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学已经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它可以帮我们在繁华浮躁的环境中,寻得心灵中的一份祥和宁静。修佛不仅是为了祈祷,也不指望可以普度众生,只为渡己,可使自己活得更加的超然。
今天就和大家分享佛学:大乘佛教密宗、大乘与小乘和念佛与持咒,这些文化不妨一看:
大乘佛教密宗密宗是佛教的支派之一,而不是与佛教并立的宗教。密宗原本是佛教真言宗,以修持“秘密直言”为主,故称为密宗。是将佛我同一的直观,借着象征的表现法,使全身体会到神秘经验的大乘佛教。
密宗认为世界是由地、水、火、风、空、识等六种力量(简称六大)构成,也构成人类和大自然的现象世界。并把肉体和言辞无法体验,以及不可思议之佛的气息,称为“身、口、意”三密。把人和佛交流的情形,画成“曼陀罗”图画。
密宗以宇宙的本体,和真实世界的本体,确立“体大”“相大”“用大”,合称“三大”。以地水火风空识等六大为“体”,以大三法羯等四种曼陀罗为“相”,身口意等三密为“用”。
“体大”意指众生之心的体性真如平等、无生无灭、无增无减,水远恒长如一。
“相大”意指众生之心的自性完全具备大智大悲、常乐我净等一切功德
“用大”意指众生之心的体性具有一切功德,内潜源底面薰妄心,外现报化二身,教化众生。以内外二用,使人修世间的善业、得世间的善果,修出世的善业,而得出世的妙果。
密宗的思考并不是表面上的,它透过色、形、音,亦即造型美术及音乐、礼仪等各种形式,使我们以最基本的感觉就可以吸收其思想;其并不只是如禅宗一般的单色世界,而是鲜明的原色世界。
光是在脑中思考的话,未免太过于牵强,必须利用眼晴、耳朵、鼻子、舌头、身体等所有的感觉器,若不这样,真理就不属于自己所有。
大乘与小乘大乘和小乘是佛教的两大宗派。乘是车子,乘是运载的意思,能运载行人到远近不同的目的地,借以比喻教法。乘了释车尼佛所说的教法,可以离苦的此岸,到达乐的被岸,脱离烦的此岸,到达清凉的被岸。
所谓大乘和小乘,简面言之,小乘有如脚踏车,用于自载,大乘有如大汽车,自载兼以载人。小乘行者,为了自度(拔一己之苦)自利(得一己之乐),大乘行者,为了自度度人,自利利人。
小乘修观无常行,对于宇宙万有,只说其生灭现象;大乘究竟观一切法,于生天现象外,更说明不生不灭的平等真如的本体。小乘修四谛,十二因缘;大乘修六度。小乘但破我执,断烦恼障;大乘破我法二执,断烦恼障所知障。
小乘证阿罗汉辟支佛果,大乘证大觉果一一佛果。大小二乘,是出世间法的修持,若概括世间法来说,有所谓五乘佛法,五乘者,是人乘、天乘、声闻乘、辟支佛乘、著萨乘。人天二乘是世间二乘,声闻、辟支闻、菩萨是出世三乘。出世三乘中声中闻辞支佛是小乘,菩萨是大乘。这五乘佛法,概括了佛法的全貌。
念佛与持咒念佛与持咒,本源于修订的方法之一,在净土教及密教独立成派之后,便与修订的方法分开但如果站在整体佛法的立场来说,仍是被此呼应的。
念佛的方法,可以涵盖念一切佛与一切苦萨的圣号在内,未必单指念的阿弥陀佛。例如七天之中单念阿弥陀佛,称为弥陀七;单念药师佛,称为药师七;此外尚有弥勒七、地藏七、观音七、文殊七普贤七等。
念佛有两大类:一是散心念,二是专心念。前者可在任何时间的任何场合,以出声念或心中数念,甚至一边跟人谈话一边照常念佛。
至于后者是克期取证的念佛法,在特定的专修期间所修的方法,通常用连续念、高声念,自听其声念,印光大师则劝人用数数念,数数与计数不同,计数是用念珠计算,数数是每念一句佛号默数一个数目,念至十句,数到第十,再从第一数起,如是周而复始,便会达到专注的效果。念佛念至“一心不乱”的状况,必定是专心念佛而非散心念佛。
持咒,许多人认为凡是持咒即是修密法,其实不然,正规的密法,必由上师的师师相传,必有仅轨修法。一般的持咒,则与持名念佛类似,故在显教各派,乃至明朝以下的中国禅宗,也用许多明咒。持咒之法,是口通、耳听、心催,身口意三业相应,持咒オ真得力,那也是定的一种。若以散心持咒,当然也有功德及感应。
每天与大家共学一些佛家文化,希望可以共同成长,也欢迎大家补充。最后谢谢大家一直一来的支持,共勉!
版权所有:华严经快诵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