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严经快诵网

净土法门法师:为何不说自性佛,偏说西方弥陀?

发布时间:2024-04-11 03:03:25作者:华严经快诵网
净土法门法师:为何不说自性佛,偏说西方弥陀?

摘自净空法师《阿弥陀经要解讲记》

‘问:佛既心作心是,何不竟言自佛,而必以他佛为胜,何也?’这问的意思,佛在经上常说,尤其在《观经》讲净土的原理,“是心是佛,是心作佛”。心,当然不是别人的心,是自己的心。既然是自己的心,为什么不说自性弥陀,不说自性佛,一定还要指西方极乐世界那尊阿弥陀佛,让我们去求他,去靠他,这是什么意思?蕅益大师答得好,‘答:此之法门,全在了他即自。’“了”是明了,让我们明了。“他”跟“自”是一不是二。“一”是从体上讲,体上、性上说是一;但是从相上讲,从事上讲,是二。这是一定要知道的。

‘若讳言他佛,则是他见未忘。若偏重自佛,却成我见颠倒。’换句话说,对于事实的真相没有搞清楚,才产生这么一个疑问,这个疑问一定要破除,若不破除,对于往生净土会造成障碍。纵然拼命去念佛,强烈的愿望求往生,也只能生到边地疑城,这是我们在《无量寿经》上看到的。他为什么会生到边地疑城?他有这个怀疑在,这是讲还有愿、还真肯念,生到边地疑城。如果这个疑惑,要是严重破坏自己的信愿,这一生往生都不可能,所以这关系很大。我们必须要知道,这个法门跟《华严》一样,不但跟《华严》一样,实际上超越了《华严》;《华严经》到末后普贤菩萨十大愿王导归极乐。《华严》是什么法?是圆顿大法。所以这部经是圆中之圆,顿中之顿;唯有一心就能契入,如果用二心,那就有障碍。他这个疑问产生就变成二心,怎么是二心?有自有他,自他是二。六祖大师在《坛经》说得非常妙,六祖初见印宗法师的时候,印宗法师就问他:“听说你在黄梅得到衣钵,五祖平常说法,有没有说禅定,说这些方法?”六祖回答就很妙,告诉他:“真正的佛法是一。”《维摩经》里所讲的,不二法门。他问的是禅定、解脱,禅定解脱是二法,佛法是不二法。这个地方自他是二法,佛法是不二法。所以自他二边都要把它忘掉,用一句阿弥陀佛把这个念头统一,心里头没有其它的分别,没有其它的知见,只有一句阿弥陀佛,把所有的知见、分别、执着统统归一,这就是一心,这样才能够入境界。在净宗里面入境界,就是入西方极乐世界。因为极乐世界是一真法界,就是带业往生,生凡圣同居土下下品往生,那个地方也是一真法界,这是西方极乐世界无比殊胜之处。

“全在了他即自”,“他”跟“自”就是一,就不是二。如果说他佛,他见未忘;如果偏重在自佛,我见颠倒。有他见,有我见,诸位想想《金刚经》上所说的,“菩萨有我见、人见”,他见是人见,“众生见、寿者见,即非菩萨。”《金刚经》前半部跟后半部,前半部是讲四相,后半部讲四见,四见比相讲得更深刻。前半部是“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后半部说得更妙,你有这种见解、念头就不行,“有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即非菩萨。”他这里是落在四见里头,大师答复得很妙!

‘又悉檀四益,后三益事不孤起。’佛法在释迦牟尼佛当时,教学利益众生就是以“四悉檀”为中心,今天我们依然不能例外。“四”是四种,“悉”是普遍的意思,“檀”是布施;就是四种普遍布施的利益,这叫做四悉檀。悉檀是梵语音译过来的。这四种悉檀:第一种叫“世界悉檀”,欢喜益。这是我们不能不知道的,佛法首先就是能令一切众生生欢喜心,这是佛教化众生第一条。在跟大众接触,叫众人不欢喜,佛的教学就全盘失败了,所以说第一个是要叫众生欢喜。如何让众生生欢喜心,那是方法、手段,那是因人、因事、因地,巧妙各个不同。这个地方只给你讲原则,没有给你讲手段。这是非常非常的重要。如果不能欢喜相处,那就是不和,不和里面就会有争执,争执里面就会有斗争,斗争就会造成社会的混乱与世界的不安全。由此可知,佛法对于世间的利益,确实是摆在第一位,世间的利益都得不到,出世间的利益就不必说了,所以第一个是教我们得世间的利益。如何令众生生欢喜心?佛法里面方法很多,所谓八万四千法门、无量法门,方法多了。通常归纳起来,像“四摄”、“六度”都是方法,尤其佛给我们规定的“六和敬”,确实是教我们在世间接触广大群众,特别是与我们不同种族、不同国家、不同宗教信仰的人,与他们相处,能令一切众生生欢喜心,这个才叫真正高明。这是第一个利益。后面三个,“为人悉檀”,生善的利益;“对治悉檀”,是断恶的利益;最后一条就是真正在佛法上得利益,叫“第一义悉檀”。四悉檀前面三个都是世间法,最后一个是出世间法。“第一义悉檀”,就是教给我们“信愿持名,求生净土”,那是第一义。后面三个世间跟出世间的利益是“事不孤起”,它生起有连带的关系。

