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律、论三藏乃智慧之源泉,彼岸之渡舟。尤其是戒律,是鉴定佛弟子真伪的重要衡量标准。佛入灭前,曾遗训众生:“如来灭度之后,当以经法与戒律为师。”戒律的重要意义不言而喻。
因此,佛陀时代,弟子皈依时一般会安排两位老师,一是经师,教授佛法;二是戒师,规范比丘僧的行为。比如佛子罗睺罗出家时,佛即命舍利弗为其经师,目犍连为戒师(《佛说未曾有因缘经》)。
而佛不仅为众生讲经法智慧,同时也会定期讲戒律。《增一阿含经》中就有“世尊十五日说戒”的惯例。不过,“说戒”惯例并没有一直延续下去。随着佛教的发展,比丘僧团如雪球般日益壮大时。突然有一天,佛不愿再为学佛比丘说禁戒了。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难道佛认为已无说戒之必要了吗?
《增一阿含经》中讲到,某十五说戒日,佛在舍卫国祗园精舍的普会讲堂中,前来听法的弟子前后围绕,来了许多人。可佛并没有说法,只是静坐不语。这时,侍者阿难禀告佛说:“圣众全部与会,可以开始讲授戒律了。”
时,佛默然不语。阿难与众弟子不知所以,只好老老实实陪佛静坐。一坐坐到晚上,少数弟子觉得浪费时间,便自离去。见此情形,阿难跑去对佛说:“今正是时,宜说禁戒,初夜欲尽。”都晚上了,该授课了,可佛依然不语。
坐到半夜,又有不少弟子离去。阿难再次告佛:“中夜欲竟,众僧劳顿,唯愿世尊以时说戒。”半夜了,再不说法,众僧都困了。佛还是不答。又坐到后半夜,除佛的常随众外,大部分弟子都离开睡觉去了。这时,阿难再次问佛:“后夜欲尽,唯愿世尊以时说戒。”
这时,佛终于慢慢开口,对阿难等弟子说:“众中不净者故不说戒。”别看我们现在有许多弟子,大部分人内心不净,明知他们做不到,还跟他们说戒律,那是不智。知而破戒,那更会增加他们的罪业。故如来不语说法。
彼时,佛做了个决定:“今听上座,使说禁戒。若僧上座,不堪任说戒者,听持律说禁戒。若无持律者,其能诵戒通利者,当唱之使说戒。自今以后,如来更不说戒。”
以后就由弟子中选择一些懂戒律的人说禁戒,如果没有真正懂的人,就让那些守戒持戒之人说。如果连持戒之人都没有,就让那些读过佛律之人说罢。
神通第一尊者目犍连心想:“肯定是这里有佛禁戒的比丘,惹佛生气。”故入三昧定,便观圣众心中瑕秽,发现诸弟子中马师、满宿比丘心有不净,便让他们离开。
二比丘不语,直接被目犍连用手扔了出去。接着,目犍连对佛说:“不净比丘已去,请如来为圣众说法。”佛回答:“止!止!目连,如来更不与比丘说戒,如来所说言不有二。”
为什么连马师比丘等这样的佛门大弟子也心生瑕秽呢?佛说如来所说之禁戒,比丘僧持戒只能得十二年清净。十二年后,就要看个人修行了。这个故事再一次告诉我们: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佛法也好,戒律也好,不在你心底生根发芽,那始终不属于你的智慧……
欢迎关注七叶君,更多有视角的另类佛经故事!
版权所有:华严经快诵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