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文: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祈树给孤独园。时,有年少婆罗们名郁阇迦,来诣佛所,稽首佛足,退坐一面,白佛言: “世尊!俗人在家当行几法,得现法安及现法乐?” 佛告婆罗门:“有四法,俗人在家得现法安、现法乐。何等为四?谓方便具足、守护具足、善知识具足、正命具足。 ”
译文:有一段时间,佛陀住在舍卫国的给孤独园。其时有一婆罗门种姓的青年人郁阇迦,来到佛陀的住所,稽首礼佛后,向佛请教了一个在家俗人如何更好生活的问题,他问道:“世尊,俗人在家应当如何获得现前的安乐?”佛陀对他说:“俗人在家有四种方法可以获得现前的安乐。哪四种呢?一是方便具足,二是守护具足,三是善知识具足,四是正命具足。”
经文:“何等为方便具足?谓善男子种种工巧业处以自营生,谓种田、商贾,或以王事,或以书疏算画。于彼彼工巧业处精勤修行,是名方便具足。
“何等为守护具足?谓善男子所有钱谷,方便所得,自手执作,如法而得,能极守护,不令王、贼、水、火劫夺漂没令失,不善守护者亡失,不爱念者辄取,及诸灾患所坏,是名善男子善守护。
“何等为善知识具足?若有善男子不落度、不放逸、不虚妄、不凶险,如是知识能善安慰,未生忧苦能令不生,已生忧苦能令开觉;未生喜乐能令速生,已生喜乐护令不失,是名善男子善知识具足。
“云何为正命具足?谓善男子所有钱财出内称量,周围掌护,不令多入少出也、多出少入也。如执秤者,少则增之,多则减之,知平而舍。如是,善男子称量财物,等入等出,莫令入多出少,出多入少。若善男子无有钱财而广散用,以此生活,人皆名为优昙钵果,无有种子,愚痴贪欲,不顾其后。或有善男子财物丰多,不能食用,傍人皆言是愚痴人如饿死狗。是故,善男子所有钱财能自称量,等入等出,是名正命具足。
“如是,婆罗门!四法成就,现法安、现法乐。”
(说完这四种方法后,佛陀又进一步解释说)“什么是方便具足呢?比如种田、做生意、做公务员、做学术研究、做画家,等等,如此具足某种谋生的技能,精勤工作,这就是方便具足。
什么是守护具足呢?如果一个人的财产是通过如上方法劳动所得,取之有道,符合国家法律和社会道德,同时他又能善于守护,比如不令财产被抢、被窃、被水火等灾害所损坏,不让那些渎职的人看护来这些财产,不让那些不爱惜这份财产的人随便取用,那么这就是守护具足。
什么是善知识具足呢?如果一个人生活态度积极,不放逸自己,于人于事真诚,为人善良,不做凶险的事,那么因为他有这些品德,当他面临时生活困境时,就会得到善友和善师的帮助和安慰,能令他将要生起的忧苦不再生起,已生起的忧苦因为善友和善师的引导而觉悟;能令未生起的喜乐加速生起,已生起的喜乐不令消失,这就是善知识具足。
什么是正命具足呢。一个人在财产上出入称量,把握得很得体,不让收入多而消费少,也不让消费多而收入少,如同枰量的人,当物品少时就会加一些,当物品多时就会减少一些,总之能做到收支平衡。一个人如果财产不多,但用度无忌,愚蠢地只顾在各方面满足自己的贪欲,不考虑将来的生活,人们就会称这种人为优昙钵果,没有种子,无可救药。一个人如果财产丰足,但自己却吝啬不享用,过着饿死狗式的生活,人们也会说这种人是愚痴的。所以,对于财产要等入等出,这就是正命具足。”
经文:婆罗门白佛言:“世尊!在家之人有几法,能令后世安、后世乐?”
