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严经快诵网

宣化上人:你若能常常有这种的思想,将来一定会做菩萨

发布时间:2024-10-23 03:03:49作者:华严经快诵网
宣化上人:你若能常常有这种的思想,将来一定会做菩萨

《占察善恶业报经浅释》

◎天竺三藏菩提灯译

美国万佛圣城宣化上人讲述

开经偈

无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 愿解如来真实义

《占察善恶业报经》讲这个善恶的业报,心生就种种法生,心灭就种种法灭;你若能不生不灭,就证得一切诸法空相。那么我们再讲一讲这个修罗。

修罗,是梵语,翻译过来叫“无端正”,又叫“无酒”。因为他有天福而没有天德──有天人的福报,没有天人的德行;其性好斗。为什么他这样子呢?就因为他在因地的时候,他在念念之间,存着一种谄媚和打妄语的心。怎么叫“谄媚”呢?讲俗话就是“拍马”,见到有钱的人,就把头抬起来向人讲话;见到没钱的人,他就把头低下不看人。又欢喜打妄语,他不是直心,你无论问他什么事情,他总转一个弯弯。你问他张三现在怎么样?他说:“喔!李四今天不在家!”总不照实来答复,没有这个直心。本来直心是道场,他是弯曲心;心不直,就在外面装模作样,假仁假义做一些个好事。

他可以做好事,做好事是给人家看的,希望人知道;说是:“你看某某人做了多少功德,什么地方的桥是他一个人造的,这个桥对人很有利益的。什么地方的庙也是他造的,这个人是尽做好事!”他就希望人这么样说他,这么样来赞叹他。所以他做好事,在外面挂一个假招牌;在内里面呢?他还是算计。算计这件事情我做了,对我有什么好处呢?我在某一个人身上能得到什么利益呢?总这样想,总要打一个如意的算盘。

如意算盘,就是自己怎么样想,就得到怎么样的成就了。如意的算盘,他所行所作一切的种种的事情,怎么样都是愿意和人争胜负--胜负,就是胜败。总逞强论胜:“啊!你看我胜过你了!你看我这回是第一了!你看我啊,比你好得多!”无论做什么,总是有一个胜负心在心里头存着,就争强论胜!这样子,就造成了修罗的业道;修罗业道造成了,就变成了修罗了。这修罗也是三善道里边的,所以就在这十善业里边,它是下品的十善业。

那么人怎么会做人呢?做人也是由这一念心种的因,才能成做人的果。假如你念念之中,你就怕自己将来堕落到苦道里边去,你怕将来堕地狱、做饿鬼、转畜生,就不想做这坏事;不做坏事,就不会堕落了。那么就能自己控制着自己,不随着这五欲来跑;五欲,就是财、色、名、食、睡。也不贪财、也不贪色、也不贪名、也不贪食、也不贪睡,这五欲他能自己控制住、管住;管住自己不叫这心跟着五欲跑,他存心就受三皈五戒。

三皈,你们各位都知道: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五戒: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以这种五戒的功德,他就有一种希望;希望什么呢?希望将来还做人,来生不堕落到三恶道里头去。那么这样子,他存这种的念,这就是人趣的一种业报;人趣也就是人道,在这个十善里面,它是中品的十善。

那么你要想升天,也是在你一念之中,造成这个天的果、天的业。

怎么样子一念之中可以得到天人的果报呢?在这个时候你就发愿,说是愿意自己在将来常常得到殊胜的这种快乐。你发这种愿,然后就知道要做功德;所以就尽量去多做这种的福德,修福报、布施,把一切的罪恶都制止住,不令这个罪恶生起,也不令自己有散乱的心。常常用这种摄持的方法,摄持这个散乱的心,令它入定,能以自己不随这种色所转,能把这个色也摄入空──即色入空,就摄这种色为空。这就是这个天趣的业果、业道;这是在这个三善道里面,是上品的十善。你修上品的十善,就能生到天上,这是天界。

以上所说的,这是六凡法界;还有四圣法界,也是从现前一念心所成就的。你若能常常念念之间观察三界──你自己这么观察欲界、色界、无色界,这种境界都是苦的、是空的、是无常的,与我也没有什么关系;所以你就依照这四念处来修行。四念处,就是:身、受、心、法──身念处、受念处、心念处、法念处。要观身不净、观受是苦、观心无常、观法无我,你做这种的观想。

