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一个孝子全家安。而在邢台市威县孙家寨村,一个孝子全村安。
一个曾跃出农门的大学生,在城里发家致富之后,回村尽孝,给全村老人当儿子。为村里7名孤寡或子女不在身边的老人,每天送三餐可口的饭菜,风雨无阻。村里65岁以上的老人,每月请他们吃两顿“伙饭”让他们享受集体的快乐。农忙时节,他带领几名义工,为全村所有的老少提供免费午餐。
一个人,一颗大孝之心,提升着一个村庄的幸福指数。
“俺到老来享了福“
当炊烟在威县方营乡孙家寨村上空刚刚飘荡,付宏伟就提着保温饭盒来到77岁的张桂琴老人家,一声“奶奶,送饭来了”,迎到堂屋里的老奶奶脸上早笑开了花。
保温饭盒,给老人送来的有包子,有一点大锅炖菜,还特意有一份炖南瓜。付宏伟说,奶奶最爱吃炖南瓜,就特意做了一份。
老人见了付宏伟,满眼的慈祥,就像看着自己的亲孙子。她说,两年了,每天三顿饭,都是宏伟他们来给送,变着花样做,比自家的饭好吃多了。
老人说,因为宏伟回村,村里的“老年队”都享了福。现在日子好了,“老年队”手里也不缺钱,但儿子媳妇都出去打工,所以就显出恓惶。
张桂琴的大儿子在邢台当工人,二儿子出外了,三个闺女也都出嫁当了奶奶了。孩子有心孝顺,但分身无术。
村民付孟亭老夫妇一个76岁,一个72岁,老两口说,没有想到,老来享了宏伟的福,一日三餐,都给做好送来,不要一分钱,而且每天变着花样。
现在,平常和付宏伟一起给村里无人照看的老人送饭的有四五个人,每天他们自己有规矩,不给老人们送完饭,义工们就不能开饭。
平常日子,只给六七个无人照顾的老人送,雨雪天,考虑到上年纪的老人出来搬运柴火不容易,或出不了门,就多做,给老人们都送。
在当地的民间习俗中,初一、十五是大日子,这两个日子,也是孙家寨村最祥和欢乐的日子。
每天一大早,付宏伟就和义工们在村委会的院子里架起两口大锅,蒸馒头、包包子,煮米饭,将木耳、海带、粉条、豆腐、白菜炖得软烂可口。
上午十一点来钟,饭菜的香气弥漫开来,村里一百多个65岁的老人,走出家门,来到村委会的街道上,打饭,接受这一份特别的孝敬。
虽在一个村里居住,由于年事已高,过去一年有的人也碰不到面,现在每月两次在一起聚餐,说说当年事,吃着可口的饭菜,老人们仿佛又年轻成了孩子,高兴得不得了。
初一、十五,成了孙家寨老人们的聚会节,欢乐节。这样幸福的、充满着欢乐色彩的日子,从付宏伟回村,他们已经过了两年。
农忙季节请村民享受免费午餐
孙家寨有1200多人,是个纯农业村,除了种庄稼,还种棉花。
因为采摘棉花需要大量的人工,所以孙家寨的秋天劳累而漫长。
今年刚刚过去的秋天,乡亲们感到轻松了许多。
50多天秋收的日子,每天中午,付宏伟带着义工们给全村人提供免费的午餐。
这一举动,传遍了十里八村,一时成为美谈。
付宏伟现在担任着村党支部副书记,给全村人提供免费午餐也是他的创意。
付宏伟说,有这个举动很自然,我母亲61岁,每天也要下地,过去中午就是馒头咸菜,全村人这个季节中午都是馒头咸菜,我从城里回村后,看到这个现象觉得很心疼。大家一合计,咱们给全村人农忙提供一顿午餐如何?
