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师法名善导,字净业,父母不知是何许人。后世佛门弟子都尊称大师为善导和尚,说他是阿弥陀佛化身。
大师生于隋炀帝大业9年。10岁时,在密州名胜法师门下出家。开始学习《三宗论》,继而读诵《法华》、《维摩》等经。受具足戒前,大师觉得教门众多,倘若不契合自己的机宜,就可能枉费修行功夫。等到依止妙开律师受具足戒后,大师一日进入藏经处,在《大藏经》前默默祝祷后,信手从经柜中取出一本经书,仔细一看是《佛说观无量寿佛经》。大师就发愿:定当托质于莲台,栖神与净土。于是专心于此经并感叹道:“其他修行功业,道路迂回偏僻,难以成就,唯有这一观门能速超生死,我得到了最适合自己的法门了。”自此大师常修十六观门,思惟西方胜境。
大师追慕慧远大师万古流芳的踪迹,专程前往庐山东林寺瞻礼,身心豁然,便隐居与终南山悟真寺。不几年,观想深妙,在定中尽见西方净土,宝阁、瑶池、金座等,活生生象在眼前一样。大师不觉泪流满面,举身投地,至诚礼敬。得到这种殊胜的定力之后,大师便游历名山大川,参访大德,随方度化。
大唐贞观年间,大师听说道绰禅师在晋阳开讲净土法门,设立九品道场。因而不远千里,前往请问休学要旨。道绰禅师授与大师《无量寿经》。大师执持经典,受持读诵,定中所见净土胜境,明明白白地又在目前,因而随即入定,七天七夜不起于座。当时道绰禅师年已80,而大师仅29岁。道绰禅师见大师入定,已得念佛三昧,问道:“道绰念佛,能不能往生?”大师说:“师父可采一茎莲华,供于佛前,行道七日。若华不凋萎,就证明能往生。”禅师依照大师所说,果然七日华不萎黄。道绰吃是那时深深赞叹大师,神游净土的愿力,因而又请大师再次入定观察,是否现在就能往生。大师入定后不到一小时,就回来说:“师傅应当忏悔三项罪业,即得往生。第一,师傅曾把佛像放在屋檐下的窗台上,自己却住于深屋,此罪必须在十方佛前忏悔;第二,师父曾役使鞭打出家人,此罪应当于四方僧前忏悔;第三师父曾经在建造房屋时损伤虫蚁,此罪应当于一切众生前忏悔。”道绰禅师静静地回想往事,确实所说不虚,因而如法洗心忏悔。忏悔结束后,大师告诉禅师说:“师父罪业已灭,日后若有白光直照灯烛,就是师父往生之相。”后来于 4月初八释迦牟尼佛圣诞日,道绰禅师在定中看见昙鸾大师乘七宝船,住于空中说:“你的净土莲华已成就,只是娑婆寿命还没尽。”接着又有化佛菩萨,飘然于空中,众人都看见了。
道绰禅师圆寂于贞观19年4月24日,世寿84岁。后人有评价道绰禅师说:“像西河禅师这样多年念佛的人,还有残罪必须忏悔,可知仅靠自己修行的力量灭罪是多么难。修行不仗佛力,罪业如何能灭。念一句阿弥陀佛名号,就能灭除80亿劫生死重罪,这一净土法门,教义是多么伟大啊!
”大师一生精进勤苦专修净土。每入佛堂,就合掌礼拜,一心念佛,非到精疲力竭不停止。虽是寒冬腊月,照样汗流浃背。从佛堂出来,就为众人演说净土法门。30余年不设别房卧室,从不上床睡卧。除洗浴之外,没有脱过衣服。以般舟、行道、方等礼佛为己任。护持戒品,丝毫不犯,30余年未曾抬眼望女人。于名利从不起心动念,原理一切嬉戏玩笑。所到之处,净身供养。饮食衣服,居士四时供养,都不自己享用,全部回向布施。好吃的东西送往斋堂供养众僧,粗恶饮食留下自用。用所接受的布施,刻写《阿弥陀经》10万卷,绘画净土境相300余面墙壁。毁坏了的寺院、塔庙,随力营造维修,燃灯续明常年不段。三衣、瓶钵,从不劳动别人洗涮,自始至终,不改初衷。常乐于乞食,每每自责:“释迦如来,还挨家挨户去乞食,我善导是什么人,敢端坐寺院让别人供养。”每次乞食总是独自一人上路,从不搭伴,怕的是途中谈论世事,妨碍修行。大师著有一首著名的《劝化径路修行颂》:
“渐渐鸡皮鹤发,看看行步龙钟;
假饶金玉满堂,难免衰残老病;
任汝千般快乐,无常终是到来!