佛告婆罗门:“在家之人有四法,能令后世安、后世乐。何等为四?谓信具足、戒具足、施具足、慧具足。
“何等为信具足?谓善男子于如来所,得信敬心,建立信本,非诸天、魔、梵及余世人同法所坏,是名善男子信具足。
“何等戒具足?谓善男子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是名戒具足。
“云何施具足?谓善男子离悭垢心,在于居家,行解脱施,常自手与,乐修行舍,等心行施,是名善男子施具足。
“云何为慧具足?谓善男子苦圣谛如实知,习、灭、道圣谛如实知,是名善男子慧具足。
“若善男子在家行此四法者,能得后世安、后世乐。”
译文:(这时)这位青年人又接着问佛陀:“世尊啊,那俗人在家,又有哪些方法可以获得后世的安乐呢?”
佛陀对他说:“在家人如果能做到另外四个方面,那么他就可以获得后世的安乐。哪四种呢?一是信具足,二是戒具足,三是施具足,四是慧具足。”(接着佛陀具体解释了这四个方面的含义)
“什么是信具足?对佛生起信心和恭敬心,并且这信敬之心非常稳固,即使遇到天神、魔众、梵天主宰以及世间俗人如思想家等相关的论说也不会失去对佛的信心,那么这就是信具足。
什么是戒具足呢?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做到这五戒就可以说是戒具足。
什么是施具足?一个人远离吝啬这种肮脏的心,经常亲手施舍帮助别人,并且心怀谦卑,对所有人一视同仁,内心对于这种布施的善行充满欢喜。这就是施具足。
什么是慧具足呢?一个人对于佛陀所揭示的人生的真谛如人生之苦、集苦、灭苦等圣道如实了知,这就是慧具足。
总之,在家人能做到这四个方面,那就会得到后世的安乐。”
经文:尔时,世尊复说偈言:
方便建诸业,积集能守护,
知识善男子,正命以自活。
净信戒具足,惠施离悭垢,
净除于迷道,得后世安乐!
若处于居家,成就于八法,
审谛尊所说,等正觉所知,
现法得安隐,现法喜乐住,
后世喜乐住。
译文:佛陀说完,以偈总结如下:
方便建诸业,积集能守护,
知识善男子,正命以自活。
净信戒具足,惠施离悭垢,
净除于迷道,得后世安乐。
若处于居家,成就于八法,
审谛尊所说,等正觉所知,
现法得安隐,现法喜乐住,
后世得安乐。
经文:佛说此经已,郁阇迦闻佛所说,欢喜随喜,作礼而去。
译文:佛陀开法这八法后,这位青年人非常欢喜,在佛前行礼感恩后才离开。
------------------------------
相关讨论:
1、佛教藐视人类的财经生活吗?
我想不是藐视,而是劝人们远离对于财经的贪著,远离吝啬。财经是维系文明社会的主要因缘,在家人离开财经会产生生活上的困难和内心的忧苦,所以佛陀在这部经中教导了人们如何恰当地处理财经,并且提出了“等入等出”这样的财经观念。虽然在金融社会中有大量信贷现象,但总的来讲,这个信贷也是要遵奉这个原则的。所以佛教重视财经生活,同时教导人们恰当地生产和消费,并且在更高品质的生活中,希望人们能够以欢喜心平等地布施财物。
2、佛教徒可以炒股吗?
按照这部经的观点,佛教徒炒股应当是不如法的。股票的运作有两种,一种是投资分红(发行市场),一种是投机增值(二级市场)。这两种运作在赢利上有着本质的区别。炒股是大众在特定规则下彼此的财产博弈,属于投机增值,在这种期望下,我们对这部分财产的增值和缩水无法掌控称量,不能做到经中所说的“如执枰者,少则增之,多则减之”这种家庭财经的收支平衡法则,会带来很多忧悲苦恼,与“安乐”背道而驰。当然,股票本身是现代经济生活的要素之一,金融也应当算是“商贾”的一种了。在家庭财经宽裕的情况下,如理如法地购买股票,以投资分红为主要目的,不在二级市场上炒作,那么应当与本经的“现法安乐”没有太多冲突,基本上是符合经中所说“商贾”这种行为的。
版权所有:华严经快诵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