你观身不净,就不会自己自私,为这个身体做牛做马。观受是苦,你接受什么都是苦的,你也就不会那么贪了。观心无常,这个心是念念迁流的,它是不常的。观法无我,这一切五蕴的色法,不是真的我。你能这样观,依四念处而修行,再深信这个因缘果报;要深信这个因缘果报,好像今天来一个condition(状况),这也就是这个因缘果报。

那么,要深信这个因缘果报,又要生一种永断希求后有的心,永远断绝我来生如何如何。不要有来生,现生我就要证果,不要有来生。不是说我死了就没有了,就因为现生就要得到这个不生不死了,所以就不受后有了,“所做已办,梵行已立,不受后有”了,所应该做的已经做完了,这个清净的梵行已经立了,没有来生了。就单单地志在这个寂灭无为的这种快乐、这种境界上,你若能这样的存心、这样的想念,这就是二乘声闻、缘觉的业道。

那么菩萨呢?那和二乘的思想又不同了。菩萨常常念念之间就想,他想顺着这个苦、集二谛,就生出一种大悲的心了;他又顺着这个道、灭二谛,就又生了一种大慈的心。修这个苦、集、灭、道四谛,生出大慈大悲来;这时候他又深深地观察,观察我和这个法有什么关系?那么观察来、观察去,观这个我也空了、没有了,法也空了、也没有了。我空、法空,就得到我法二空的这种境界;然后就生出一种怜悯,怜悯一切众生的愚痴颠倒。那么众生既然愚痴颠倒了,他就想办法用种种的方便法门,使令一切众生都得到觉悟,得到明白了。

在这一种的方便法之中,他就心量周遍十方法界,也没有分别;十方法界也就是一法界,一法界也就十方法界。那么他又发愿尽未来的时候,永远永远度众生;这个不是一个劫、二个劫、三个劫、五个劫。他这个度众生的工作,是永远要做这种工作,尽未来劫、尽未来际、尽未来时,他也不疲倦、不厌烦。不疲厌,就是英文说nottired。就是好像我们做工,一早做到晚间,一般的人所谓verytired;没有tired,还都很精进,很认真去做去。

在做这种的事情,救度众生的期间,他对众生有好处,也不求众生来报答他;不希望说:我对这个众生那么好,他一定对我也是很好的。不想这个!我只要对人好,我来教化众生,不管众生对我好不好。这个道是找一面的,理才论两方面的;我对你这么好,为什么你对我不好?这就讲到理上了,不是道上了。等到讲到道上,就是我只对你好,我不管你对我好不好。他也不图一个名称,说是这样做,一般人认识我了,我就得到一个好名,他一定能称赞我、赞叹我!他也不希望图这个。

赞叹又怎么样?人人又说:“啊!你是个菩萨!”你是个阿罗汉,那又怎么样呢?你要是真的阿罗汉,何必令人叫呢?人家叫你阿罗汉,你也是阿罗汉;他不叫你是阿罗汉,你还是阿罗汉。你为什么又想要叫人称一声阿罗汉呢?你若有这种思想,那根本就不是阿罗汉了!

或者:“我是一个Bodhisattva(菩萨)!”你Bodhisattva就Bodhisattva,为什么要人家叫你Bodhisattva?也不是其他人是菩萨,你要是何必又要人叫呢?好像我是个法师,你叫我法师,我也是个法师;你不叫我法师,我还是个法师。那有什么关系呢?如果我不是个法师,人家叫我是个法师,那自己就应该生大忏愧了:我也不会讲经,我也不会说法,他怎么叫我法师呢?

讲到这儿,我又想起果宁的爸爸来了。果宁的爸爸来到这儿,见到我,和我握手,他就自我介绍了:“我是恒静法师的爸爸、father!”你看!你的爸爸已经叫你“法师”了!你一定要做到名实相符的法师,不可以有名无实。所以你父亲都承认你是个法师了,现在你可以给他说说法;你这个儿子的法师,来给这个不是法师的爸爸说法,讲得天花乱坠、地涌金莲,他就高兴了,来多看你几趟。

菩萨行菩萨道,不是希望叫人认识自己是个菩萨;叫人认识,那根本就不是菩萨。你真要是个菩萨,怎么会叫人认识你是个菩萨呢?若叫人认识了,那还是和认识那个人是差不多的。或者你是个菩萨,那是菩萨才能认识菩萨;叫人认识你,那有什么用呢?若不是菩萨,他说你是个菩萨,这简直的就是给你戴个高帽子!你若欢喜戴这个高帽子,那你就戴着,可是没有什么用的。