‘傥不从世界深发庆信,则欣厌二益尚不能生,何况悟入理佛。’傥是假设。要不从世界悉檀,深深的发起庆信,就是真正的欢喜心。信愿持名,“信”就是世界悉檀;“愿”里面就有两个,愿生西方这是生善,厌离娑婆这是离恶、离苦,一个是为人悉檀,一个是对治悉檀;往生西方极乐世界,那是第一义悉檀,也就是此地讲的“悟入理佛”,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就悟入理佛。这是把四悉檀的利益,完全用在净土宗念佛往生上说。四悉是佛法接引众生的总纲领,大小乘佛法统统离不开这个原则,这是我们要晓得的。

‘唯即事持达理持’,大概像我们一类业障深重的凡夫,走这个路子是最稳当的;那就是“事持”,先就用事持,理不明白没有关系,不要紧,当然理懂得那是更好。理不懂,像历代以至于现前,许多老阿公、老阿婆们念佛往生,让我们看到他们的瑞相,他预知时至,他能够站着走,能够坐着走,晓得什么时候走,这都是决定往生。你问他净土经典,他不懂,甚至于很多人念过《弥陀经》,问他《无量寿经》,没念过,《观无量寿经》,没念过,这经什么意思他不懂,不懂他能往生,这就是事持。生到西方极乐世界,他就都懂了。这一到西方极乐世界都懂,为什么都懂?因为他事持持得很纯,他心定,信愿坚固,佛来接引他的时候,先用佛光注照,佛光一照,他的业障就消除,智慧就开了,从事持就达到理持。

‘所以弥陀圣众现前’,见到佛了。‘即是本性明显’,本性明显就是禅宗讲的开悟的意思。明心见性、大彻大悟,这见佛。由此可知,他这种智慧的现前,一个是得自己念佛的功德,一个是佛光加持,这真正是得佛加持的殊胜利益。学别的法门,那要完全靠自己,这个地方大半是靠佛的威神加持。

‘往生彼土,见佛闻法,即是成就慧身,不由他悟。’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天天跟阿弥陀佛在一起,西方世界,经上跟我们讲得清楚,六尘说法无有中断,所以“见佛闻法,成就慧身”。《华严经》上讲十身,智慧之身,实在讲就是报身。确实不由他悟。这个境界,实在说等于圆教初住菩萨,初住菩萨“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是这么一个境界,圆教初住。在我们这个世间修一般的法门,到达这个境界要修满一个阿僧祇劫。一个阿僧祇劫修满,第二个阿僧祇劫开始,就证得圆教初住的果位,实在是不容易!看看西方极乐世界,这个圆初住的地位是轻而易举就得到,这么容易。而实际上,不止。为什么?这经上一再告诉我们,生到西方极乐世界都是圆证三不退。《弥陀经》、《无量寿经》上都说“阿鞞跋致菩萨”,都是圆证三不退的。圆证三不退,实在讲他的受用,虽然自己烦恼没有断,带业去的,神通道力种种受用差不多是跟等觉菩萨相似,不只圆初住,这是这个法门真正无比殊胜之处。

