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严经快诵网

贤宗法师:珍惜缘,打开心接受这堂课,你会受益

发布时间:2024-07-26 03:01:57作者:华严经快诵网
贤宗法师:珍惜缘,打开心接受这堂课,你会受益

迷悟有殊 圣与凡夫

珍惜缘,打开心,接受这堂课,你会受益,坐在这里也会很快乐;不珍惜,不接受,坐在这里不但不会受益,还很痛苦。要如何度过这两个小时?痛苦还是快乐?取决于在座的各位。我第一次来郑州,这个城市非常漂亮,尤其是咱们心泉书院,像世外桃源一样,是一片人间净土,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我想有机会我还会再来。河南是一个佛教文化荟萃的地方,中国佛教起源于此,中国文化也汇集于此。我们活在世上,有没有想过这个问题,在漫漫人生路上,我们得到了什么?又失去了什么?我过得快乐吗?幸福吗?我所追求的,是升官发财呢?腰缠万贯呢?还是奉献社会,利益众生?你认为什么样的生命才是有意义的呢?你要怎样让自己的生命更有意义呢?人生真正的意义在哪里呢?带着这一系列的疑问,大家把自己心中的疑惑都过滤一下,看看哪些是我们已经知道答案的,哪些仍是一团迷惑?

请仔细想一想,你对人生感悟了多少呢?认识了多少呢?理解了多少呢?我们在以什么样的心来解读这个世界呢?是分别心呢?妄想心呢?还是计较心?得失心?三个人走路,他对另一个人好,对你不好,就开始烦恼了,这就是计较心;一样东西,别人得到了,你没得到,就难过了,这就是得失心。人生所有的痛苦都来自于此,你若少些计较,若不跟人比较,哪还有那么多痛苦呢?一个人唯有当他远离比较与计较时,他才有可能做独立的自己,做独立的自己,就有可能创造出奇迹。然而很多人往往在妄想、计较与得失中迷失掉自己。圣人与凡夫的区别其实很简单:迷,我们就是凡夫;悟,我们就是圣人。

为什么我们会迷呢?大家知道吗?如果不知道,那就学会参禅。不断问自己为什么,把每一个问题问到底,不找出答案不罢休,这就是参禅。对佛弟子来讲,参禅是了脱生死,对在座的各位来说,参禅是破迷得悟。我们可以常常问自己的内心,为什么会痛苦?为什么会放不下?为什么会计较?为什么会和人发生矛盾?等等。佛法的思想被大家公认为是一门智慧之学,就是因为它在教人们如何去面对生命中遇到的问题,如何去解读我们的人生。所有我们在生活中遇到的烦恼、愚痴、妄想,都是一种虚妄的现象,我们要透过它们来看清事物的本质。

什么是迷?迷就是把错误的东西当成是正确的东西。当我们迷惘的时候,我们要提醒自己,要振作,不要迷惘,不要消沉下去。提醒自己要有一双明亮的眼睛,去看清决定我们生命的到底是什么力量。身体之外的东西——金钱、名誉、地位,你能永远拥有吗?如果不能拥有,为什么还要费尽心思去追求?我们要用活在最后一天的心态来处世,告诉自己,每天都是生命的最后一天,要尽自己所能走好这一天。就像做企业的人,在你的事业如日中天的时候,你要想到,如果有一天企业倒闭了,你怎么去挽救它?这是你防止企业倒闭的唯一途径。同样的,在做一笔投资时,你应该想到,收益越大,风险就越大,当你再为高收益沾沾自喜的时候,一定不要忘记去思考一旦风险来临怎么办?要怎么样来承担风险。

“庄周梦蝶”的典故,大家听说过吧?到底是我睡着了梦见蝴蝶,还是蝴蝶睡着了梦见我,周庄自己也不知道。人生也如此,到底谁是真实,谁是梦境?值得思考。我们每天这样活着可能就是个梦,哪天死掉了,可能才是醒来。我们回想一下自己的人生,有时候遇到什么坎过不去,悲痛欲绝,可是过段时间回过头去看时,发觉也不过如此。“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就像有的年轻人,高中没考上大学,难过极了,觉得人生已经没有希望了,可是过几年以后,发现大学生生就业那么难,失业率那么高,一个大学生的工资还不如一个中学生,那时你在来看这件事时,还会有那么难过吗?