唯有径路修行,但念阿弥陀佛。”
有人问大师:“为什么不劝人观想念佛,而只是劝人持名念佛呢?”大师回答说:“众生障重,境细心粗,识飏神飞,观难成就。是以大圣悲悯,直劝专称名字,正由称名易故,相续即生,若能念念相续,毕命为期,十即十生,百即百生。何以故?无外杂缘,得正念故,与佛本愿相应故,不违教故,顺佛语故。若舍专念,修杂念者,百中希得一二。何以故?杂缘乱动,失正念故,与佛本愿不相应故,与教相违故,不顺佛语故,系念不相续故,心不续念报佛恩故,虽作行业,常与名利相应故,近杂缘,自障障他往生正行故。此见诸方道俗,解行不同,专杂有异,但使专意作者,十即十生,修杂不至心者,千中无一。愿一切人等,善自思惟,行住坐卧,必须厉心克己,昼夜莫废,毕命为期,前念命终,后念即生,长时永劫,常受无为法乐,乃至成佛,岂不快哉。”参考译文如下:
“众生障碍深重,净土境细而众生心粗。妄念纷飞,观想念佛难以成就。所以佛陀悲怜,劝导众生直捷持佛名号,正是因为持名很容易,只要能相续不断,即得往生。若能念念相续,以生命结束为期,十人称念十人往生,百人称念百人往生。为什么呢?因为外界的干扰不相关,因为得到正念,因为与阿弥陀佛的本愿相应,因为不违背释迦文佛的教义,因为遵顺佛的话语。如果舍却专念佛号而杂修,百人之中难得有一二人往生。为什么呢?因为外界的干扰容易动心、容易失去正念,因为与阿弥陀佛的本愿不相应,因为与释迦文佛的教义相违背,因为不遵顺佛的话语、系念佛号不能相续,因为不能心中念佛相续以报佛恩,因为尽管作了许多修行功业、心中却总是挂念名利,因为喜欢攀缘外界干扰、既障碍自己也障碍别人往生的正因-----专持名号。
对于这一生死大事,八方出家在家修道之人见解、行为都不一样。有的专一,有的杂修,有的专杂相间。但只要是专意执持名号的修行者,十人修行十人往生。而杂修又不至心真修,千人修行无一人往生。愿一切众生,仔细想好,行住坐卧,必须激励自己,战胜自己,昼夜不停,以生命结束为期。如此,则临命终时,在前一念中死亡,在后一念中即得往生。从此长时永劫,常受无为法乐,以至成佛。这难道不是大快乐、大欢喜事吗?”
大师曾手著《临终正念文》如下:
“知归子致问于净业和尚曰:世之大者,莫越生死,一息不来,乃属后世,一念若错,便堕轮回。弟子累蒙开诲,念佛往生之法,其理虽命,又恐病来死至之时,心识散乱,仍虑家人惑动正念,忘失净因,伏望重示归迳之方,俾脱沉沦之苦。师曰:善哉,问也!凡人临命终时,欲得往生净土者,须先准备,不得怕死贪生,常自思念,我现在之身,多有众苦,不净恶业,种种交缠,若得舍此秽身,超生净土,受无量快乐,见闻佛法,离苦解脱,乃是称意之事,如脱臭弊之衣,得换珍御之服,放下身心,莫生恋者,才有病患,莫论轻重,便念无常,一心待尽,须嘱家人,看病人,问候人,凡来我前,但为我念佛,不得说眼前闲杂之话,家缘长短之事,亦不须软语安慰,祝愿安乐,此皆虚华无益。若病重将终,家人亲属,不得来前,垂泪哭泣,及悲叹之声,徒然惑乱心神,反使失其正念,但教记取阿弥陀佛,一时高声为我念佛,守令气尽。若有明解净土之人,频来策励,至为大幸,用此法者,决定往生无疑也。此是端的要急之旨,当信而行之。或问生平不曾念佛者,还用得否?答曰:此法僧人、俗人、未念佛人,用之皆得往生,决无疑也。余多见世人,于平常时念佛、礼拜,发愿往生西方,及到病待气消命尽,识投冥界,方始十念,恰如贼去观门,济何事耶?死门事大,须是自家著力始得,若一念蹉跎,历劫受苦,谁人相代?思之!思之!奉劝世人,当以此文,帖安堂前,吃饭之处,及来往要路之间,触目惊心,免令临危忘失,若能于无事前,常以此法精进受持,是为临终大事。”参考译文如下:
