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悟问洪州黄蘗希运禅师曰:「如何是佛法大意?」
(识起迷情于何是佛法大意,佛说一切法,惟治一切心;若无一切心,何用一切法?)
禅师曰:「不得不知!」
(以无所得故,菩提萨埵;以无所知故,常住涅槃,寂灭为乐。)
道悟曰:「向上更有转处也无?」
(不得、不知后,还有路要走么?转后之境界又如何?)
禅师曰:「长空不碍白云飞!」
(了悟性如虚空,了无一物,惟常住空寂本非究竟,能住无为而常为,是为明心见性。继往前行,应转入依空起用而利益群生。行者能不知一法守真空,还如太虚生闪电。)
(二)玄祥释解
1.前言
佛法者即非佛法,是为佛法,金刚经如是说。《成实论》举出六种「佛法」之同义语,称为佛法六名,即:(1)善说者,如实而说。(2)现报者,使人于现世得果报。(3)无时者,不待星宿吉凶而随时得修道。(4)能将者,以正行教化众生至菩提。(5)来尝者,应当自身证悟。(6)智者自知者,智慧者自能信解。
(1)善说者,如实而说:第一言佛法是世尊善说、如实而说法,是为佛法。依经文、依世尊的教导,如实的演译,不离正题的来说给大众听,亦称为是善说。如果你把邪知、邪见,也是透过讲经说法,传导给众生去听,那就不是佛法,那是蛊惑众生、以盲导盲,会走入地狱道,并不是真正的佛法;虽然《金刚经》里讲一切法都是佛法,但是在这里面要把它搞清楚,正、邪虽然都是佛法,但是却不能以邪法来误导,邪法只是用来警惕、让我们没有邪知、邪见,让我们来判断哪一个是对、哪一个是错,然后是要站在对的这一边,之后并不执着。
(2)现报者,使人于现世得果报:第二个言佛法,也可以讲是因果报应的。佛法,最基本的是建立在因果报应的,是谓现报,使人于现世得果报,你今生听闻到佛法,然后认真去做,就可以得到心地的清净,可以做到无为的境界,今生就可以证到阿罗汉果,那是现报。而今天种了善因,以后得到须陀洹、斯陀含、阿那含,再来人间得到阿罗汉果,是未来报;每个人的智慧、冲力,有时候受到你本身发心的影响很大,能不能发永远的上进心,就跟你的资粮又有关系,就是修学佛法的资财,为什么有的人可以永远不断的在一个道场、或者听一部经可以永不间断、不缺席的这么听下去;有的人听了一、两次,两、三次就断了。然后在外面流浪了好几年,偶而又出现一、两次,这就是善根不是很俱足,储存的资粮不够,资粮不够就像银行存的钱不够,要花不能如意花。
(3)无时者,不待星宿吉凶而随时得修道:第三佛法者把它讲成是没有时间的限制,以因果而言,修到怎么清净,应该会得到初禅、二禅、三禅的哪一个境界,但是真正学到正法,知道修行怎么修?内心的习气怎么断?并不受时间的限制。听闻到佛法以后,不待星宿吉凶而随时得修道,我们一般人,大概多少都有流年吉利、不吉利的问题,修行人好日子也要修行、坏日子更要修行,并不受虚空之间,哪一个星宿来影响你。
(4)能将者,以正行教化众生至菩提:第四个佛法者能将,能够把不好的人、事、物都转成为菩提,所以佛法者是能将,以正行教化众生至菩提,能够将顽固不化的导顺一点,对佛法的初基行者能够提升一点,能将一些有基础的小乘行者推向菩萨道,或者能将初地、二地、三地的菩萨行者,让他们心地圆融,推向更高层次的八地菩萨的解脱位。虽然此处说的佛法,对比较高修证的行者,却要划分成正法与邪魔歪道,后者不是佛法,对于世间有些人,号称是在讲佛法,但是所讲的却违背了戒律,一违反戒律,即如蒸沙成饭,根本不可能的。
(5)来尝者,应当自身证悟:第五个佛法称来尝,对于佛法光说不练,就不知道是什么味道?你要亲自来尝一尝,佛法是什么味道?有的人光说不练,喜欢写文章,也不自己去打坐,佛学院读了半天,也不会打坐,要亲自来尝一尝!什么是佛法?末法时期修佛法要成就,除守清净戒外,要加修禅定与念佛,才能当生有成就。佛法不是光说不练的,佛法是要自己亲自打坐修行,来体会我们这个身体是四大合成,由地、水、火、风不同的种性,各有什么功用?我们的心、觉受又是怎么样?如何来转它?我们的身心,碰到外在的因缘,又会有什么现象?如何来摆脱?如何让你的心能够回到清净的自性,去应一切善恶因缘,那你就有体证了,要身体力行的去验证佛所说的,在修行过程之间的一切现象,在哪一个阶段有什么现象?要怎么去应对?「来尝者」翻译的很不错,是要来尝试一下而已,不要永远的好像吃定了就放不开,好像抽大麻一样,一 尝下去要放也放不了,有的人说佛法就像这些大麻 烟一样,只要一接触就欲罢不能,为什么?因为它有世间、出世间、出出世间等等不同层次的佛法让你去玩,而一门深入 就会有所成就,一走入佛门,里面的风光更是无量无边!