有的人被人骗了财产,沦落街头当流浪汉,很多年以后,有机会翻身起来,却不会再为财富的多少、名望的高低纠结了,不会再恨那个欺骗他的人了,为什么?就是因为他把世间一切都看淡了,他堪破了人生,站在了人生的制高点来俯视这个世界,他悟到了,一切“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不值得再为之纠结。当他回首往事时,只是像在听别人讲故事一样坦然安静。我们常人之所以没有达到这种境界,就是因为我们还没有从迷惑中解脱出来。

要从人生的迷惑中解脱出来,最好的方法就是参禅。在生活中我们会遇到很多这样的问题,你在公司很看好一位员工,想培养他,把重要的事情交给他去做,可是他就是不听你的,就是要跟你顶嘴,你从这边按他从那边冒,为什么会这样?因为你们的人生境界不同,你们不在一个频道上,你走不进他的心里,他也听不进你的意见。只有想明白这个原因,你才能解开这个迷,消除彼此内心之间的隔阂。

我们寺院有一尊万手观音海,观音有一万只手,每一只手的造型都不一样,每一只手里拿着的东西也不一样,这是在给我们表什么法呢?就是说,我们面对不同的众生,要用不同的方法来度化。这在佛教里叫应机说法,《观音菩萨普门品》里讲:“应以何身得度者,即现何身而为说法。”说的就是这个意思。作为一个老板,你有没有以“应机说法”的方式跟你的员工交流?跟管理就用管理的方式,跟操作工就用操作工的方式,跟年轻人就用年轻人的方式,跟老太婆就用老太婆的方式,对方接受得了什么方式,就用什么方式,这样你就能跟他们做最好的沟通。你若是能做到这些,你就是一个好成功的老板了。

参禅需要我们有一颗平静安详的心,要把每一念都安在当下,这是参禅悟道的一个基本要求。禅的意思是静虑,就是安静地思考某个问题,注意啊,不是静下来东想西想,东想西想你永远静不下来。而是针对某个问题,不断去寻找解决它的答案。参禅讲究戒定慧,戒是持戒,这是帮助我们排除外境的干扰,排除了外境的干扰,我们才能产生定;定就是止住自己的心,能够制心一处,制心一处去参悟问题,这样才能生出慧;慧就是智慧,战胜烦恼,获得幸福人生的智慧。

《金刚经》里面问:“云何降伏其心?”答:“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你若不降伏你的心,你的心就会沾满尘埃,被世间的名闻利养所迷惑,当你被迷惑时,你的人生就会被局限在某个狭小的局域里,你做什么都不能获得成功。你追求金钱,你就会变成金钱的奴隶,你追求权力,你就会变成权力的奴隶,你追求什么,就会被什么东西给奴役。你不能超越它,你就会被这些东西驱赶着走,一个人若不能成为自己的主人,你就是世间声色的奴隶。你们要记着这一点,是人在掌握这些东西,而不是这些东西在掌握人,人是因为需要这些东西,才去追求它们,不需要了,也就没有追求的意义。

我们要如何把这个道理放到我们的生活中。怎么样才能做到不被金钱名利驱赶着走?怎么样去驾驭这些东西?这要看你是以怎样的发心来做这些事,你如果只考虑自己的享乐,想要被人捧在高位,想到的是自己的利益,那么你最终就会做什么被什么所奴役。只有当你是为了利益别人,为了服务社会而去做这些事时,你才会获得较大的成功。当你在考虑自己私欲的时候,你有没有想过,你真正用于维持生计的东西有多少?你实际消耗的东西有多少?你想要的东西又有多少?在你追求的众多的事物中,哪些是必不可少的?哪些是根本没必要的?人的生活不需要太复杂,能维持一日三餐就足够了。你那些过分奢侈的追求,完全可以拿来做一些对社会有用的事情,比如慈善、公益。