他的倡议得到了村支书付维华、村主任付月珍的支持,他们表示,我们也来当义工。
今年秋天的孙家寨,因为免费的午餐而多了欢乐和祥和。村人们在地里劳作了半天,饥肠辘辘之时,村里喇叭传出了那个熟悉而又亲切的声音:“乡亲们,在地里干活的,在家没做饭的,外村过来干活的,打饭了……
回到家里取碗筷,到村委会排队打饭。热腾腾的馒头、香喷喷的饭菜,对于农忙季节的乡亲们是一种难得的奢侈。
因为两年来付宏伟一直带人给老人供饭,所以乡亲们没有怀疑这免费的午餐,都不客气,自家吃饭一样。
有一个雇帮工摘棉花的乡亲,提了锅来,打了12个人的饭菜再赶回地里。
村民石桂清大姐说,过去农忙了,全村人都苦,家里老人孩子也跟着将就。今年不同了,不光我们享福吃好饭了,连老人孩子都跟着沾光。
今天粉皮冬瓜大锅菜,明天豆腐脑,后天木耳蘑菇菜,变着花样,大锅菜炖得时间长,火候足,比小锅菜香,大家一边排队打饭,一边嘻嘻哈哈,浑身的劳累散去了大半。
最多时要打800多人的饭,付宏伟累得胳膊疼、手腕疼,但他看着大家高兴的样子他也高兴。
给全村人供饭很辛苦,比如一次炸香菇就得八九十斤,切冬瓜就得四五百斤,大锅炒菜也是力气活,现在一般二十来岁的小伙子还炒不动。往往是付宏伟掌勺的时候多,村支书付维华也亲自上阵过。
大家送来的蔬菜、米面吃不清
给整村人做饭是个浩大的工程,他们一共坚持了50多天,直到棉花收完。
付宏伟说,给老人们供饭、给全村人提供免费的午餐,都没有把我们吃穷,反而现在我们这里的米面、蔬菜吃不清。
大伙房就设在村委会。“管理员”是付宏伟,其他烧火、做饭、送饭的都是义工。
几个身体好、家里没有什么事的老太太主动要来帮忙择菜、洗菜。一边择菜,一边说笑,这里成了老人们的俱乐部。
干力气活的义工,多是村民,其中许多是党员。今年47岁的村民王天军是个木匠,有时间他就到村委会来帮忙。他说是老母亲让他来的,自己老娘受了益,自己也得报这份情义。
也有外地的义工,40多岁的潘玉鹏是邻县过来的,他家里有个小轴承厂,现在妻子管理着,听说了孙家寨供饭的事,他过来看稀罕,被感动了,就留下来当义工,一当就当了一年多,每天炒菜,他也是主力。
开始有给老人们免费供饭的计划,村两委也有人担心,这钱怎么出?
长期哪能供得起?付宏伟笑着说,这钱不让村里出,我自己出。
付宏伟没有想到,过了一段时间,几乎不用自己花钱了。今年秋天给全村人供饭,经济上也没有什么负担。
几户村民联合起来,免费提供了一块菜地,有老汉主动来当义工,老人是种菜的把式,不用化肥、农药,一个小菜园郁郁葱葱,不仅供饭用,而且还给村人分享。
付宏伟感动:人心换人心,乡亲们特别朴实。一些出外打工的子女听说老人在这吃饭,回来有的啥也不说,这个送两袋面、那个送壶油。还有在外工作的、当小老板的,都抢着送油送米送面,现在村委会一间屋里都装满了。
村两委院子门口,夏天常有人送整筐的甜瓜、西瓜,秋天是南瓜、冬瓜,好些时候是谁送的也不知道,可能孙家寨的乡亲们许多人都送过。大家现在也习惯了,不会打问,但这一份无言的温暖,会很快让全村的老人们分享。
1980年,付宏伟出生在孙家寨村,算是一个“80后”。父亲兄弟5个,一直非常团结。母亲是村里公认的好媳妇,孝顺公婆,与妯娌们非常和睦。在这样的环境里,付宏伟从小就学会了礼让、奉献、吃亏是福。大学毕业后,医学专业的他选择了做药品销售,并在短短的一两年间做到了某药品的华北区总代理,成了有房有车一族。他首先圆了儿时的梦想,开车载着父母到各地旅游。乡亲们有生病的,他都车接车送,包吃包住,还给不少人“报销”了医药费。最多的时候,他一天从医院到车站跑了七趟。2004年,他又参加了石家庄青年志愿者协会,到社区义务劳动,献血,资助贫困大学生。
