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俱舍论义理教学研讨会,再度在上虞多宝讲寺开演。研学俱舍不仅是佛教界对俱舍这一根本教典的“绝学重光”,更是多宝讲寺对恩师敏公上师表达忆念、承继上师住持整体教法精神的特别法行。
2018年的研讨会延续2017年首两品的研讨,主要围绕《俱舍论》之世间品、业品、随眠品三品展开。这三品总括惑、业、苦义理,对应佛法四圣谛中的苦、集二谛,阐述了佛教各宗派所共许的世界观、人生观、轮回观和业果观等。本次研讨会示范教学环节,共有六位法师,分别是:中国佛教协会理事、福建佛学院副院长振宇法师,中国佛学院源流法师,多宝讲寺宗振法师,福建佛学院训导长妙演法师,多宝讲寺证果法师,多宝讲寺宗胜法师。
示范教学一:振宇法师《世间品中的“十二因缘”》——学习法相要结合我们的身心!
中国佛教协会理事、福建佛学院副院长振宇法师示范教学(图片来源:凤凰网佛教 摄影:上虞多宝讲寺)
振宇法师首先介绍了佛学院课程的主要参考书籍和课件编撰思路——以《俱舍论》本论和《颂疏》为主干,主要参考引用《光记》《宝疏》《顺正理论》,难点则参考《法义》,以“科判长行加评注”的方式编述了“科释”,以此,有论、有纲、有释,进行教学。教学示范后,现场各位法师居士提出了十余个问题,既有与《世间品》紧密相关的十二支、三世两重因果、四种缘起等义理的详细探讨,还有关于学习方法及学习俱舍与当下时代关系的思考。
有观众问,在教学中如何教授以十二因缘结合我们的身心?振宇法师回答,他会在教学中不断提醒学者,因为在俱舍的学习中会遇到大量的法相名词,这些名词都是详细阐述我们的身心相续,也就是关乎我们自身的。不管是在讲五蕴,还是十二因缘,乃至讲说一些非常繁琐的名相的时候,要把名相的学习跟自己的身心结合起来,用来了解自己的身心的状态、对治烦恼。比如说我们是开心的还是烦恼的?是贪婪的还是嗔恨、嫉妒?……等等,这些都是在讲我们的身心。所以要在学法的过程中把握这一点,才能够对我们的修行有帮助,否则就很容易变成一种学术的学习。
示范教学二:源流法师《说一切有部业的自性概说》——表业和无表业,分不清楚?
中国佛学院源流法师示范教学(图片来源:凤凰网佛教 摄影:上虞多宝讲寺)
源流法师先后在斯里兰卡、泰国、新加坡和中国的佛学院都有过学习和任教经历,他在南北传佛教的对比视野的观照下,以《业品》中的“业”这个佛教非常核心的概念为主题作教学示范,讲授了业的分类、经部有部的争论、有部与犊子部等关于身业是运动的争论以及各部派概念的比较。
“业”是一个世间哲学宗教都有探讨的概念,在佛教看来,“业”的“自性”或者“自相”是什么?佛陀非常明确地界定,业不是别的东西,就是思心所——业不仅是行为,而且是指我们的起心动念、用心的地方。其中,关于“表业”“无表业”的内容引发了现场众多提问,法师为大家做了解答——
所谓表就是能表示,“表示自心令他知故”,就是通过身、语表示。比如说,你对别人表示善意、善的姿态,或者你对别人不满,使一个非常不满的表情,别人一下就领会到了。但是意做不到,如何让别人领会你的意?我们有时候会着急,我对你这么好,你为什么不理解,我把心掏给你看吧?善业或者恶业,它不能直接表示出来,必须通过身语的行为。什么叫表业?比如说去打一个人,给他一巴掌,你可能觉得没事了,但你造下一个业因,果结到哪里去?要感果,就需要通过无表业。无表也会在律仪,也就是行为规范中体现出来。比如说受过戒和没有受过戒的两个人在一起,言谈举止、行住坐卧气质就不同,这就是那个力量显示出来。所以有部认为,无表不仅是真实的,而且是非常重要。
示范教学三:宗振法师《顺三分善》——功德和福德有什么区别?
多宝讲寺宗振法师示范教学(图片来源:凤凰网佛教 摄影:上虞多宝讲寺)
什么叫功德,什么叫福德?宗振法师直接切入《俱舍论颂疏》的原文,参考《大毗婆沙论》讲说了《业品》末尾的偈颂所诠释的“三善根”——“顺福顺解脱、顺决择分三、感爱果涅槃、圣道善如次”,也就是顺福分、顺解脱分和顺决择分,从中给出了佛法的解答。
“顺福分善者,谓感世间可爱果善。”就是感招世间三界里面有漏的可爱的果的因,叫顺福分善。而顺解脱分善,“谓定能感涅槃果”——可以出离三界的,“所造功德,回求涅槃者是也。”这里出现了“功德”,——能够回求涅槃,就可以说是功德,因为将来要出三界。布施一口饭或者一个刷牙的杨枝这么一点东西,有的人就能种下顺解脱分善根,因为他的作意是通过这个布施的行为愿得解脱,这跟他的回向和动机有关。而有的人虽然布施了很多,也不能种解脱的种子,为什么呢?他的愿望是求世间的富贵、求做生意发财,所以他们就算有所布施的话,也是种下的是顺福分的善根,不能称为顺解脱分的善根。顺福分善,还谈不上是功德。
那么怎样才能种下顺解脱分善根呢?要有“增上意乐”,肯定是有强烈的心、强烈的意乐,欣求涅槃,厌离生死,不是随便想一下。这就告诉我们培福时回向、发心的重要性,前面要调整动机意乐,后面要回向,能够让这个事成为我们解脱的资粮,如果没有做,培了福可能就不知道去哪里去了。《大智度论》也提到回向的重要性,就像牛车如果没有驾车的人,那漫无目的的不知跑哪儿去了,如果有驾车的人,那他就想去哪里就去哪里。所以我们就是要回向解脱、回向涅槃,那就目的很明确地种下了顺解脱分的善根。
示范教学四:妙演法师《世间品的三观》——修行要发长远心!