吃得多一定是好事情吗?我看未必,很多病都是吃出来的。我们身体真正需要的东西其实不多,很多东西都是我们的欲望强加进去的,看到什么东西好吃就想多吃点,看到什么东西好玩再贵也要去玩,到最后,身体扛不住了。发胖、高血压,糖尿病,各种各样的疾病困扰着我们,给我们的人生、家人、社会带来巨大的痛苦和压力。这就是物欲导致的身心的摧残。人往往就是在这些物欲的追求上迷失了自己,你一旦迷失了,就会不断的抱怨,责怪别人势利,责怪社会不公,这种心理不会给你带来任何好处,只会让你的人生越发消沉。

色受想行识 五蕴皆空

身外的东西,这世间的一切事物都是瞬息万变的,是幻灭无常的,我们必须要放下它们,来发现自己的内心。人的身体叫做五蕴,《心经》云:“五蕴皆空。”接下来我们讲,什么是五蕴?什么是空?五蕴是指组合成我们身体的五个部分,就是色、受、想、行、识。色,是指物质,它有两层含义:一是变化,一是障碍。怎么理解呢?就像我们看一栋房子,一个月后是这个样子,一年后是这个样子,十年后也是这个样子,看上去好像是没有什么变化,但实际上它无时无刻不在变化,只是物质世界障碍了我们的眼睛,让我们看不见它变化的规律。色法有障碍义,就是一个物体占用了一个空间,它就障碍了别的物体再进入这个空间。《心经》里云:“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它所告诉我们的是:色法的当下就是空性,并不是要把这个东西移开才是空。色法的东西不可能永远一成不变,它永远是在变化幻灭的。

所有事物都是性空的。我们赖以生存的,我们孜孜不倦追求的,所有想得到的东西,都是性空的。注意啊,是性空,而非物质上空无一物。物质的东西都是色法,如果我们认识不到它变化幻灭的规律,就会被它所障碍,我们就无法站在一个更高的角度来看待我们的人生。花开花落,阴晴圆缺,四季更替,生老病死,一切如梦幻泡影,无一不在瞬息万变。

美国佛教徒企业家迈克尔·罗奇格西写过一本书,叫做《当和尚遇上钻石》。它所讲述的是把佛教的空性思想和商业有机地结合起来,他用佛教的思想去经商,最后成为一个钻石大王。认识事物的过程是一个破立的过程,就是破除旧有的东西,建立新的东西,先破后立,不破不立。《金刚经》里面讲:“世界非世界是名世界,如来非如来是名如来。”我们可以把这个思想放在世间的一切事物中去。就像我们要建一座书院,并不是只意味着盖房子和买书,栽花种草也是建书院,两者看似毫无关系,但是你如果想把书院建成一个花木成群、环境优美的地方,那这个书院的档次马上就上去了。同样是书院,你可以把它建成像藏书室那么简单,也可以把它建成花园,这就是境界不同,做出来的事业也不同。

空性的思想告诉我们,我们的色身不可能永远不变,你现在年轻气盛,英俊健朗,这只能说明你目前处在一期生命最好的状态,不能说明你的生命就是这个样子,因为人生是变化无常的。再过三十年,我们都头发花白、牙齿掉光了,那时你再去照照镜子,可能自己都会被吓一跳。我们无法阻止生命的衰老,唯一能做的就是活在当下,年轻的时候,过好年轻时候的每一天,年老的时候,过好年老时候的每一天。不要年轻时候想着老了以后的事,老了以后又怀念年轻时候的事。

佛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部分,特别是禅宗,它同时凝聚了儒家、道家的精髓。禅有很多种,有外道禅、凡夫禅、小乘禅、大乘禅和无上禅。一个人心无旁骛,专心致志地在做一件事情时,这种状态就叫凡夫禅。那些佛教以外的信徒,在虔诚地祭拜自己敬奉的神灵,这种情况就叫外道禅。小乘禅是上座部佛教的一种禅修方法,它就像一叶扁舟度人到彼岸,一次只能度一个人。而如果是一艘大船,一次能把一切众生度到彼岸去,这就是大乘禅。