‘法门深妙’,这一句是赞叹!为什么说深?九界众生,九界众生就包括等觉菩萨,以自己的智慧能力,要想彻底了解西方极乐世界都不可能。这是说它的深,真正是深!所以说“唯佛与佛方能究竟”。对西方极乐世界这些事理真正透彻明了,这是成佛,十方诸佛才有这个能力,等觉菩萨都没有这个能力。妙在什么地方?妙在带业往生。一品烦恼都没有断,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就圆证三不退,这个妙!这是所有一切法门里面没有的,一切诸佛剎土也没有这个事情,这叫妙!‘破尽一切戏论,斩尽一切意见。’这两句话是对一般通途修行人来说的,“戏论”是指的教下,“意见”是对的宗门。为什么?因为这个法门,就是一心执持名号,不要去分别,一直念去,也不要去思量,不假分别,不落思量,所以“破尽一切戏论”。这一切戏论,就是教下对于净土宗种种的批评,那都叫戏论,无论你怎么说都不相干。“斩尽一切意见”,意见是指分别、情执。

而这个无上甚深圆顿的妙法,‘唯马鸣龙树智者永明之流,彻底担荷得去。’这是我们一般人常说“唯上智与下愚不疑”。马鸣菩萨、龙树菩萨,这两位是印度人,都是求生净土的。特别是龙树,龙树在中国人称他是大乘八宗共祖,八个宗派都认他是祖师,他也是念佛求生净土的。智者、永明是我们中国的两位祖师,智者是天台宗,永明是禅宗归净土的,在净土宗是第六代的祖师。这样大智慧的人,他不怀疑,他没有分别,他没有意见,一句弥陀念到底,没有分别、没有意见。像他们这些人,才“彻底担荷得去”,就是直下承当;佛传授我这个法门,立刻就接受过来,一点疑惑都没有。

‘其余世智辩聪’,其它的我们这世间一等聪明才智之士。‘通儒禅客’,“通”是讲儒家的,禅家的。‘尽思度量’,你们对净宗法门,你们去想,你们去分别、去辩论。‘愈推愈远’,换句话说,愈想愈离谱,完全搞错了,岂不闻这个法门是“唯佛与佛方能究竟”,等觉菩萨要不是蒙佛威神加持,他也搞不清楚,何况这些世间聪明才智的人!所以,这些人反而不如愚夫妇老实念佛者,反而不如下愚之人。换句话说,这个世间聪明才智、通儒禅客这一类,这是中等智慧,不是上上根人,不是大智。不是大智,说老实话他还不如下愚;上智下愚,上智他赶不上,他不如下愚。下愚之人,他也不分别,他也不执着,一听这个法门,他也能够完全接受过来,老实念就行了。老实念,了不起!

‘为能潜通佛智,暗合道妙也。’诸位要晓得,老实念妙在哪里?老实念能把自己妄想、执着念掉了。妄想、执着念掉,就得念佛三昧。念佛三昧功夫要加深,这个念佛三昧就是经上讲的一心不乱,功夫有浅深,经上讲有“事一心不乱”,有“理一心不乱”。念佛三昧浅的是事一心不乱,功夫深的是理一心不乱。到理一心不乱,智慧就开了。“潜通佛智”,自自然然就通达,就与如来果地上的智慧相应了。“暗合道妙”,“道”就是诸佛如来果地上所证得的,他不知不觉这一句阿弥陀佛念久了,自自然然就合了,就跟诸佛如来所证的相合了。所以,这些中等根性的人反而不如下愚,不如!下愚真的有不少,在一生当中能到这个境界。

‘我见是利’,这是重复经上的一句话,“我”是释迦牟尼佛自称,佛见到这样殊胜的利益,‘故说此言’,故说此言是劝勉我们往生。‘分明以佛眼佛音’,我见,见是佛眼所见,为我们说出这个利益,劝我们往生,这是佛的音声,佛的教诲。‘印定此事’,把这桩事情,印定就是确确实实是事实,决定不错。“印”是信的意思。中国自古以来,政府机关都有个大印。印是个证明,就是证明决定这桩是事实,一点都不错。佛是这样的苦口婆心劝导我们,‘岂敢违抗’,我们怎么敢违抗?‘不善顺入也哉’,如果我们违抗,这就不是善顺佛的意思。如果我们善顺佛的教诲,善顺佛的意愿,那就跟马鸣、龙树、智者、永明,把它完完全全的接纳过来,依教奉行,那就对了,这才叫善顺。“善顺”,就是佛的好学生,真正听话,依教奉行。那么四悉檀最圆满、最究竟、最殊胜的利益,我们现前统统得到。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

版权所有:华严经快诵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