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净空法师 阿难问事佛吉凶经讲记 第二六卷
念佛如果「净业三福」这三条十一句做不到,你不会往生
诸位观众,大家好!请掀开《阿难问事佛吉凶经讲记》第六十四面,我们看经文:
【贪欲务俗。多求利业。积财自丧。厚财贱道。死堕恶趣。大泥犁中。饿鬼。畜生。】
这一段是讲魔世这些出家人自己毁损自己,我们常讲自作自受。读到这些经文一定要认真反省,我们有没有做这些事情?如果有要赶快改、赶紧回头。『贪欲务俗,多求利业』,这两句是说恶世比丘,包括比丘尼、沙弥、沙弥尼,这四众。贪求利养,这个心没有放下,贪求名闻利养,贪图享受五欲六尘,这个事情很麻烦。所作所为必定要得到名利,他才肯做,得不到名闻利养,他决定不肯做,这种心行错了。甚至于在我们现前这个社会里面,最近这二、三十年我们常常听说开庙店,这是裨贩如来,把佛法当生意做,听说生意还挺兴隆的,还可以免税,钱很容易赚。那是上欺诸佛菩萨,下欺善良的信徒。我们就想到他果报在哪里,很清楚很明显,贪图眼前的小利,后果不堪设想,他自以为聪明。
这段讲到了出家,出家佛法里头一般讲有三种家:眷属之家、田宅之家,一般人指出家只是想到这一点;另外佛讲到五欲之家、六尘之家,能超越这个,这是真出家;第三种更高的,六道是家、三界是家,他能出这个家就超越六道轮回,证阿罗汉果。我们要问我们到底是哪个家?真正出家人这三咱家都出了,这是比丘四数,三种家都出了,不是只出一种,这个事情不能不知道。另外在家学佛,他虽然没有出眷属、田宅之家,他要是对于五欲六尘、三界六道没有留恋之心,他是真正出家人,我们讲在家出家,他是菩萨,他不是凡人。因此,我们出家人对于在家的菩萨,我们对他的礼敬跟对诸佛如来没有两样。佛陀在世的时候,同时住世是两尊佛,这个大家要晓得,一尊是出家的佛,示现出家身│释迦牟尼,一位是示现在家身│维摩居士,维摩是在家佛。他跟释迦牟尼佛没有两样,示现的身份不一样,都是教化众生。维摩居士生病了,那是示现,就像演戏一样。释迦牟尼佛的大弟子们,舍利弗、目犍连这些大弟子,去问候去看维摩居士,你看他们见到难摩居士的礼节,顶礼三拜、右绕三匝,跟见释迦牟尼佛的礼节没有两样。
所以佛门里面什么第一大?不是说出家就第一大,你要有这个观念,你就错了。出家是老师第一大,师道,尊师重道。维摩是老师的身份,他教化众生,舍利弗、目犍连都听他老人家讲经说法,这个道理不可以不知道。佛法是师道,所以欧阳竟无讲:「佛法不是宗教,不是哲学,而为今世所必需。」它能够挽救这个世间劫难,它用什么方法挽救?教人,最重的是教破迷开悟。迷就逃不出劫难,觉悟就超越了。落实在断恶修善,迷的人不知道断恶修善,觉悟的人知道断恶修善,他也一定这样做。所以佛教是教学、是教育,它不是神道。在教学里面师道第一大,我们中国古人懂得。古人讲「孝亲尊师」,这是中国文化的根,也是佛教教学的根本。孝亲尊师,《观无量寿佛经》里面所说的,是修学的基础、修学的根本。不管是大乘小乘、宗门教下、显教密教,根本是相同的,根本的教学头一句是「孝养父母,奉事师长」。你们想想看,这什么意思?欧阳大师讲,师道第一大是有根据的,不是他自己随便说的,尊师重道。这个老师是在家人,或者是在家女众,或者是在家很年轻的女众,我们是出家人老和尚了,见到她要不要礼拜?要!为什么?尊师重道,要做出榜样给世间人看,我们真正重视师道,重视教育。
在从前小孩上学,私塾的时候,私塾里面的老师有不少是年轻人,二、三十岁的人考取秀才,家里面环境非常贫穷清寒,往往教几个儿童得一点束修,帮助他的生活。学生的家长很多地位很高、很富有,有学问、有德行,见到老师也是行三跪九叩首的大礼。家长对年轻老师为什么这样做?他是做给他儿子看的,这个用意很深。他的儿女一看,他的父亲对老师这么恭敬,他就不敢违背老师教诲。教尊师重道,谁教?做父亲的人教,要做出样子给他看。我跟诸位同学说,我也念过几个月的私塾,我父亲第一天送我上学,就是这个样子让我看到。这个印象深,一生都懂得尊师重道,决不敢轻慢老师。现在没有人教了,现在人不懂,往往是一出家贡高我慢就起来了,对在家信徒就把他看矮了一等,所以不出家你还不造这个业,一出家你的业就重了。有没有想到,这个在家信徒将来也许念佛往生了,他到极乐世界品位在我之上,我不如他。