这样说了以后,大家就很明白了,实际上我们每个人都需要禅修。因为离苦得乐是每个人的追求,获得智慧的人生也是每个人的追求。我们在生活中每时每刻都离不开禅。田径运动员在赛跑的时候,需要抛开所有杂念,心中只有一个目标,并凝聚全身心的力量往那个终点冲刺过去,这种境界也是禅。一个人如果总是把精力分散到各个方面,他很难把所有方面都做到最好,人的精力毕竟是有限的。做自己不擅长的事情,就容易出问题。人之所以失败,一是因为对所做的事情不熟悉,二是对自己不熟悉,三是没有做好人生规划,四是被贪欲所迷惑。其实每个人都有一样东西是自己最擅长的,只要坚持做下去就会成功,可是现在的人啊,都太浮躁了,什么事情都想做,又没有耐心做到底。我有个厦门的朋友,他做海产品在福建是数一数二的,企业做得非常大,可是后来投资别的行业,做一个死一个,所以我们一定要认清自己适合做什么。

禅修实际上就是聚焦我们自己的心,心聚焦了,我们就能做出最好的自己。就像教育小孩,小孩做错事我们要做的不是打他骂他,而是鼓励他改过自新,打他骂他只会让他产生负面情绪,心里一片混乱,做什么事都做不好。鼓励他可以让他产生信心,人有了信心以后心就能聚焦得起来,做什么事都会成功。企业最重要的竞争,不是做了哪个行业,不是你有多少人才,而是企业家有多高的思想境界。掌舵者以怎样一颗心就能吸引怎样一些人,有怎样一些人就能成就怎样的事业。掌舵者如果没有足够高的境界,即便现在做得如鱼得水,哪天遇到个坎儿,他就一蹶不振了。一个人若连自己的内心都不能掌控的话,他不可能掌控得了一个伟大的事业。所以企业家要磨练一颗坚定不移的心,不为外界所干扰。

我们每个人都需要禅修。因为离苦得乐是每个人的追求,获得智慧的人生也是每个人的追求。

我们不管做什么都要做好自己的角色,一个企业老板,不管下面有多少员工,开车的时候就是个司机,要保证车内所有人的安全。你是人大代表,听课的时候就是个学员,要有对老师的恭敬。你是国家领导人,天天上报纸头条,受万人拥戴,回到家中,你就是你爸妈的孩子,是你老婆的丈夫,是你孩子的父亲,你要爱护家人。有一则故事,英国的伊丽莎白女王有一天晚上回家,他丈夫问她是谁,她傲慢地说我是女王,她丈夫没有开门给她,她说出自己的名字,她丈夫依旧没开门给她,最后她说“我是你的妻子”,她丈夫才开门给她。这就是说人一定要扮演好自己的角色,该放下的光环要放下。

无上禅,讲的是无上清凉,跟无上清凉讲同一种意思的词语还有很多:真如、如来、无为、真谛、涅槃和实相等。它们共同描写的状态都是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

真如就是:真实如此地存在;如来就是:如如不动,若来若去。无为:《道德经》里面讲的”无为而为“即是道的最高境界。真谛:事物的本质本来如此。涅槃:摆脱生死轮回,进入永恒不变的寂灭状态,禅宗讲的无上禅就是要证到这种境界。禅修就是要我们修一颗清静的菩提心,心静了,就会产生美,心中有美,就能做出美的事情来。杭州有个摄影师,前段时间跑到我们寺院来,叫我配合他拍几张禅主题的照片,在此之前无数个摄影师找过我,我也配合了他们,他们拍出来都不怎么样,而这位杭州的摄影师,拍了那组照片拿去奥地利参加全球摄影大赛,获得了金奖。这给了我们一个启发,同样的环境,同样的人,心境不一样的观察者看到的景色是不一样的。人生处处是风景,就看你有没有发现的眼睛。

我们经营我们的人生也是一样的,你不站在道的层面,不可能做到最佳状态。台湾有个企业家,叫王永庆,他只是小学文化,年轻时候到塑胶厂打工,喜欢钻研塑胶方面的知识。后来做企业,也自己建实验室搞科研,并且做出很多让世人惊叹的成就,他对塑胶的研究之深入,连世界最前沿的科学家都望尘莫及。他之所以在塑胶行业能做到全球第一,赖于他那种刻苦钻研的精神。今天在座的各位,如果要想你的企业在行业内做出理想的成绩,你一定要学会钻研,要有自己的独特见解,一味跟在别人屁股后面,你会迷失掉自己。