福建佛学院训导长妙演法师示范教学(图片来源:凤凰网佛教 摄影:上虞多宝讲寺)
妙演法师的讲说围绕《世间品》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时间量度”和“空间量度”两大类,从法义的具体阐释中,引申到这些对物质、对世界的认知都将影响我们如何看待整个外部世界,如何形成对环境、对社会的认知,从而导向于生命存在的目的以及价值。这三观对于一个人的生命质量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俱舍六百颂中《世间品》99颂、《业品》131颂,这两品虽然是基础的,也是最重要的,希望学人能对于重视起来,并且准确地把握,这对出离心、菩提心的修持都会有很好的增进。
在《世间品》时间量度中,从刹那、怛刹那、腊缚、牟呼栗多、昼夜到月年乃至于“劫”这样非常大的数字,依次扩大。比如人寿从十岁,每百年增加一岁,增至八万岁,再从八万岁每百年减一岁,减至十岁,这一增一减,就是1599.8万年,是一小劫的时间。
这个数字乘以二十,等于3亿1996万年,这是一个住劫(或成劫、坏劫、空劫皆相同)的时间。再乘以四,就是一个大劫的时间了。以这样的算法,一个大劫是12亿7984万年……“你如果真正体会了这个量度,你对佛陀的不可思议的功德的感恩心,就会升起——佛陀是多长时间修行的?三大阿僧祇劫!那我们现在修行,发大菩提心,想成就佛道,只想这一生简单地做一些事,糊弄一下,我就成就了,这种想法是不太现实的。还有我们经常说发长远心,这个长远心是从今天算到命终,还是从今天开始算到这一劫?——真正的长远,非常长、非常长,并且中间要保持一种很好的状态。这也是拿出来时间量度来说,那一大劫相当于12忆,亿万年,你就想我们的时空观不是一个很小的范围,而是一个非常长的总结出来。
示范教学五:证果法师《十二因缘概述》——佛法的“无我”——“我是谁?”
多宝讲寺证果法师示范教学(图片来源:凤凰网佛教 摄影:上虞多宝讲寺)
我是谁?我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证果法师主要讲述了《世间品》有关十二因缘、四有轮转的课题,从世间和出世间二个角度讲解,讲述“我”如何而来?以及如何通过五蕴相续来成就这个假我?我们所说的“我”是谁?“无我”又从何而来?讲说了佛法“无我”的正知正见,同时介绍了《世间品》“中有”的概念,揭示了生命轮回流转的真相,令听闻者生起了想要进一步了解什么是我的希求心。
法师总结说,十二因缘主要是因为无明而建立,五蕴本来如梦幻泡影,没有实在的“我”存在,只是“无我唯诸蕴”。正如阿含经所说的:“观色如聚沫,受如水上泡,想如春时焰,诸行如芭蕉,诸识法如幻,日种姓尊说。”
示范教学六:宗胜法师《业道三果》——家是我的,还是众生的?
多宝讲寺宗胜法师示范教学(图片来源:凤凰网佛教 摄影:上虞多宝讲寺)
宗胜法师首先介绍了选择本次教学主题“业道三果”——异熟果、等流果、增上果——的缘起。法师自己在学习过程中,就在探究,为什么十恶业道会感招这三个果?没有成就十恶业道的话,是不是就不感三果了?法师主要从《俱舍论》中不善业道的三果和善业道的三果两方面为大家讲述,每一个业都能对应到三种果的具体情况,这些跟我们的实际生活都能配的上,很实用。总的来讲,业果决定,因果相称,而一般人往往仅仅局限于现在所观察到的情况,才会感到矛盾,而这些从三世来看是完全相顺的。
法师提到了一个“蟑螂公案”引发了大家的兴趣。事件缘于法师在住处发现了一个不喜爱的对境——蟑螂,对蟑螂的存在感到纠结,并对它造作了诸如请出住所“迁单”等种种业行。因为蟑螂会把经书弄脏,也经常会跑到碗里面,给你留点垃圾……对此就很不高兴起嗔心了,经常赶它们走。有一次法师到另一位师父房间,看到这位师父的抽屉里有蟑螂爬进爬出,法师就问他说你怎么不给弄走,而他反问道,这有什么关系?这就让法师有了“我们的家是谁的?”“是我的、众生的、还是三宝的?”的思考。法师感悟到:当我们用更大的心量,更为平等的心对待一切众生时,我们就能看开一些,身心就会更为自在。【来源:凤凰网佛教 作者:庆音】
版权所有:华严经快诵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