“知归子居士向净业和尚提问:世间大事,没有超过生死的。只要呼吸停止,就属于下辈子了。只要一念之差,便堕入六道轮回。我几次受到您的教诲,教导我念佛往生的法门。道理我已明白,只怕临命终时,心识散乱,又担心家里人哭泣、触摸,动摇正念,忘失吃佛名号这一往生正因。万望您重重开示归向净、径路修行的方法,使我得脱沉溺轮回的苦难。净业和尚说:这个问题提得太好了!凡人临命终时,想要往生净土,必须事先做好准备,不得贪生怕死。应该经常这样想:我现在的身体,有种种苦难,以不净恶业,交相缠绕。若能舍却这个秽身,超生净土,受无穷无尽的快乐,见佛闻法,从此离苦得到解脱,这是最称心如意的事。就好比脱下臭秽破烂的衣服,换上珍贵的皇家服装一样。要放下身心,不生半点贪恋。只要已有病患,别管是轻是重,但念此身总有一死,一心一意等待命尽。还须嘱咐家人亲属,千万不能到跟前垂泪、哭泣、悲叹。不要说世间闲杂之事,说长道短也不须要安慰祝愿安康,这都是无益的空话。因为这样不但不能救命,反而惑乱心神,使林众人失去正念。应让他们只记得称念阿弥陀佛名号,全都为你高声称念,一直到气尽(气绝之后,仍然要继续念佛六小时,不可停止,不可搬动尸体,这一点至为重要)。如果此时能有明白净土之人,不时前来鞭策激励,则是临命终人的大幸事。
用这个法门的人,临终决定往生无疑,这一法门,的确是至关重要、至为紧急的,应当相信、实行。有人问,平生没有念过佛的人,也能用这一法门吗?答案是肯定的。此法无论僧人、在家居士或没有念过佛的人,只要实行,都能往生,不须怀疑。我见过世上许多人,他们平时也念佛、礼佛,发愿往生西方,然而到了病危临命终时,却只是怕死,丝毫不念及往生净土、永取解脱的大事,直到气消命尽,神识投到冥界,才开始十念,正好比贼走了才想起锁门。就无济于事了,生死之事最大,必须自己用劲才能得利。若有一念之差,恐怕就要历劫受苦,到那时又有什么人能代替呢?好好想清楚了!奉劝世人,应当把这篇文章,恭恭敬敬贴在堂屋前、饭桌旁及交通要道,使人人触目惊心,也免得临终时忘失。若能在身体强健的时候,经常以这一法门精进受持,专念佛名,才是真为自己的临终大师作准备啊!”
进过大师度化的比丘、比丘尼,出家及在家人,临终现出往生瑞相,以及未到临终即得念佛三昧的人,真是不可称计。持诵《阿弥陀经》的人,有达到10万遍、30万遍的。每日持佛名号的人,有1万至10万声的。有人问大师:“念佛这一善缘,能生净土吗?”大师回答:“就如你所持念,必定遂心所愿。”回答之后,大师自己念佛,念一声阿弥陀佛,就有一道光明,从大师口中发出,念十声以至百千声,则有十道光明以至百千道光明。
大师所住的寺院,正在绘画净土境相。一天,大师忽然催促匠人快点完工。有人问是什么缘故?大师说:“我要往生了,只能再住人间三两天了。”果然大师患上了轻微的疾病,回到自己的房间,关上房门,怡然长逝。这年大师69岁。逝后身体柔软,面色如常。众人闻到异香、听到音乐,久久方才消失。这一天,正是唐高宗永隆2年3月14日。高宗皇帝因为大师念佛口出光明,故而御赐匾额“光明寺”,所以后人也称大师为光明和尚。
版权所有:华严经快诵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