我常常在讲席当中告诉大家:念佛如果「净业三福」这三条十一句做不到,你不会往生,你不可能往生。你不孝顺父母,你不尊敬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你也没有做到,念佛念得再好,跟阿弥陀佛、西方世界结个缘,不能往生。如果要往生,这四句一定要做到,这是实话。这四句统统做到了,你生到极乐世界是什么地位?凡圣同居士。这位子不高,如果想自己生到西方世界品位再高一点,那你得要把第二条认真去做了,第二条是「受持三皈,具足众戒,不犯威仪」。这三条很不容易,头一个是三皈,我们大家都受了三皈,也都受了五戒、菩萨戒,受是受了,你没做,没有做到你就是违犯,违犯就有罪业。三皈是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对人对事对物,起心动念、言语造作,觉而不迷是皈依佛,正而不邪是皈依法,净而不染是皈依僧,觉正净!从起心动念、言语造作,对人对事对物,是不是都落在觉正净?那叫三皈。如果我们对人对事对物,还是迷惑、还是邪知邪念、还是染污。什么叫染污?人家恭维你几句很高兴,骂你几句生烦恼,你就染污了。染污是什么?你被外面环境七情五欲染污了,你失去清净心。
我们在佛前面供养,最重要的是供养一杯水。这一杯水的杯子,最好用玻璃杯透明的,为什么?你看得很清楚,常常保持自己的心像水一样平等、不起波浪。我们接触外面境界,叫境界风动,我们心里面起喜怒哀乐,水就起波浪,错了!你的觉正净失掉了,你没有皈依、没有回归,你也没有依靠。心如何保持像水一样清净、一样平等?供这一杯水代表清净平等,清净平等起作用那就是觉悟。所以《无量寿经》的经题「清净平等觉」,这是三皈,我们落实了没有?我们做到没有?
「具足众戒」,这就不是五戒了。世尊对我们一切的教诫,我们能不能遵守?是不是真的做到?「不犯威仪」,这句话用现代人的话来讲,保持着最好的佛教形象,不要让人家跟我们接触的时候说:「佛教就是这个样子的」,让人家轻视,让人起反感,这个工们罪过很重。所以一定要晓得,佛弟子尤其是出家人,广义来说包括在家的佛弟子,受过三皈五戒以上的,一定在在处处,都要给社会大众做最好的模范、最好的榜样。你能做到这些,你念佛往生生方便有馀土,你地位提高了。我们决定不能说佛不慈悲,决定不能说佛对我们的教诲不周到,佛是真慈悲,面面都讲得很周到,你自己不肯学,你自己疏忽了、大意了,把这些事情看轻了。所以你发心出家修行一生不能成就,不能怪佛,要怪自己。出家有出家的形象,你把这个形象败坏了,那你的罪过「死堕恶趣,大泥犁中」。我们不穿这个衣服没有破坏佛教形象,这个衣服一穿,我们的起心动念、言语行动让别人看到会生毁谤,我们就破坏佛教形象了。佛弟子在世间规规矩矩做人,一切要守法,不能做坏事。起个念头想一想:「这个念头能不能给社会大众做好榜样,社会大众都像我这个念行不行?」如果不足以为社会大众的模范,这个念头不能起,这个话不能说,这事不能做。我们是不是常常这样检点自己、约束自己?否则的话,有意无意破坏佛法形象,这是不能避免的。总而言之,都在心,学佛人心一定要清净,一定要善良,这是根本。你能做到纯善纯净,你就成佛了,我们要向这个目标去努力。
「贪欲」,这是六道生死的根本,一定要断。世间所有一切罪恶的根源,都是从贪欲来的。佛把这个列在第一条,教菩萨六个修行的纲领叫六度,头一个是布施,这是断贪。悭贪是无量无边生死烦恼的根本。「欲」是欲望。只要有这两样东西,你就不可能不造罪业,你就不可能不去累积罪业,罪业累积了,这个事情麻烦就来了,你怎么能免得了果报?
