,而对方东张西望,心不在焉,什么也听不进去。当然,我们佛弟子谈论的话题与方式,一定要随顺佛法,但是谈佛法的层次与方式,应该适机。大家都知道佛陀的十大弟子中,说法第一是富楼那尊者。富楼那尊者见到医生就说适合医生的法;见到官吏就说适合官吏的法;见到农夫就说适合农夫的法……应机而施教,不拘泥于框框套套。这方面的窍诀,靠知识面、生活阅历等,长期锻炼与培养,方能灵活地运用。

义明语相关——说话时,应当将中心意义表达清楚。

说一番话,要有一个鲜明的主题,所有话都要紧紧围绕主题而说,让听者能清晰地理解你要阐述的意义。如果东一句、西一句,无有中心地乱讲一通,听者就会如处云里雾里,不知道你在说什么,像这种谈话又有什么效果呢?如果是很简单的话题,你直接以三言两语说出来,然后再加补充细说;如果是较复杂的话题,最好先列出提纲,一层层将重点突出;或者举出中心,再从各方面去论述其分支……这样,听者一听就能明白,简洁明快,大家既省事又省时间。

在谈话过程中,所谈的话语要连贯。连贯之一是意义要连贯,即前言后语都要围绕主题,意义不能脱节。如果要换一个层次,或从另一个角度来讲,也不要扯得太远,而且要加以说明;其二是语气、语调等方面要连贯,谈吐方式、语言风格等方面,应保持统一连续。如果说话断断续续,也会因此而影响听众的兴趣。

悦意离贪嗔——“悦意”是指说话温和慈爱,使别人生起喜悦,乐意接受,这也是菩萨四摄法之一的爱语。一个人如果心中充满了慈爱、善良,充满了对他人的关切,所说话语也就会让他人感到悦意。当然,说话时言词平和、亲切,说劝勉语委婉、含蓄,这些善巧方便,也是使对方生起悦意的重要前提。华智仁波切所作的《莲苑歌舞》中,描写蜜蜂达阳与阿宁之间,“爱语相述悦耳美言,从未曾闻厉声相责”,生活因此而过得幸福,不像一般人的家庭那样,因言语而风波四起,冲突不断。

“离贪嗔”指说话中要断除贪嗔的语言。在谈话时,自己须保持正知,保持纯正清净的语言,摈弃贪嗔染污意乐,使谈吐远离贪爱、嗔恚等不正语。在《海意经》中,详细阐述了我们修行人的语言中,应远离衰弱语、粗诳语、炽燃语、不实语、贪顺卑下语、嗔害语等六十四种有垢语。在《十地经》、《法集经》等经典中,对此也有很多规定,尤其强调了以贪心、嗔心引起的语言,修行人必须远离。

柔和调适中——“柔和”指断除粗恶话语,以温和文雅的语言方式与人交谈。阿底峡尊者在《菩萨宝鬘论》中也说大乘行人“当说温和诚实语”。用柔和委婉的方式去说话,自己要阐述的意义同样能很清晰地表达,而且也能使听者接受,一些争议与冲突,也就能平静地解决。有些人说话全然不注意这点,一开口就带着刺,横来直去,将别人的心刺痛,这样没有必要,也不会有什么好结果。即使你说的话真实合理,对他人有利等等,但方式过于粗硬,像呵斥责骂一样,一般人无法接受你的开导,说不定还要与你顶撞。在《亲友书》中,龙树菩萨也教诫过:“佛说语言有三种,称心真实颠倒说,犹如蜂蜜鲜花粪,唯一当弃最末者。”美语如蜜,实语如花,而虚言如不净粪,作为修行人,最好的语言是美语,即以悦意可人的方式说真实语,给人的心灵带来美好感受。希望你们今后切实注意自己的语言,尽量做到柔和。

“调适中”指说话声调要适当,高低快慢要适中,每次说话不要太多太久,也不要太少。一次说很长时间,话太多,别人听了会厌烦、记不住;说得过于精简,别人也听不懂。然后,说话不能太快,说得太快了,噼噼啪啪,别人没法听清楚,也无法反应过来;但说得太慢,一句话说上几分钟,怕耽误时间的人不愿听,坐下来听的人也很快就睡着了。还有音调高低亦须注意,说话声太大,像吵架一样,很刺耳,令人全身不舒服;但声音太小,对方听不清,也显得你懦弱等有许多弊端。当然,说话声调的快慢高低,在场合不同需要一定调整,但必须要注意能让听众接受,能配合自己表达的意义。这些需要大家在日常中细心揣摩,自己去学习。(索达吉堪布《入行论广释第五品》讲记)

○有个人为了庆贺自己的40岁生日,特别邀请了四个朋友来家中吃饭。三个人准时到达了,只剩一人不知何故,迟迟没有来。主人有些着急,不禁脱口而出:“急死人啦!该来的怎么还没来呢?”

在座的有一客人听了之后很不高兴,对主人说:“你说该来的怎么还不来,意思就是我们是不该来的,那我告辞了,再见!”说完就气冲冲地走了。一人没来,另一人又气走了,主人急得又冒出一句:“真是的,不该走的却走了。”剩下的两个人中一人听了生气地说:“照你这么讲,该走的是我们啦!好,我走。”说完掉头就走了。又把一个客人气走了,主人急得如热锅内的蚂蚁,不知所措。

最后留下的这一个朋友交情较深,就劝主人说:“朋友都被你气走了,你说话应该留意一下。”这人很无奈地说:“他们全都误会我了,我根本不是说他们。”最后这朋友听了,再也按捺不住,脸色大变道:“什么,你不是说他们,那就是说我啦,莫明其妙,有什么了不起。”说完铁青着脸走了。

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充分认识到语言技巧的重要性。一个会说话的人,总可以流利地表达出自己的意图,也能够把道理说得很清楚、动听,使别人很乐意地来接受。有时候还可以立刻从问答中测定对方言语的意图,并从对方的谈话中得到暗示,增加自己对于对方的了解,跟对方建立良好的友谊。不会说话的人,不能完全地表达出自己的意图,往往会使对方费神去听,而又不能使他信服地接受。(严一冰《50个打动人心的说话技巧》)

○凡道字,重且舒,勿急疾,勿模糊。(《弟子规》)

【译白】凡是讲话,声音应该大些,慢些,吐字要清楚而有力,缓缓道来,要讲的很舒畅、放松。而且内心不要太着急,语速不要太快;还不要因声音太小等原因,而导致说话吐字模糊不清,避免让人会错意而造成没必要的误会。值得注意的是,“凡道字,重且舒”的“重”是说话声音强,而不是说话声音大,嗓门高,令听者不悦。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

版权所有:华严经快诵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