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誓约之力坚定你的信心
你要明白,世界是无常的,生命也是个巨大的幻象,无常一旦袭来,除了信念,什么都靠不住,因为什么都是因缘聚合之物,是不断变化的。所以,你要发下大愿,用一种誓约的力量,来坚定你修行的信念。
刚开始修行的人,心性还没有完全成熟,信心还不够,他可能会遇到许多的阻碍。比如,他放弃了红尘的许多享乐,却见不到一点点解脱的可能,看不见希望,修行中也得不到任何快乐。这时,他的生活中可能会出现一种萧条、冷寂、乏味、痛苦,但又没有人可以点拨他,没有人告诉他该怎么做,他好像双脚陷入黄沙中一样,难以快行。这是一个很苦的阶段,就像很渴的时候见不到水,也像追求了很久的女孩一直对他冷若冰霜,他几乎要绝望了。他在梦中都希望得到光明,得到觉悟,但却看不见一点点光明,看不见一点点暖色,他的心就像掉进了皑皑雪地。他不禁问自己,你全心追求所得到的,却是这样的寂苦,你后悔吗?
如果这个时候他感到后悔的话,修行就没法继续下去了,所以我们把后悔叫做退转心,它是修行的大敌。比如,你一心一意追求某个女孩,但久久得不到对方的接纳,你继续追求下去的话,有一天她可能就会爱上你,可是如果你中途放弃了的话,你也就失去了与她结合的可能。修行也是这样。
所以,你必须在刚开始修行的时候发愿,发誓达到某个目标。然后,你要像热恋中那样,把正法、真理当成你一辈子的热恋对象,发誓跟着她走,天涯海角都追随她去。无论你睡着还是醒来,无论你在做什么,都要拥有这样一种热情,这样一种专注,这样一种激情。有了这种目标、专注与激情的时候,你就不会轻易对自己的选择后悔,不会轻易地生起退转心。
你要明白,世界是无常的,生命也是个巨大的幻象,无常一旦袭来,除了信念,什么都靠不住,因为什么都是因缘聚合之物,是不断变化的。所以,你要发下大愿,用一种誓约的力量,来坚定你修行的信念。哪怕穷困潦倒沦为乞丐,你也不会舍弃正信,永不退转;就算生命快要消失,你还是要修行,绝不贪图富贵享受;即使死后像动物一样被弃尸荒野,得不到风光大葬,你也不会对信念产生任何怀疑。
这就是一种无伪的信心,它是解脱的源头,所以说,“信为功德母”,没有信,就没有解脱。这信,当然也包括自信。假如你没有自信,就算哪天真的开悟了,你也会不敢相信。没有自信的修道,随时都会产生退转心。正如,有的人明明很喜欢写作,也有一定的才能,但是他没有自信,觉得自己一定不会成功,就没有坚持下去,于是他就失去了成为作家的可能。
所以说,为了得到一种极致的信念,你就一定要发愿,而且最好发一个大愿。因为,有大心,发大愿,才有大力。大的发愿也是“野心”的一种。
什么叫野心?野心是超越了本有位置和身份的某种心性或胸怀。当我们不再满足于现状,有了更高追求的时候,就有了野心。比如,当一个农民不甘心做农民的时候,他就有了“野心”。
野心有两种,一种是利己的野心,一种是利众的野心。利己的野心,就是世俗所说的野心,如金钱、名誉、权力、地位等等;利众的野心叫雄心,比如托尔斯泰想通过文学等方式改变世界,孔子想传播“仁”来救世,这就是一种雄心,也就是所谓的“菩提心”。
我认为,所有的利众都是最究竟的利己,是最大的利己。因为在利众的过程中,我们完善的是自己的人格,升华的是自己的心灵,正是通过这个过程,我们才能从普通的俗世中人成长为一代大德,从凡人成为佛陀。
“野心”最大的就是地藏王菩萨,他发的大愿是“地狱不空,誓不成佛”。瞧,这个愿真够大了。当然,你也可以发“四无量心”:愿诸众生具足乐及乐因;愿诸众生远离苦及苦因;愿诸众生与无苦之乐永不分离;愿诸众生远离分别心住平等舍。
不过,许多时候,单纯发愿而不行动,或者发一些升官发财之类的俗愿,都是没有意义的。我们的发愿,必须是能利益众生的发愿,并且要有相应的行动,这才有意义。
所有出世间法的发愿,要是不体现在世间法的利众行为中,就不能产生任何功德和福报。因为,福报也罢,功德也罢,还是由你的行为构成的,你的行为造了福才有福报,不造福哪有福报?你光空想、光睡觉是不可能有福报的。
所以,要发大愿,种善因,才能得善果。这才是良性的循环。在这个过程中,有些东西你一定要放下,不放下是没有用的,要放下名利,放下享受。如果你始终把“你的”、“我的”分得清清楚楚,那么就很难真心行善。实际上,任何人和事,都不可能有始无终,历史上也不存在有生无死的人。即使你现在不放下,肉体消失时,你也得放下,并不是说你不愿意放下就能一直拥有。历朝历代的帝王将相们应有尽有,荣耀、黄金、珠宝、美人、疆土,但肉体一逝,这一切都会换了主人。一切外物都在时刻变化,你的心也时刻发生着变化,你不放下,想执著,就无法得到解脱。执著是轮回的母亲。
为什么许多人修了很长时间,心性却没有大的改变?就是因为放不下。放不下自然无法明心见性。这是很根本的问题。
我还见过不少的修行人,闭关多年,念诵了数以千万计的咒子,却老在关房里打架。还有很多要发愿利益众生父母的人,甚至连亲人也不能容忍,徒耗黄金般的生命,去折磨和算计自己的亲人。这样的人并没有真正修行,他们只是在自己骗自己。
太虚法师曾写诗云:“仰止在佛陀,完成在人格,人成即佛成,是名真现实。”这是对的。没有人格的修炼,所有出世间法的修行都没有意义。要知道,修行修行,修的是行为。没有行为的体现,所有的修行都没有意义。所以,在生活中,我首先要求自己做一个好人、好儿子、好丈夫、好父亲、好作家。在此基础上,才能谈到出世间法的修炼。
--选自《让心属于你自己》
版权所有:华严经快诵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