(6)智者自知者,智慧者自能信解:第六个佛法者是有智慧的人自己知道、自尝自解,不可对人言说的。高层次的佛法有时候很难用语言、文字来跟你说明,有时候勉强为了教导你们,也就落于语言、文字。禅宗所谓的:「向上一路、千圣不传」,悟到空以后,四句偈的空身、空心、空性、空法,能够做到空性的时候真性主行,真心应缘之间,明明了了的种种因缘起一切法,你就知道心可以这么去感知一切境,你可以把握得住,也就断了果报牵扯的心念,这是一个境界,而你还可以依真性主行、应缘去利益众生,怎么去利益众生?也不能跟你讲的很清楚,是要你自己去体会,如果我用语言可以跟你这么讲、这么讲,你也不见得做得到,而透过你自己真的来尝一下,就一次也不必多,用完了也不去执着,哪一个时候会自己应缘?也不去在意!这样只有智慧的行者自己知道,有一些还不能讲!
2.释题
本公案名为「空不碍有」,修空是佛法重要的体会与来尝,若是不能悟得「空」,就不能得到解脱知见。悟空者有大小乘之别,小乘者的悟空是以意解来悟空,可以有十八种理念去探讨空,是谓十八空观,即(1)内空、(2)外空、内外空、(4)空空、(5)大空、(6)第一义空、(7)有为空、(8)无为空、(9)毕竟空、(10)无始空、(11)散空、(12)性空、(13)自相空、(14)诸法空、(15)不可得空、(16)无法空、(17)有法空、(18)无法有法空,行者思维总三世一切法之生灭及无为法,一切皆不可得。思维此十八空理,然后理悟即得有余依涅槃,因未破色身故。登地菩萨要实证空三昧,其中包括「空」、「无相」、「无愿」等三三昧,当菩萨能真证得此三昧时,具足真正解脱知见,就能够得无余依涅槃。大乘菩萨悟得「空」三昧后,当得转「空」为「有」,「空」中包容「有」相,即能悟得「无相」三昧,也就是禅宗所谓的有法无主,有觉而不住,是谓「圆融」、「空有不二」。
修高层次的佛法真的要来尝各个修证的过程,住色身境当体会色阴诸魔相,因处色阴行者以「坚固」妄想以为其本,妄执此五根、六尘为实我及实法,执着「有身见」,一执「有身见」即是梵文称为萨迦耶邪见,终不能脱身入于解脱知见中。行者心眼开后或色身破后,即以「受阴」为我,以真性缘所生诸觉受为我,总陷于七情六欲、忧喜苦乐等觉受中,甚至执取禅修中诸善境界不放,是称为以受阴为我,此行者是以「虚明」妄想以为其心作用之根本。若行者去除感情领纳作用,以自心妄想融合不断,似有个连贯的道理思维,总是以想当然耳的「融通」妄想以为其思量之源由,行者若不阻此等妄想心,常以此妄想思维一切事,认为所思是错不了的,或妄想要一些神通异能,有可能会为魔所加害。行者断色、受、想三阴后,始能得空证,悟得空后转行有相,依无为心而常为,依真性主行,就能得空有不二的境界,此境界禅师说:「不碍白云飞」。
当行者真悟得「空」并无有「空执」时,就能让真性应缘而生诸法,也就能做到《金刚经论》中所说的悟得性空,经论云:「复观自性,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变化无穷,威灵莫测,明明了了,自觉自知,灵灵寂寂,无为常为,名悟性空,三句偈也。悟得三句意,依义而修,便证不来果(阿那含果)。」因此行者未悟法空真理,尚不能得阿罗汉果。《金刚经》云:「阿那含名为不来,而实无不来,是故名阿那含。」当得阿那含果者再来人间时,当生即能证得阿罗汉果。
3.玄祥释解
道悟问洪州黄蘗希运禅师曰:「如何是佛法大意?」
道悟师参问洪州黄蘗希运禅师,说:「如何才是佛法的大意?」佛法者本含盖世间善法、出世间法、出出世间法,非一言半句所能道尽者。道悟师这么问,要看希运禅师如何答!