虽然自己和家里人衣食无忧,生活幸福,但回到家乡,他却发现很多乡亲们并不幸福。有的是因为孩子叛逆,有的是因为夫妻或者婆媳不和,更让他心酸的是村里的一些老人由于子女不在身边或者不孝顺,过着孤独、衣食不保的生活……
孙家寨是贫困村,付宏伟是乡亲们眼里有出息的好后生,两年前,乡党委任命他为村支部副书记,于是付宏伟萌动了回乡给全村人当孝子的念头:“我觉得回村行孝,弘扬孝道,这件事最有人生意义,对现在的农村非常迫切。”
开始父母不同意,付宏伟说,爸爸、妈妈,我是不挣钱了,但坐监狱的也不挣钱,咱比哪强吧。
父母现在在村里非常受人尊敬,他们都理解了儿子,支持儿子,有空就过来帮他当义工,家里收的棉花,都捐出来给老人们做被子。
贤惠的妻子很支持他,自己在石家庄上班带孩子。付宏伟回村,第一件事先给村里的孩子们办了个孝道夏令营,不收费,管吃住,开始乡亲们犹疑,他说,当我给你们看孩子行吗?
夏令营就在村委会,付宏伟亲自当老师,给孩子们讲弟子规,讲爱国主义,讲做人之道。讲得孩子们哭,他也哭,孩子们回家给父母、爷爷奶奶洗脚、磕头,老人们笑,他也笑。
后来,乡亲们都来听,他又给大人们讲,不光讲,带头做。村两委受了感染一起做,每天党员干部和付宏伟一起扫全村的大街。
自己的轿车成了村里的公用车,自己负责加油,几十万存款拿回来,盖公益敬老院,先盖了老人浴池,免费使用,请媳妇带着婆婆来。往往婆媳不睦的,洗过一次澡,矛盾就烟消云散。
探索乡村居家养老之路
付宏伟回村,推动村里做了几件事,通过村民学校——孙家寨孝道教育讲习班,让村人明白孝道是做人根本,是最基本的道德。
去年重阳节,他呼吁全村儿子、媳妇给老人洗脚,承诺,“没有人洗的我给洗”。看似简单的洗脚,沟通了许多老人与子女媳妇的心。
今年重阳节,付宏伟倡议,村委会决定在重阳节举办慈母、孝子评选活动。慈母孝子戴着大红花,由县文明办以及乡里领导颁发液晶电视、DVD等奖品,抱着铜匾,用电三轮车载着在村里游行,好不荣耀!乡亲们:做慈母孝子真光荣,老人个个都是宝啊!
除了奖励,平时付宏伟组织冬天每月两次给全村70岁以上老人洗脚,洗脚时给老人换上新棉袜,而且每次给老人洗完脚再用餐、临走时每个老人一份礼品,有电热宝,大米、香油、汤圆、冰糖等,费用都是由他个人和爱心朋友负担。
方营乡党委书记李保东说,现在,孙家寨村的村风特别好,周围村都受其影响。
邻村的村民说,都愿意儿女和孙家寨的人结亲,这里的小伙子们孝顺、实在,姑娘娶到家都是好媳妇,靠谱!
村两委的老干部都敬佩地说,宏伟这个年轻人给村里的发展带来了活力。去年,孙家寨党支部被威县县委授予“功勋党支部”称号。
付宏伟说,我有一个理想,在乡村实现人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乐,探索出居家养老的新路子。现在农民工流向城市,农村空巢老人多,我们请老人们聚餐,给他们送饭,就是我构想的居家养老的雏形,这就等于把全村变成了一个大养老院。
版权所有:华严经快诵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