「务俗」,这两个字我们要重视,不守本分。现在社会大众,有许多人认为佛教对社会没有贡献、没有爱心,为什么?佛教表现的是自私自利,对社会慈善事业好像都很冷淡。这是真的,这是佛教的本分。佛教做的是什么事业?教学。你总不能叫一个学校,学校里的老师、学生都不要上课,到外面去搞救济事业、搞慈善事业,这就错了。一般宗教搞这些慈善救济,可以。为什么?它是宗教,它应当要做。佛教不是宗教,佛教是教育,而佛教所做的慈善救济事业,比那些人做得列彻底、做得更究竟、更圆满。那些人做得慈善事业是救人身命,没得吃送吃的给他,没得穿送衣服给他,救人身命;佛教是救人慧命,你说哪个重要?救济是帮助人一时,佛教帮助你永恒,佛教帮助你开智慧,佛教帮助你获得能力。你有智慧、有能力,你在这个社会上可以独立,可以不靠人。为什么今天社会对佛教产生这么严重的误会?没有人讲,没有人能把这事情说清楚、说明白,所以大家对佛教产生重大的误会。这个误会之造成,我们佛弟子有责任,我们做是不好,实实在在讲,我们没有把释迦牟尼佛的教诲落实。
在从前清朝初年以前,寺院庵堂都是学校,每天都讲经说法领众修行,现在都没有了。现在的佛教是不是宗教?是宗教,变成宗教。从前道场是课堂,现在道场是超度亡人,是搞这个,诸佛如来看到今天的佛教怎么会不流眼泪?所以魔得其便,魔子魔孙才能混进佛门。如果每一个道场,还像从前一样天天上课、天天忏悔,诸位要晓得念佛是忏悔法,坐禅也是忏悔法,忏悔是改过自新、是断恶修善,我们没有这么做,所以今天社会人对佛教才有这样重大的误会。世间人很少去读诵经典、去研究经典,所以今天佛教在哪里?真正的佛教《大藏经》里面,寺庙看不到佛教了。我们要不从经典上下手,我们对佛教根本就不认识,不要说社会大众误解了佛教,我们自己误解了,这个问题多么严重!你误解了佛教,你怎么把佛教做好?所以今天我们看许许多多出家人,确确实实贪欲务俗,也就是说,起心动念就是怎么样能赚钱?一切都向钱看,这还得了!
「多求利业」,业是事业,出家人经营什么事业?有利益的事业,这个利益是自私自利;换句话说,他是与名闻利养、五欲六尘享受连在一起,苦的事情不肯干。所以这一点一般社会大众,确实瞧不起佛教。那些苦难的事情我们看到天主教徒、基督教徒他们在做,非洲有一些很苦的地方,东南亚也有很苦的一些贫民,他们那些传教士去,在那个地方开办医院、收容孤苦伶仃的老人、教导孤儿。我们听说、见到,不能不佩服。我们佛教出家人绝对不会去做,养尊处优,舒服的日子过习惯了,不能够舍己为人。社会一般大众对我们的看法,我们能怪人吗?这很值得我们反省。佛法的利益众生,跟诸位说就是在教学,释迦牟尼佛一生给我们做出最好的榜样,毕生从事于社会教育工作,为一切众生说明三桩事情。我在讲堂里常说,「人与人的关系」、「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人与天地鬼神的关系」,佛讲得很清楚。关系搞清楚了,你能把这些关系处好,「天下太平、风调雨顺、国泰民安」,一切众生得到幸福美满的生活,这是佛教对众生的贡献。他自己一无所有,他拿什么来布施?他拿什么来救济?释迦牟尼佛全部的财产是三衣一钵,他拿什么来救济别人?教诲。我们要懂这个意思。所以真正修道人,不能有道场。你要是有个道场,这个道场主权是你的,说老实话你不是出家,你又回家了。你想想对不对?你不是回家了吗?这一回家回到哪里去?回到阿鼻地狱去了,这是跟佛法一百八十度的违背。
晚近虚云老和尚,虚云老和尚用他自己的影响力一生建庙。庙建好之后,看到有一些年轻没有地方依止的这些出家人,他建好就交给他们;让他们好好修行办道,自己就离开了。看到有破旧的寺庙,他发心来修理,修好之后都交给人,他一生没有哪个庙是他自己的,没有!给我们做了很好的模范。印光大师这是我们净宗近代的一代祖师,他一生没有寺庙,不但他没有寺庙,他一生不作住持、不作当家,一生作清众。他们为什么要这样作法?是来救我们的。我们的思想错了,我们的行为错了,他用这些方法让我们听到、看到,从这里醒悟过来,真正回头,回头是岸。不能不觉悟,不能不回头,你要不觉悟、不回头,底下这一句你要记住,「死堕恶道、无间地狱」,你走的是这个路子。真正修道人,我们的事业就是弘法利生、讲经教学,这是我们的正业。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做给我们看的,没有一天休假,这是我们的正业;弘传佛法,帮助人觉悟。
后面这两句,我们要特别警惕到,『积财自丧,厚财贱道』。我们出家人没有在「积财」?积财,诸位要晓得那是死路一条。你要晓得今天的社会,有多少人在饥饿的边缘,受苦难的折磨,他们缺乏财物,我们在这个地方把财储存在银行,不肯去帮助他们,这个罪过就重了。我们有没有想到这些事情?有需要帮助的人,我们手边有这些财富赶快要拿出来,无条件的去帮助这些苦难人,这是积功累德,这是会用钱。我常常讲:「你命里头有钱是你的福报,钱怎么用是智慧,用钱是智慧。」你得财富是福报,你有福报没有智慧,你钱不会用,糟蹋掉了,不知道积功累德,这一生福报享尽了,来生堕三途。这样的人、这样的事,我们也看得很多很多。所以出家人要记住这一句话,要想想释迦牟尼佛在世那个样子,再观看佛那些弟子们以及历代的高僧大德,哪个人积财?
印光大师在当时,备受国内四众同修的敬仰,供养很多。
版权所有:华严经快诵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