我们不要认为自己不行,也不要认为自己做不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独特之处。不在能力范围内的,能做的我们就做,不能做的就放下;在我们能力范围内的,要尽全力把它做好。我们要学的不是别人的方法,而是方法背后的那些东西,就是精神内涵。比方说他以怎样的眼光解读世界?以怎样的胸怀包容别人的缺点?以怎样的格局规划自己的人生?这些东西归结起来,其实就是一个人的福德。

人生就像一个天枰,只有当两边一样重的时候才会平衡,一个人不管站在多高的位置,都要保持他人生天枰的平衡。天枰的两边,一边是成就,一边是福德。一个家庭,一个企业,乃至一个国家,如果人们很富有,却不注意修身养性,反而骄奢淫逸,这个国家就快到头了,历史上的王朝更迭,大多跟国家天枰不平衡有关。一边是荒淫无度,一边是饿殍满地。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贫富差距,如此不堪回首的乱象?一个存在几百年的王朝为什么会覆灭?这跟统治者的福德有很大关系。我们说天数已定,实际上天数也是人定的,人懂得培福,就不会福德缺失,没有福德的缺失,就不会有命运的穷途末路。

中国还有一句古话,叫:“富不过三代。”为什么有这种说法?祖上积了福德,所以这家人一生走运,富起来了。可是他的子孙在一种优越的环境下成长,娇生惯养,导致长大后铺张浪费,德行丧失,这一切都是在消他们的福报,福报消完了,家族就落没了。反而是有些穷苦人家出来的孩子,读书刻苦,做事认真,为人谦恭有礼,做什么别人都喜欢,创业也有人喜欢跟他合伙,最后渐渐的就富起来了。我们常说的“积善之家,必有余庆”就是这个意思。

人生就是这么回事,起起落落,一切都在永无止境地变化之中,满招损,谦受益,你只有懂得这个道理,才能保持人生天枰的平衡,才不会在一点点荣誉面前得意忘形、迷失了自己。我在闽南佛学院有个老师,我们几个弟子回去看望他,给他顶礼时,他都回礼给我们,那种修行人的谦和气度一下就展现出来了,让人一看就能感觉出是个有大前程的人。后来他去中国佛学院任了副院长。如果你站在一个高位上,觉得自己很了不起,不可一世,接下来你的麻烦就来了,你的人生将会遭遇到各种各样的不顺。因为你的傲慢无礼得罪了很多人,折损了你的福报,在无意中就为将来的失败埋下了伏笔。所以人啊,要有一颗坦然之心,不计较得失,不计较名利,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人处在高位的时候要修谦卑,处在低谷的时候要修忍辱。在你被各种事情困扰的时候,就要忍住你的心性,心性的平静是一股能帮助你摆脱低谷的无形的力量。老子说:“吾之所以大患,因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焉!”人有各种各样的疾病、欲望,是因为有我们的身体,如果没有身体,一切病痛折磨就都不存在了。这不是说要我们自杀,而是说,不要太执着于这个肉身,人不是天生就会生病,也不是天生就有无法满足的欲望,所有的疾病和欲望都是后天形成的,都是因为我们不断去追求物欲的东西,以各种各样的方式来满足我们肉体的需要。身体不是越满足越健康,而是越满足越不健康,吃得多就撑出病来了,吃得杂就不舒服了。所以人不要试图去满足你的欲望,欲望是满足不了的,应该学着战胜欲望,过简单的生活。

水越深,承载的船就越大,水越浅,承载的船越小,我们要能够承载一艘大船,就要不断去提升我们的境界,要不断地观照自己的内心,发掘生命内在中的每一种可能。最成功的人生不是活得像比尔盖茨和李嘉诚,而是活出最好的自己,要活出最好的自己,最好的办法就是把心安住在每一个当下。我每一次洗完澡都会对着镜子看自己,看过去的自己,看未来的自己,看当下的自己,当我看见婴儿的时候,我就看到了过去的自己;当我看到死人的时候,我就看到了未来的自己。我们的身体其实只是个移动的厕所而已,外表再光鲜也文饰不了内脏的污浊,我们不惜一切代价地去整容、穿名牌、用奢侈品,为的也只不过是外面的这层皮而已。为了一层皮付出那么大的代价,值得吗?你现在皮肤再好,终有一天也会长满皱纹,这个肉体再年轻,终有一天也会死去。色法的生住异灭是我们无法改变的,我们唯一能够改变的,就是我们的人生境界,活出一个有价值的人生。

