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四川省彭州市九陇镇双松村圣水亭旁有三昧水,当地人历来有饮水治病的说法,世界各地的信众更是仰求殷切,祈望仗杯水之恩,涤荡宿世之怨愆。据说该泉冬旱不枯,夏洪不溢、久滞不腐、视之清冽、饮之甘甜。四川省宗教事务局特发文批准四川省菩提印经院对该泉水进行管理并作为助印功德的赠送品于教内流通。有关此水的传说,源于佛教界流行的 慈悲三昧水忏法 。
慈悲三昧水忏,又名慈悲水忏法、慈悲水忏、三昧水忏、水忏法等,通常简称水忏,为佛教现今流行的著名忏法。
忏法是忏除所犯罪过,悔不再犯,以便来日积极修行的一种宗教仪式,是佛事活动中最重要的内容之一。
中国佛教中的忏法,发轫于晋代,渐盛于南北朝,至隋、唐大为流行,两宋乃忏法制作的全盛时代,明代以后举行忏法仪式更成为部分僧侣的职业,那时赴应世俗之请而作佛事的僧人被称为 应赴僧 或 瑜伽教僧 ,略称 教僧 ,他们所居止的专门为人诵经礼忏的寺院则称为 教寺 。有学者估计应赴僧的人数 占明代出家人总人数的一半以上。到了近现代,从全国寺院的经忏佛事中,可以看出这类出家人所占的比例,几乎已经达到十分之八以上 (圣凯《论中国佛教忏法的理念及其现代意义》,《法音》2003年第3期)。可见,忏法一向深受在家和出家信众的重视,其行用对佛教的中国化和世俗化产生了巨大影响。拜忏时需要使用根据大乘经典中有关忏悔和礼赞的内容而编写成的忏文,梁武帝召集高僧大德集成的《慈悲道场忏法》可说是最早制成的体式完备的忏仪,从那以后各类忏文层出不穷,到唐开元年间(713 741)智升便将当时流行的各种忏法仪式汇集成了两卷《集诸经礼忏仪》,而此后涌现的五花八门的忏文数量更是难以计数,仅今日仍存于佛藏中的忏文或忏文名目就足以令人兴叹。但时间总是要对新生事物进行优胜劣汰的筛选,迁延之今,许多忏文已不再具有实用价值,其行仪已经失传,内容无从考定。现当代仍然通行的忏法主要有梁皇宝忏、慈悲水忏、大悲忏、药师忏、地藏忏、净土忏等可数的几种,其中除梁皇忏创始于梁武帝时期,是在中国流传最久的一部忏法外,其他几种忏法均比水忏晚出,而水忏在这些忏法中又最富传奇色彩。
版权所有:华严经快诵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