那么行菩萨道教化众生的人,他也不希望有人知道他是个菩萨;你若有这么一种思想,那就不是菩萨了,那就和凡夫一样。凡夫做一件事情,就希望人家知道,做一件好事各处去宣传;若做一件坏事呢?他就不宣传了,他就怕人知道。好像某某以前,又卖毒药、又吸毒,什么都干;他不告诉他爸爸说我现在吃毒药、或者贩卖毒药。这绝对不会告诉的!告诉了,他父亲一定不高兴的。那么现在改邪归正了,他就告诉他爸爸,说是他做工赚的钱都供养庙上了;大肆宣传,这就不是菩萨。

菩萨是施恩不求报,予人不追悔--他对众生有好处,他不希望众生来报答他;他布施什么东西,也不会后悔的。不像我们一般的凡夫,布施出去或者是财,或者是其他珍宝,若知道所布施的人用得错了,就会后悔:“我若知道这么样子,我不布施给他了!布施给他,他也不做正经事!”菩萨布施出去就不管了,你做什么随你自己;也不见一个能布施、也不见一个所布施。

我布施给人,我这叫“能布施”;对方接受我这个布施,他这叫“所布施”。在菩萨,他不知道有这个能、所,也不知道我是一个能布施的人、也不知道对方是我所布施的;根本他就不计较有我、有人,他布施给人,也就和给他自己是一样的。因为他无人、无我、无相,所以这是菩萨的境界,这就是菩萨所造的这种业道。那么前面说二乘那个业道是叫“无漏中品十善”;菩萨这种境界,叫“无漏上品十善”。这是菩萨的境界。

你若能常常有这种的思想,将来一定会做菩萨,或者现在就是菩萨。你说这一般的凡夫,就这么样子妙,他不是菩萨,他就想要做个菩萨;自己本来是个魔鬼,他不想做魔鬼,不承认自己是个魔鬼,就想做菩萨。为什么呢?就因为菩萨这个名好听一点,魔鬼这个名字是很坏的。人人都知道这个魔鬼是最坏的,所以不愿意做坏人,连名也不愿意一个坏的名,这就是凡夫的境界。

等到菩萨的境界,根本也没有一个菩萨的思想,也没有一个魔鬼的思想。你若说他是魔鬼,他就是魔鬼;你说他是菩萨,他就是菩萨。菩萨也只是一个名而已,没有什么轻重;魔鬼也就是一个名而已,也无足轻重。没有什么问题!这是菩萨法界的思想。

最后是佛法界,这佛法界更不可思议;他就是念念之间,单独观察诸法实相。本来诸法实相不可以言宣,那么他观察这个诸法实相,他觉悟到这个权实不二的道理,就是在这个权教上也就是实教;理不碍事,事也不碍理,他是圆融无碍的,所以理事也都平等。可是他又知道即实而权,在这个实教,也就是权教;权巧方便,所以这里边有百界千如那么多的差别相。

讲《法华经》时,我讲的十如是分成百界,百界又分成千如。这个千如的差别相虽然不同,可是它的用是从寂灭生出来的,所以说“寂”。虽然他清净寂灭、寂灭无为,可是常常有一种的作用。作用,好像所行的六度万行,就像虚空里面的云,行来行去似的,没有了、又生出来,生出、又没有了。

那么他又能用而常寂,就是动而常静、静而常动;在这个动而常静、静而常动的这种境界上,就连一个边际也没有了。没有边际,他也不想这个一,也不想这个一切;可是在佛这种境界上,他可以不想、不分别这个“一”和“一切”,然而他能了知、能明白这个一也就是一切、一切也就是一。

所以,“微尘刹土,不隔毫端”:在微尘这么多的刹土、国土,在佛看来,连一个汗毛这么多、这么远也不相隔离。“十世古今,不离当念”:你往上说十世以前到现在,都不离这现前的一念。你看!

“身遍十方,也无合散”:这一个身体就能周遍十方,也没有说身就散开来到十方去,或者合到一起;没有的,就是这个身体都周遍法界。

“智通三世,而无往来”:这个智慧能通达三世,也没有往来的。三世,是过去世、现在世、未来世。不是说过去世,我就跑到过去了;未来,我就到未来那个地方;现在,我又过去,或者我到未来那个的地方,或者我到过去那个时候,没有的!这个就是佛的境界上的业道,佛的果位上一种思想;这个叫“非漏、非无漏”,也叫“真中无漏”,是上上品的十善。这是“十法界,不出现前一念心”这种境界。

恭录自《占察善恶业报经》浅释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

版权所有:华严经快诵网