世人都希望长寿,却无人去想长寿的意义何在。如果每天无所事事,庸庸碌碌过一辈子,这样的人生,多活几年和少活几年又有什么区别呢?你与其每天想着要长寿,倒不如找件感兴趣的事去做,担心死亡的人,往往比谁都死得更早,不担心的人,反而能够坦然面对死亡,往往比谁都更长寿。这是一件非常矛盾的事情,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

我们这一代人从小接受无神论教育,在我们的观念里,就认为人死如灯灭。但是事实真的是这样吗?人死了真的就一了百了了吗?不是的,生命是一个生生不息转世轮回的过程,这一世结束了还有下一世。这一生所做的一切造作,佛教里叫做业力,这一世的业力会影响到下一世。当你明白这个道理时,你再回过头来看我们的这一生,你还会在为那些物质上的贪欲劳苦奔波吗?这个问题每个人都应该去了解,不去了解,就是对我们的生命不负责任。人的这个肉体,就像衣服一样,这一世穿这样的衣服,下一世穿那样的衣服,身体每天在变,每一天的身体也都是一件衣服。谁都不会说衣服是一个人最核心的东西,同样的,肉体也不是我们最核心的地方,我们生命最核心的东西是灵魂。怎样去提高我们的灵魂,这个是我们应该去努力的方向。

人生就是这么回事,起起落落,一切都在永无止境地变化之中,而禅修可以让我们聚焦自己的心,使我们在人生的旅途中不会迷失掉自己。

第二个:受。受有喜受,苦受和摄受。喜受就是快乐、开心,沉浸在里面让人很舒服。在我们的生命中,喜受的时间很少,因为快乐的时光总是短暂的,人在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时,会感觉时间飞一般地流逝,做不喜欢的事情时,总是觉得度日如年。苦受就是痛苦,人生有八苦:生、老、病、死、爱别离、怨长久、求不得、放不下,这些东西使得我们的人生充满痛苦。不喜欢的人天天来吵你,想要的东西总是得不到,内心躁动不安,这些都是造成我们痛苦的根源。人生大部分的时光是属于摄受,即不苦不乐,就像你们在这里无聊地坐着,无所事事。人有各种各样的感受,它们形成了我们不同的情绪。

第三个:想。想,就是想象,是我们的心里活动和思维。大家想想,在什么样的状态下你心神不宁,在什么样的状态下你的内心分别妄想多如牛毛?佛教里有一种智慧,叫抉择,这是人生的一种大智慧。一个人做什么样的抉择,就会有什么样的人生,人生的高度,跟你站在怎样的高度去做抉择是联系在一起的。你是选择拥有的更多?还是选择更富有?是选择按照六根的欲望去做各种事情?还是选择站在生死的角度去看到我们的一期生命?站在生命的终点来看我们生命过程的时候,你就知道哪些事情是值得我们用一生去追求的,哪些事情我们完全可以放下?你思考的角度不同,选择的内容就不同,内容不同,做事的驱动力就不一样,这就是智慧。一个企业家有更高的智慧才能做出更好的事业。

第四个:行。我们的思维决定着我们的行为。行也是一个永远在变化的过程,世间一切都在变化。中国很多企业为什么寿命不长?原因是很多企业家总是爱恪守一套成功的模式,爱复制别人的管理模式,不会随着环境的改变而更新自己的管理模式,说白一点就是缺乏创新思维。我们会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点遇到不同的问题,环境在变,我们应对环境的方法也应该有所不同。恪守成规只会让你的企业越走越衰弱。

第五个:识。人的六根对应着六尘,根对尘产生识。眼睛看到颜色,耳朵听到声音,鼻子闻到香味,舌头尝到味道,身体触到事物,意识思考道理。身体之外的东西是无常的,身体之内的东西也是无常的,我们对身体之外的事物的执着叫做法执,对身体之内的东西的执着叫做我执,这是阻碍我们认识宇宙真理的两个东西。只有当我们破掉法执和我执,才能站在宇宙的制高点,以最究竟的境界来看待我们的人生和世间万物。只有当我们放下世间一切尘劳妄想,我们才看得清自己。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

版权所有:华严经快诵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