道悟师者有多人,唐代有天王道悟禅师及天皇道悟禅师,本处所言道悟师者不知是何人。而洪州为江西南昌县之通称,黄檗山位于江西宜丰县西五十七公里处。又称鹫峰山。唐末,希运禅师至此开山,以其出家于福州黄檗山,故世称此山为黄檗山,寺名黄檗寺,又称灵鹫寺。早年希运禅师位于福建福清县城西十七公里处,又称南山。以盛产黄檗(其树皮可作药用与染料用)而得名。唐贞元五年(789),正干禅师开山建寺,名般若堂。其后大辟堂宇,历时八年,改称建福寺。旋有希运禅师住山,黄檗之名顿显,该寺遂成为我国禅宗临济派之大道场,宋时颇为兴盛。黄檗希运禅师传下的有「传心法要」,系裴休集录亲闻断际禅师希运之法要,间记其月日,由本书得以窥知宋代崄峻禅风之渊源。
按语说:识起迷情于何是佛法大意,佛说一切法,惟治一切心;若无一切心,何用一切法?
未理解佛法者,常因佛法一词而不知所云,或证至某一境界亦不知是佛法的何等境界,所以道悟师有此一问。古德云:若无一切心,何用一切法。但已得无心之行者,是有新路要走的。禅师曰:「不得不知!」
断际希运禅师答曰:「佛法到达一个初步境界时,应无所得,亦无所知,始能谓为佛法。」修行若不能有一入处,彻见本心,悟得自性,然后以般若波罗蜜多智,观一切法无所有、无所得,这样才能找回我们的菩提自性,因要学习解脱知见,故要能不黏一切境,而不得不知,是唯一悟空理的道路。若行者在修行过程间,喜爱玩弄一些怪力乱神事,当然就有所得、有所知,背觉合尘,终要迷失菩提路。所以真正修佛法者第一阶段都是在用舍字诀,舍弃一切过程中的所得、所知,所以说真正佛法者是无得、无知,这样才能真正地悟得真空理地。
按语说:以无所得故,菩提萨埵;以无所知故,常住涅槃,寂灭为乐。行者若不知佛法修证的过程,指鹿为马,玩弄些世间禅中的各种真如性反应的境界,甚至于善用此心性,有时还得感召诸魔扰。所以修佛法者要能摆脱业缘,当要把心守得像铜墙铁壁般,不让外缘能透一丝一毫进入心地中。
道悟曰:「向上更有转处也无?」
道悟师再问说:「不得不知后,向上更有无转折处,转折后又是如何呢?」显然道悟师也是有点境界的,得知禅师说不得不知是佛法大意后,就问再下去应如何修学。就是由空处转入有后,亦未是究竟,也仅得无相三昧也,之后还有一大堆的境界要去走的,最重要的是陀罗尼门。
按语说:不得、不知后,还有路要走么?转后之境界又如何?修行路上分段多,开始修行者当从拜忏开始,忏悔无始劫来所造诸业障,然后发心修行,当有个入处时,就要把断要津,不通凡圣。意思即说不得、不知一切法,如此保任才能有个休歇处。然后才能思考如何来转,转折后又如何。当然何时转折又是一门学问,太早转折,定力不足;太晚转着堕入空亡,佛性当死掉了。
禅师曰:「长空不碍白云飞!」
断际希运禅师答说:「一个悟得真空理地行者,有实际的空证后,解脱能力也有了,这时就要以证得的真空,由空中让自性真如应缘而能知一切业缘,却不被一切业缘所缚,心中明明了了,无为常为,这可称为长空不碍白云飞。」一个五蕴灭尽行者,得十信位住,也就是往上推进的时候,不能再沉空住寂,而要往十住、十行、十回向路途挺进,若能转发菩提心修菩提道,更能缩短成就如来菩提之时间。
按语说:了悟性如虚空,了无一物,惟常住空寂本非究竟,能住无为而常为,是为明心见性。继往前行,应转入依空起用而利益群生。行者能不知一法守真空,还如太虚生闪电。修到此境界的人,若能够转入菩萨道,为众生慧命增长而奉献,才能不住声闻、辟支佛果,不然一入小乘,前者当要二万劫才能再发菩提心,后者也要一万劫才能发起菩提心,而发菩提心后要多久才能成就如来菩提,真是二大阿僧祇劫也不为多也!所以适当时机,行者当转修菩萨道,在度众生中去学习更进一步的佛法,大概是累积无量智慧吧!
(2005.01.19.撰于 法尔)
版权所有:华严经快诵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