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严经快诵网

自由开放地面对烦恼

发布时间:2022-12-22 19:37:20作者:华严经快诵网

自由开放地面对烦恼

  「全然专注」的修习之二

  「全然专注」的非暴力程序,赋予禅修者对所缘轻微但肯定的接触,

  这样的接触对于处理心敏感、逃避与叛逆的本质十分重要,

  也使人们能平顺地应付日常生活所遇到的各种困境与障碍。

  禅修的障碍

  外在与内心世界都充满着敌意、冲突与暴力,造成我们苦恼、沮丧。我们从自己的痛苦经验中得知,要在公开战场上面对并征服这些敌对的力量,自己还不够强壮。于外在的世界里,我们无法事事如愿;而在内心的世界里,我们强烈的情感、冲动与突发奇想,常常凌驾于责任、理智与抱负的需求之上。

  我们也进一步了解到,若过分压抑不可意的情境将会变得更糟,单凭意志力压制,只会使炽热的欲望更加增长,若这些欲望一再地受到愤怒的反击,或受到企图击垮他人地位的妄想所煽动,那么,争论与吵闹将永无休止。工作、休息与禅修时所受的干扰,若以怨恨、愤怒或试图镇伏来响应,这些干扰将益发增强,造成的影响也更为持久。

  因此,虽然我们一再遭遇生命无法强求的情境,但仍有方法来主宰生活的改变与心理的冲突,那就是非暴力的方法。当我们尝试以强制性的手法,回应内、外在的情境却失败时,非暴力的方式往往可以成功,如此能主宰生命与心灵的非暴力方法就是「念住」。有系统地运用培养正念的基本修法「全然专注」,这种非强制方法的全部潜力,将伴随着有益的结果与广大、深奥的意涵,慢慢地呈现出来。在本文(编按:即本专辑的前五篇文章)中,我们主要关心的是「念住」对主宰心灵的助益,以及运用非强制程序可能产生的禅修进展。但我们偶尔也该注意一下它对日常生活的影响,对深思熟虑的读者而言,应该不难将它更周详地运用在自己的问题上。

  在禅修过程中,可能出现敌对的扰乱力量有三种:

  一、外在的干扰,如噪音。

  二、内心的烦恼,如贪、瞋、掉举、不满或昏沈,在禅修中随时可能出现。

  三、各种难免生起的妄念,或放任自己作白日梦。

  对刚开始学习禅修的人而言,这些使人分心的事物是极大的绊脚石,因为他们尚未获得足够且有效的技巧来处理它们。只在禅修中注意当下生起的这些干扰是不够的,因为若在毫无防备的情况下遇到它们,将会多少以随意或无效的方式与之抗争,如此所产生的恼怒情绪本身反而会成为另一个障碍。各种干扰与对干扰的拙劣反应,如果在一段时间内发生好几次,禅修者可能会感到十分沮丧与懊恼,而放弃进一步禅修的企图,至少在当下便会如此。

  事实上,即使因饱读经书或深受老师教诲而十分了解业处细节的禅修者,在如何善巧地处理可能遇见的干扰上,也常常缺乏指导。面对干扰所产生的无助感,是初学禅者最难以克服的困难,许多人在这关键上遭到挫败,而提早放弃任何方法的努力。一个人处理「初期困难」的方式,往往是决定成功或失败的因素,世俗事务如此,禅修也是如此。

  面对内在或外在的干扰时,缺少经验或乏人指导的初学者通常会有两种反应:首先,他会试着轻轻地推开干扰,如果失败了,就尝试以纯粹的意志力去压制它们。但是这些干扰就像自大的苍蝇一样,初学者先将它们轻轻地撢掉,接着是大力地、愤怒地挥去,或许可以成功地驱离它们一会儿,但苍蝇通常会带着怒意不断地飞回来。努力拂去却徒劳无功,以及内心的不愉快,已对我们的平静产生了另一种干扰。

  透过四念处的「全然专注」法,对尝试强烈压制无效或甚至受到伤害的人,提供了非暴力的选择。在主宰心灵的方法中,成功的非暴力程序必须以正确的态度作为开始。首先,必须完全认识并冷静地接受这个事实—这三种干扰的因素是我们在这世间的共住者,不论你喜欢与否,即使你不认同,也无法改变这事实。我们必须与当中的某些干扰妥协,而对于其它如内心的烦恼,则必须学习如何有效地处理,直到完全克服为止。

  一、我们既然不是这人口稠密世界上的唯一居民,就必定有各种不同的外在干扰存在,例如噪音与访客的打扰。我们不可能一直处于「极佳的孤立状态」,或「远离人的喧闹与狗的干扰」,或住在高耸于人群之上的「象牙塔」内。正确的禅修不是要逃避现实,也不是要提供藏匿处以暂时遗忘。实事求是的禅修,其真正的目标是要训练心去面对、了解与征服我们所居住的世界,而这世界不可避免地存在着许多禅修生活的障碍。

  二、缅甸的禅修大师马哈希尊者(MahAsi Sayadaw)曾说:

  在未解脱的凡夫身上,烦恼必定一再地生起。他必须面对事实,清楚认识这些烦恼,以便不断地运用合适的四念处对治法。烦恼会因而渐渐减弱,且变得短暂,进而消失殆尽。

  因此,对禅修者而言,了知烦恼的生起及其本质,与了知崇高念头的生起同样重要。

  藉由面对自己的烦恼,激励我们要奋发努力以消除它们。在另一方面,当烦恼出现时,若出于不正确的羞愧或傲慢,而使我们的注意力转移,这样将无法真正进入问题的所在,也会一直逃避最终的决定性接触;若盲目地打击它们,只会使我们感到疲惫,或甚至会伤害自己。但若藉由仔细观察它们的本质与行为,当烦恼在心中生起时,就能好整以暇、先发制人,最后完全地驱逐它们。因此,以自由开放的眼光面对烦恼吧!无须羞愧、恐惧或沮丧!

  三、第三类干扰禅修者心灵的入侵者是妄念与白日梦,它们可能包含过去、最近或遥远的潜意识深处所浮现的记忆与印象,或是对未来的计划、想象、害怕与希望等念头,或在禅修期间偶然产生的感官知觉,常常在之后衍生出一连串的联想。每当专注与正念松懈时,妄念或白日梦就乘虚而入,虽然它们看来微不足道,但由于不断地出现,而形成一种最难应付的障碍。不仅对初学者而言是如此,对任何人来说,只要心掉举或涣散时都一样。然而,只要能控制这些入侵者,就能长时间持续禅修。妄念与烦恼一样,只有在阿罗汉的阶段—得到完美的「念」,无误地守护心门时,才能完全去除。

  若这三种干扰因素将要形塑出我们的态度时,就必须完全地重视与其相关的一切事实,并全心全意地注意它们。如此,禅修者透过面对这三种干扰因素的经验,苦圣谛将会在他面前清晰地显现出来—「求不得是苦」。而其它三圣谛也应能依同样的情况获得印证。以这样的方式,甚至在禅修者处理障碍的当下,都仍不出「四念住」的范围,他将保持对四圣谛的觉知—「法随观」(dhammAnupassanA)的一部分 (1)。这就是正念的特点,也是它的任务之一—将生活中的实际经验与「法」的真理连结起来,利用它们作为实际体证「法」的机会。在初期的阶段,我们已致力于建立一个正确又有助益的态度,第一次成功地测试了我们的和平武器:藉由更了解敌人而巩固自己的地位—先前依情绪的处理方式而削弱了的地位;藉由将敌人变为教导真理的老师,我们已赢得了最初的优势。

  对治禅修干扰的三种方式

  如果我们以实事求是的态度看待这干扰禅修的三种因素,心作好了准备,那么当它们实际生起时,就比较不会立即以激怒作为响应,而是以现在要说明的和平武器,在情绪比较平稳的情况下面对它们。

  当前面的方法无效时,应连续使用三种对治禅修干扰的方式,这三者都是运用「全然专注」,差别只在于对干扰注意的程度与时间。此处的指导原则是:除了实际环境的需要之外,不过于重视个别的干扰。

  一、首先,应该清楚地注意干扰,但要轻轻地,也就是不要去重视它或注意其细节。这样短暂的注意后,应该试着回到原来禅修的业处。如果干扰很微弱,或先前的专注力相当强,则可以很成功地恢复禅修。在此阶段,注意不要轻易地与干扰「对话」或辩论,要坚持立场,不给对方任何停留的理由,在许多情况下,干扰会快速离去,就像未得到热情欢迎的访客一般。这种冷漠简洁的驱离法,常常可以使我们回到原来的禅修上,而不会对心的平静造成严重干扰。

  此处的非暴力方法是「全然专注」于干扰,但只给予最少的回应,并一心向着出离。这正是佛陀自己应付「不速之客」的方法,正如《》《大空经》(MahAsuJJata Sutta)所说:「……一心向隐居……与出离,谈话的目的在于打发(那些访客)。」也类似于寂天(ShAntideva)劝告如何应付愚人的方式—如果不能远离他们,就应以「绅士般冷漠的礼貌」来对待他们。

  二、然而,如果干扰一直持续,则应该耐心、镇定、一而再地运用「全然专注」,干扰的力量在耗尽之后就会消失。此处的态度是反复地说「不」,以离开原来行动的决定性「拒绝」,来面对一再出现的干扰,这就是有耐心又坚定的态度。在此,警觉的观察力必须辅以等待与坚守立场的能力。

  这两种方法一般可以成功地应付本质脆弱的妄想与白日梦,而另外两种干扰—外在环境的与内心的烦恼,也常会因而降服。

  三、但这些干扰若因某种理由并未投降,则我们应审慎地全神专注于干扰,使它们成为智慧生起的所缘。以此方式,将禅修的干扰转变为合理的禅修所缘。我们可以持续地专注于新的所缘,直到引起注意的内外因素消失为止。或如果满意这修法的成果,甚至在剩下的禅修时间,都可以保持这样的练习。

