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脑中记住「不囤积的习惯」
为了不使周围充斥物品,就试着从每天放手一样东西开始吧。什么都好,一件穿不着的衣服、一支已经没墨水的笔、一本不用的书,真的什么都可以。虽然是无趣的作业,事实上却有意义,会产生绝妙效果。怎样的效果呢?总归一句,就是养成「不囤积的习惯」。
我曾经学过古典吉他,只要偷懒一天,隔天手指就不如平日般灵活,所以要每天练习,才能维持现状。因此,为了养成不囤积物品的习惯,就要每天放手一样东西。不放手一个,就等于囤积一个。好不容易每天放手一个,中途放弃的话,就会反弹回来,所以请每天持续进行。因为持续,就能养成「不囤积的体质」。
重复进行同样的动作,脑中就会记忆起来而成为习惯。但只要一天偷懒,就会马上回到原本的状态。乐器的练习也是一样,一天偷懒,要回到原有水平,就得要比平常多花好几倍的气力练习。
认真地看待物品,就会产生珍视的心情
这样的作业还有附带的效果。决定放手的作业,就是对一个个物品询问「需要?」、「不需要?」。在寻找要丢什么的时候,可能会发生在抽屉中发现街角拿到的面纸包,便拿到公司使用的状况。也就是说,这样的作业也能够唤醒先前不曾使用的物品,成为可使用的物品。每天认真看待物品的话,物品就会变得珍贵,进而爱惜物品。也因为这样,会渐渐变得不再乱买东西。
没有时间的人,就从包包开始试试看
还是有人会觉得,即使每天放手一物,仍有困难。像是因为忙碌没时间,所以忘了丢物品;也有人觉得要思考丢什么很麻烦。业务员B也是这样的人,B先生总是拿着塞满资料与简介的包包四处移动。因为物品太多,里头究竟放了什么,似乎也无法掌握。与我会面的时候也是这样,虽然嘴巴说着「记事本、记事本……」,却无法立刻拿出来。
因此我就说:「包包中不需要的物品,试着每天减少一样吧。在咖啡馆等人时、移动的时间等等,什么时候都可以进行。请准备一个袋子来装不需要的物品。」我跟B先生说,从包包开始的理由是,每个人在包包中放的物品都不同,这正反映出生活格调和想法等,所以也可以说是那个人的分身。
所以,如果觉得房间很难下手,也可以从自己的分身,也就是包包开始。于是B先生便事不宜迟,开始将包包中不需要的物品取出。快没水的原子笔、压烂的面纸、口香糖或香烟的盒子、手帕、收据、满是折痕的简介等等,虽然嘴巴说就只有这些,但却拿出各式各样的物品。
B先生说:「包包变轻了,变得容易使用了,对谈事情也很有帮助。」他似乎很认同这样的效果。让包包跟房间都清爽,变得容易使用的话,就会产生认同感而变得会好好珍惜,也不会想把多余的物品放进去。版权所有:华严经快诵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