  例如,当受到持续的噪音干扰时,应完全地注意那噪音,但我们必须小心区别噪音本身与自己对它的反应。例如,无论于何时生起怨恨,都应当清楚地依其本质而认出它。如此做时,就是在修持《念处经》所叙述的「法随观」:「他知道耳朵与声音,以及因两者而生起的结使(如怨恨)。」若噪音是间歇性的,或有各种不同的强度,则可轻易地在其出现时分辨出生灭,以这样的方式,将可进一步作「无常观」。

  面对一再出现的烦恼,如贪欲、掉举等,态度也是类似的,即要直接面对它们,但必须清楚烦恼本身与自己对它们的反应—如默许、害怕、愤恨、恼怒等,这两者之间的差异。如此做时,即是在使用「称名」的方法,也会得到上述的利益。贪欲或掉举一波波反复出现时,我们也将渐渐地学会区别它们「高、低、起、伏」的时段,并知道它们的活动模式。藉由修习「心随观」(cittAnupassanA)与「法随观」(即专注于诸盖)的过程,而同样地完全保持在「念住」的领域中。

  将禅修干扰转变成禅修所缘的方法既简单又巧妙,可视为非暴力过程的极致。这方法极具「念住」精神的特色—将一切经验都作为解脱道的资粮。如此可以化敌为友,因为所有的干扰与敌对力量都变成我们的老师,而只要是老师,都应当视为朋友。

  在此,我们不能不引述一本值得注意的小书中的段落,即 Katherine Butler Hathaway 所著的《小锁匠》(The Little Locksmith),这是一份动人的人类文献,充满着由苦难而成就的坚忍与实用的智慧。

  我对于人们的无知与浪费感到震惊,他们应该不至于如此愚昧地抛弃任何自己不爱的东西。他们丢弃经验、人群、婚姻、情境等各式各样的东西,只因为他们不喜欢。你若丢掉一样东西,它就不见了。你曾经拥有,现在则是一无所有,两手空空,无物可用。然而,几乎所有遭丢弃的,都可借着一丝奇迹,而化腐朽为神奇……。几乎在每一种最坏的情势中,都有转变的可能,可以藉此将不喜欢的东西变为喜欢的,但大多数人从不记得这点。

  我们先前说过,这三种干扰因素的出现是无法避免的,它们依循自己的法则来去,不论你是否同意,都是我们世界的一部分,但运用「全然专注」,就能避免被它们扫除或驱逐。在「念住」稳固的土地上采取坚定且冷静的立场,适度地,但以本质上相同的方式,反复地重现菩提树下的历史情景:当魔王统领魔军,欲索取未来佛所坐的土地时,佛陀拒绝移动。我们要相信「念住」的力量,在那种情况下具足信心地不断复习菩萨的强烈愿望:「愿魔王无法将我驱离此处。」(MA maM ThAnA acavi!)(PadhAna Sutta)

  让干扰自由来去,就像在修习「全然专注」时,在身心中所发生的事件,其广大、不止息的序列中所有组成分子,在我们观察的眼前通过,它们生起,持续一段时间,然后消逝。

  在此,我们所拥有的优势是个明显的事实—二个心剎那不会同时出现。严格说来,专注不是指当下,而是方才逝去的剎那。因此,只要仍在「念」的支配下,就不会有「干扰」或「染污的念头」。这给了我们稳固「观测者岗位」的机会,也就是稳固我们自己潜在的「菩提座」。

\

  藉由运用三种方式的冷静观察,所产生的平静与消解的作用,会使禅修的干扰渐渐失去激怒人的「刺」,干扰人的影响力因而不再,如此将证实它们是真正「离贪」(virAga)的行为,viraga 字面上的意义则是「脱色」。当这些经验退去了引起贪、瞋、恼怒与其它内心烦恼的情绪色彩时,将以其真正的本质—清净法(suddha-dhammA)而显现。

  「全然专注」的非暴力程序,赋予禅修者对所缘轻微但肯定的接触,这样的接触对于处理心敏感、逃避与叛逆的本质十分重要,也使人们能平顺地应付日常生活所遇到的各种困境与障碍。《清净道论》中描述了一种试验,以说明达到禅定所应具备的「精进」的平和特质。古代的外科学生必须经历这样的考验以证明自己的技术:将一片荷叶放入水盘中,学生必须在叶子上做个切口,他不能将叶片完全切开,也不能让它浸入水中。用力过猛的学生不是将叶子对半切开,就是压入水中;胆怯的学生甚至不敢用刀去切划叶面。事实上,像外科医生这般温柔又坚定的手,就是心灵训练所必备的,而这样的技术—平稳地接触,将是修习「全然专注」—无暴力程序的自然结果。

  【注释】

  (1) 见苏摩比丘(Bhikkhu Soma)所著之《念住之道》(The Way of Mindfulness, Kandy: BPS, 1975),页 83。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

版权所有:华严经快诵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